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一个朋友所在的单位上课,我特意早点到达,去看望朋友。还没有到朋友的办公室门前,就听见他的声音从里面传出来了:
“你怎么这么能对付,做什么事总是这样得过且过,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怎么就不长记性呢?”
为了避免尴尬,我没有进屋,而是在走廊里稍作等待。过了一会,一个小伙子从里面走了出来,满脸的不高兴,我甚至听到了他走出房门时发出的“哼”的声音。
走进朋友的办公室,朋友仍然余气未消。
“现在的年轻人,做事总是对付对付就想蒙混过关,说他不知多少遍了,啥事都不当,真气人。”
一进屋,朋友就对我抱怨说。
“我还是想给你提点建议。”
我边往下坐边对他说。
“你说,有话尽管说。”
朋友诚恳地对我说。
“你刚才对那个小伙子的批评,我听见了。你用了一连串指责性的话,但这样批评,第一,可能会让他心里产生更强烈的抵触情绪;第二,不太可能让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我建议你以后再批评别人,不要用指责,而要用指出。”
批评要对事不对人,要指出,不要指责。
人人都会犯错,不管多大的领导,手里的铅笔都带有橡皮擦,那就是为改正错误而准备的。做事的时候,尽量减少失误,及时发现和改正错误,就需要他人的提醒和帮助。人们可以接受别人诚恳的指出自己的问题,但没有人希望别人指责自己。
“这个方案,需要改进,预算要控制在10万元以内。”这是指出要改进的地方,而不是指责;“你这个人,怎么总是这个样子?”这是指责对方,是在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而不是指出,是态度问题。
有效的批评应该是指出,而不是指责,指出错误的事实,但不要涉及人格,也就是对事不对人。
比如,你开车时,有一个小伙子突然在你的车前快速跑过,你一个急刹车,吓出一身冷汗。此时,如果你对小伙子说:
你指出他没有遵守交通规则这一事实,我相信,小伙子能够接受,至少不会与你有冲突。如果你要是一瞪眼,训斥道:
“你找死啊,没长眼睛啊,你不要安全别人还要呢。”
这样的话就不是针对错误本身,而是冲着人去的,要是遇到脾气大的,素质又偏低的人,就可能拍拍你的车窗:
“你下来咱们练练,看看谁找死。”
这样打起来都有可能。再比如朋友批评下属,就可以说:
“小王,你这个工作没做好,分析得不够全面,主要是材料掌握的既不系统,又不具体,需要再踏实地做些深入的调查。”
要知道,错误的行为,应该得到真正纠正,需要的是指出而不是指责,需要的是就事论事而不是针对人格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