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可能是闺蜜聚会的日常抱怨:
A的他从来没在朋友圈里po过她,A软性暗示、硬性要求,他还是不发,A想不通这是为什么,抱着委屈和猜忌气愤不已。
D的他就算两人新婚,也只想着出去和朋友玩、一点都不顾家;
E的他不能耐心地忍她的脾气,吵起架来也不哄人,只会讲硬理……
如果谁现在正像ABCDE,因为这样的一个另一半,失望、怀疑、不甘心,每日在争吵中泪流满面,在纠结中痛苦不堪,别怕,你快找到出路了。
你有没有思考过一个很少被人重视过的问题:为什么他不在朋友圈里晒你、不顾家这类事情,会让你产生那么难过的情绪?
——“天,这还用问?他都这么做事了,你还指望我能有多开心吗?”,不,不是,这答案只得20分。
之前碰巧看到陈坤的一条微博:让我们痛苦的不是现象,而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很多哲学家的观点一致,就是说情绪这东西,其实自产自销。如果我们把这句话和上面的问题联系起来,那么:
另一半不在朋友圈晒你
现 象= 另一半不主动买礼物
另一半不拼命赚钱为你买房买车
而一段关系里你的那些“难过、失望、痛苦、不甘心“、你的辗转难眠、你的纠结不甘,竟然和之前被我们认为是主要原因的“现象”、和那个导致现象产生的男人,都!毫!无!关!系!脏水全泼在了“思维方式“身上。
如果真是所谓的“思维方式”在我们和谐的爱情故事里撒野,消磨感情的乐趣,那这罪人长什么样子?它是从哪里生来给自己加戏的野猴?
思维方式的模样
“思维方式”来的应该有迹可循,估计是这样:
你微信里有个标准好男人,一年统共发四条朋友圈,他老婆占三条;
你有个幸福的小同事,刚刚新婚,老公很宠她,每月工资全数按时上交;
你有个爱操心的老妈,两周一次的电话里,总喜欢跟你唠谁谁谁家的姑娘又找了个有车有房的青年才俊;
你是个微信微博重度患者,今天刚好又刷到那篇写王菲和谢霆锋的文,题目是“和对的人在一起,她变成了会撒娇的小女孩”;
你是个网文或韩剧爱好者,剧中人物树立了你心里好男人的标准形象;
你是个尊重传统的中国女性,你相信社会文化定义给男性的标签真实可靠:坚强不屈、有泪不弹、家里的顶梁柱、家庭经济的来源;
你自身条件非常好,从小到大被一路称赞,大家都说难有人能配得上你;
……
生活里,你身边人的幸福故事、网络媒体上转疯的文章段子、(wei)文学作品里的完美人物、耳濡目染的地域文化360度持续性轰炸,你无处不在听到、看到那些为大众称赞的“老公特性”,你开始觉着:现在这个社会,大多数中国男性工资会上缴老婆,另一半都是购物车的清洁者,男性结婚前都会备好房车,至于朋友圈里晒老婆这种事,根本就是最基本不过的爱情准则。后来当你亲身陷入一段关系里,你发现你的那一位竟然偏离轨道,大家“普遍”都有的品质,他一点也不沾边,你看到了差距,你开始怀疑你的选择出了错,你为拥有这样的一个他感到不甘心,你想跟他分开,可是又犹豫着不敢做决定,你认为命运非常不公平,单把你推向了如此尴尬两难的境地,你更痛苦了。
情绪折磨得你万分阴郁,还要时常应付着跟他之间的口角。可竟然就在这种时候,还有人落尽下石,毫不留情地批评这样的你又矫情又作,我是不同意的。
我们不过是些没心眼儿的老实人,无数人画了同样内容的一幅美丽的画给你,你当然以为那是写真啊。
思维其实可以升级
1、看清楚现实:众生皆苦
有个刚分手不久的女性朋友曾经问我说,为什么每天在街上看到很多人,都在笑,大家都很快乐的样子。
我跟她说,因为今天你看到在街上笑的人,和昨天的不是同一批,大家哭都回家哭。
成年人, 没谁愿意向全世界承认自己搞砸了。
朋友圈里人家晒出来的、同事朋友炫耀给你的、网络文字里最甜蜜的,的确都是一段感情里最美好的……一部分,至于那残缺的、不和谐的、不符合大众期待的另一部分,没有人会洪亮的喊给你听。
你不知道吧,人家都悄悄藏起来了的 。
那个你最羡慕的小同事,安心于老公每月工资上缴,也苦恼在要和男方父母住在一起,婆媳关系并不非常和谐,她羡慕那些可以独自居住的小夫妻;
那个喜欢在朋友圈里晒老婆的好男人,的确非常爱他的老婆,不允许她单独参加所有的聚会,要求她生活里除了工作只能有他,两个人常因谎言而争吵,女孩羡慕那些拥有一定个人空间的爱情;
那个想让你找 青年才俊的老妈,和你平凡的父亲一起磕磕绊绊的操劳了一生,一起攒钱买了房子,到现在也还没买得起车。你问她这一生过的如何,她说,后悔了,换另一个人应该会过的更好;
大家非常擅长幻想出一个爱情天堂,把自己经历的情感“不幸”当成天使坠落到地狱里的悲痛和煎熬,殊不知我们本身就和众生一样,一直以来就生活在地狱里,“幸福”的那一部分只是是幸运所得,并非理所应当。
关系中,残缺是现实,完美属于杜撰,矛盾才是常态,大家其实都在水深火热里扑腾。
2、算清感情赋予你的价值
你说那他不愿意在朋友圈里晒你,要真就是因为怕被父母或别人知道呢?那你还能有多心大连这个都不在乎?
我会说,或许真的可以。一段关系也是一种可以被价值衡量的无形事物,它有众多会对男女双方产生作用的元素,或积极或消极。
有个朋友曾经干了件很有趣的事:用数学方法计算另一半赋予她爱情的价值。她给他的诚实、顾家、善良、兴趣相投、尊重女性分别赋值20、40、10、20,20;又给他的年龄偏大、脾气倔、粗心大意、经济能力差分别赋值-20、-10、-40、-10,最终两者的总和之和大于零,就正如她之前所想的一样,这段感情对她而言,积极大于消极,起码她最看重的东西,都能从这段关系里找得到。
朋友说这算数有个充分必要条件:要清楚自己到底想从一份感情里得到什么。就算弄不明白,也可以想想哪种元素可以给予你更深的幸福感。别人建立的那些个准则,与你又有什么关系呢?毕竟能戳中大家的幸福点都不一样。当你可以清醒的意识到自己已经在感情里收获和成长的时候,又哪里能生出那多余的痛苦感。而我们从头到尾的文字,总结的也不过就是这清醒两字。
你问看清了想透了就能从痛苦中解脱吗,Hell no,不可能。人类相处的折磨循环反复,长久不息,除非我们看破红尘,练的六根清净,或者被机器改造,否则两性关系的痛楚不可避免。我窝在咖啡馆里六个小时,绞尽脑汁试图跟你描述思维方式的产生原因、勾勒感情里双方相处的真实样子、告诉你聪明点看待情绪、算清感情的价值,不过是想告诉你,如果这一生我们本要从感情中经受10分的痛苦,那么保持清醒,主动给思维升级, 少走一条曲折的弯路,少做一个错误的决定,将痛苦值减到5、6分,少受一半罪,也绝对是值得的。
✘ 责编 / Sunny ✘设计 / 咚咚呛
✘校对 / 瘦花 ✘助理 / 佳爷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