文章吧手机版
鼓励别人,成长自己
日期:2017-12-19 作者:LM 阅读:

鼓励别人,成长自己

  鼓励别人,成长自己

  ❖文/LM

  我们常说,“悲伤朋友分享,悲伤会降低一半”。很多人都希望当自己感觉软弱无力时,能够有个强有力的朋友站在自己身边,鼓励自己重拾信心。不过大家往往都希望自己是被帮助者,又有多少人知道,该如何才能做好帮助别人的人呢?

  谈及帮助别人,往往和“无私”或是“利他”联系在一起。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索取”远比“贡献”来得更快乐,也更符合我们自身的生物本能。能够从对他人的帮助中得到快乐,其实是行为经过升华以后,又经过了理性的梳理,所产生的一个过程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募捐。从本性(也就是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上说,没有人愿意把本属于自己的东西贡献出去。但是经过他的思考,或许是想到了人溺己溺,或许是怜悯之情的影响,又或许是受到利他主义或是高尚道德的影响与促使,最终人们会把钞票投入募捐箱。

  这并不是说,利他主义本身是不符合人性的。本性其实要求的都是些最基本的东西,它会不停叫嚣着,希望得到世界上一切的东西。

  而人之所以成为社会人,正是因为他的思维过程会受到伦理道德等的影响和约束。而利他主义,无论是在何种社会中,都是社会文化所鼓励的行为。能够成为一名“鼓励者”,不但在道德上会感到自我满足,同时也是自己的一种成长。

  毫无疑问,一个自我价值很低的人是没有办法帮助别人的。因为即使大家同病相怜而走到一起,两人也只能做到相互对面长吁短叹,而无法相互激励。如果其中一人想成为“鼓励者”,其结果要不就是两个人干脆因为意见相左而黯然分开,要不就是陷入疯狂盲目崇拜的陷阱之中。

  一名好的鼓励者,在鼓励对方的过程中会表现得相当克制。他不会把自己的意见强加在对方身上,也不会在对方倾诉夸夸其谈

  如果对方的困扰恰恰也是他的困扰,他会争取在两个人的交谈中汲取力量,先解决自己的困惑,然后帮助对方也解决困惑。

  年轻人最常见的就是情感问题了,而在情感问题中,最伤人的又非分手莫属。大多数在分手后都会选择向朋友倾诉。失恋者这时会絮絮叨叨地谈及他们以前的往事,全然不顾对方的情绪。对方如果并非一个好的鼓励者,那么他所提出的“忠告”,往往会沦为形式。失恋者只从不断地交谈中得到暂时的麻醉,使自己沉浸在这种情绪中无法自拔。到最后无论是鼓励者还是失恋者都会感到筋疲力尽。失恋者会抱怨对方净说些听起来很美,实际却无法做到的建议,进而发出诸如“我知道应该忘了她重新开始,我也知道该爱惜自己的身体,但我现在一闭上眼就全是她”之类的抱怨。而鼓励者则会很不耐烦,觉得“怎么自己苦口婆心地说了这么多有价值的建议,他却连试都不愿意试”。

本文为LM原创作品,插画丨LM

  转载请注明来源:毕淑敏微信公众号(ID:bishumin_xingfu)

  『 查看往期经典文章

  看得见的浪漫,看不见的心酸

  不是不够好,只是你太玻璃心

  “学爱”这件事很重要

  别小看了你的心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鼓励别人,成长自己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