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不知道在别人的嘴里你有多少不堪的版本,你也不知道别人为了利益说过你什么。
那些流言就像长了翅膀的的风,轻易就叩开某些人的耳朵。
你甚至没办法去阻止,也没办法解释。
“喏,那个穿黑色卫衣的女的”
“对,对,就是她”
马晓唯端着餐盘, 寻找空位,装作看不到角落里那几个同事的指指点点。
起初,她也没在意。
直到有一天,带她的前辈委婉地提醒她,作为新人还是要谦和一些好。
她才知道,关于她的传闻已经成了公司某些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起因就是在策划部的周例会上,她发现了一位前辈的汇报PPT有一处有些不妥当。
当总监问大家有什么问题时,她直接提出了疑问。
她那时候想得挺简单,前辈引用的数据有问题,会不会影响自己负责的后续工作。
只是太年轻,用了最简单的方法。
后来,那位前辈跟身边的人说,现在的小姑娘,还真是特别“积极”呀!什么场合都想抓住机会表现一下。
慢慢地,别人提起她,就会说企划部的那个特别爱出风头的姑娘。
也有人叫她心机girl。
再后来,也有人传言,她后台很硬,所以才这么有恃无恐。
那些议论她的人,都不认识她。
一句听说,就简单地将她钉在了流言蜚语的桩上。
马晓唯一句解释都没有。
相对于别人相处了好几年的老同事,她不过是才来了两个月的新人,孰轻孰重?
她也没有像惊弓之鸟一样,变得小心翼翼,去刻意交好谁。
人活着并不是为了讨好谁,谁也不比谁更尊贵,不是嘛!
马晓唯在同事的指指点点中,一如既往地勤奋好学,也一如既往地直来直去。
没有刻意地融入圈子,也不刻意疏远,仿佛全不受影响。
和她搭档的部门同事,发现她工作条理清晰,分工明确,常常事半功倍。
如果有问题,还是会直来直去,让搭档有些挂不住脸,但是最后他们的方案总是又快又好。
时间久了,一起共事的同事们对她虽然不是很亲密,但也知道她这个人,大抵在工作上有点儿轴,其他的都还好,人品过得去。
等到她的业绩排名在公司内部蹭蹭往上走的时候,人们的关注点也开始变了。
不过,那时候的马晓唯并不在意。
那些用自己眼睛看人的人,才值得在意。
刚毕业那会儿,对“社会”这个词充满了敬畏。
所以,刚踏入公司,总是小心翼翼,深怕自己做得不好得罪人。
那些不好,并不仅仅是工作,还包括人际关系的维系。
为了尽快融入那个圈子,初出茅庐的菜鸟们,做了许多不属于自己的工作。
深怕做得不好,给前辈留下不好的印象。
其实,后来才发现自己好像走错了路,颠倒了主次关系。
我们是去工作的,不是为了讨好谁,也不是为了将就谁的。
能决定你未来的是工作能力,并不是你小心翼翼去维系的人际关系。
如果一个人仅仅凭别人一句简单的闲话,就否定你这个人的话,那这个人也不值得你结交。
进入社会愈久,越发现取悦自己远比取悦别人重要。
毕竟你也不是人民币,很难让大家都喜欢你。
我们常说,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身边就围绕着什么样的人。
那就做人简单点,圈子简单点。
有人说,永远不知道在别人嘴中的你会有多少版本,也不会知道别人为了维护自己而说过什么去诋毁你,更无法阻止那些不切实际的闲话。
而你能做的就是置之不理,更没必要去解释澄清,了解你的人永远信你,真正的朋友不会相信别人嘴里的你。
你只要做自己就好,原来的你就很优秀。更可贵的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你。虽然不是十全十美,却谁也取代不了。
还有什么理由不能好好做自己呢?
不再承受外人的眼光,不必在意他人的评价,不惧流言,不说别人坏话。
行得正端得直,做好自己。
我相信自己足够好,怎会怕别人嘴里的流言蜚语?
如果你没瞎,为什么非要从别人嘴里认识我?
有时做人如同管理企业,从中总能窥得一些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