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提起印度,大家都会想起阿三,印度阿三是由“红头阿三”演变过来的。“红头阿三”原是上海地方话,旧时上海有各国租界,英租界内一般的差吏(小警察)多是从英殖民地印度调来的印度人,他们因为信仰锡克教,头上都缠头巾做为制服,印度警察的头巾冠以‘红色’,这是“红头”的由来。
印度女人很漂亮,但地位很低,中国人大抵都知道这事,但是到底有多低,常人恐怕就不那么清楚了。小编搜集了一些印度电影里的台词画面截图,分享给大家体会一下。
据说这是印度最恶毒的诅咒,讽刺的是,说这话的人,本身也是个女人。
这就是印度著名的嫁妆文化了,男女结婚,男方可以向女方索要高额嫁妆,自己却几乎不用出钱。在这些影片里,女人看电视、穿牛仔裤是错的,接受教育也是错的,只有在被婆家全体男性强奸后,还努力维持婚姻,才是对的!
游戏开外挂确实糟心,但日常生活中全民开挂,那就是另外一番神奇景象了。没错,你一定联想到了“火车挂人”“花式阅兵”之类的,这些开挂日常大家想必都听腻了,最近看了一本电影,介绍了印度的另一个传统——“全民露天排便”。
你没看错,几千年来,印度很多地方都奉行着一项传统文化——当众排便+徒手擦屁股。
02
这是一个根据这件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厕所:一个爱的故事》。一个名为安妮塔·纳利的印度女人,由于嫁人后无法忍受婆家没有厕所,无意间掀起了一场“无厕所,不结婚”的运动。影片由一段爱情故事展开,又以“厕所”为导火索,让观众对印度的家庭观、文化观甚至如厕观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
女主角贾耶是一个有文化有思想的新女性,原本和男主角凯沙夫是一对欢喜冤家,喜结连理之后嫁到村里的贾耶发现这个地方没有厕所,与丈夫发生争执之后回到娘家。
男主角的父亲是一个虔诚的信徒,在男主角结婚之前,父亲原本准备安排男主角和一头黑水牛结婚,因为从信仰的角度讲这样的结合能够帮助男主角发财。女主角离开后,男主角为了挽回女主角偷了一个箱式的厕所,被警方逮捕,之后又在家中建了一个,被父亲砸毁,男主角甚至为了一个厕所要挟政府官员不给建就揭发他的丑闻,结果最终发现不是政府的无作为,而是没有人认为厕所应该存在。
这虽然是个喜剧电影,结局也是男女主角克服传统的观念又走到一起,男主角的父亲也意识到了自己思想上的局限性,一家人重修旧好。但影片中最可悲的是,原本比男性更加需求独立厕所的印度女性,却因为这种文化观点的束缚,主动拒绝。村里老老少少的女性,不仅拒绝给自己建造厕所,还责怪贾耶是公主病,破坏了她们平静的生活。就连贾耶的妈妈都怪她把事情复杂化了。
所以究其根本,谁才是最要为这件事情负责的人?
就像贾耶在采访中的说的那句:是明天黎明将再次出发的妇女。
我不由得想起了曾经看过一部记录片,让每日君久久不能忘怀。每次想到,就会对这个世界产生深深的无力感,被扼住咽喉一般的气愤,这部就是纪录片《印度的女儿》。
C耗时两年,记录下震惊世界的印度黑公交轮奸案。最最令人震惊的不止于此,案发后罪犯被捕,以下是罪犯以及辩护律师的原话。
让我深刻感受到不同人之间三观的巨大差异的,是强奸犯的这句话:
“女人是珠宝,是娇花,应该被放在寺庙里保护,如果放在大街上,那么被偷走了就是你自己的过错。”
细思恐极,不寒而栗。
03
这一切恐怖的事情,离当今中国,看似遥远,其实只有逻辑上几个转身的距离。
就像层出不穷的“女德班”事件。
近期,一段探访神秘“女德班”的视频在网上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视频中显示,女德班宣扬女子就应该以夫为上、逆来顺受等理念,而那些学员仿佛被洗脑了一般深信不疑。
视频开始就有一个画面:学员跪在孔子画像面前忏悔,忏悔自己化妆打扮,有悖女子性道德。女子班的讲师在给学员们讲课的时候,宣扬夫君为大的思想:无论丈夫说啥,你都要说好。讲师还让学员徒手刷粪坑,边擦边说:我的心比它脏.....甚至,他们还认为“女强人”就是违背了“女德”,不应该存在。而且,女子就不能点外卖,因为在他们看来“女子点外卖不刷碗就是不守妇道!”
这不是在培养“女德”,而是在培养一茬任劳任怨任打任骂的奴隶啊。
而这个学校的校长可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他这是在弘扬传统文化,是救国救民的大善事。
家长送孩子去学习,丈夫送妻子去学习、公司送员工去培训,或者自愿报名参加……在这里,小编想问问这些女德班的所谓讲师:女性是自由独立的生命还是男性的奴隶和玩物?
然而可怕的是,深究下去,这些问题存在的一个原因,不在于施教者的恶,而在于自愿受教者的盲目崇拜。所以说,我们要打击的不是几个简简单单的煽动者,而是打着“传统文化”幌子的愚昧观念。
男权思想披着道德外衣回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女性的不作为。女人啊,何时才能是真正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