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度 | 雕刻青年生活
2017 / 11 / 19
朋友兴致勃勃地跟我说,她的男朋友在假期的时候,翻遍她过去所有的微博内容,找到她老家的地址,给了她一个生日惊喜。
“我打开门看到他的时候,眼泪就下来了。”
“然后你还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对吗?”
“是啊!你怎么知道!”
“电视剧里都是这样的:)”
如果细数过去十年偶像剧作的恶,关于 “浪漫爱情” 的建构必属其一。
这种 “浪漫爱情” 不仅仅令每一个平凡的女生重燃 “灰姑娘” 的梦想,也让每一个男生的酷炫和帅气有了模版;最关键的是,它为生活于都市里的男男女女刻画了 “喜欢” 的具体情节。
于是按照这个模板,喜欢一个人,就应该记住对方的各种大小喜好,应该记住每一个纪念日并精心策划庆祝仪式,应该在对方转身离开的时候紧紧抱住,应该在他或她想吃蛋糕的时候,深夜下楼找三家店跨越 20 公里去买到……
然而,假如你和你喜欢的人经历的够多,就会知道,一个人会不会为你这么做,与你们是否可以走到最后,其实是两码事。
朋友 Sue 的男友是圈中出了名的 “二十四孝” 。且不说他会去了解她喜欢的书、电影甚至音乐,而且从来不会和女友吵架,不小心发了脾气也会马上主动认错;
同居的时候,他几乎一人承包了所有的家务,兼帮忙照顾女朋友的爸爸。人人对此表示羡慕。
后来他们分了手,大家都说 Sue 不懂得珍惜,错过好男人。但是 Sue 则对此不愿意谈论过多。
直到某次一起出来喝酒,她才终于开口:“不是我不懂得珍惜,而是珍惜不来。有个人对你这么好,压力也很大的”。
虽说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但他们的爱情却似乎一直在被围观。因为他脾气好,所以每一次发生争吵,大家都不由分说地认为是她的问题;
因为他做得太多,于是乎,她所付出的就都被自动忽略,“我自己有时候想想,都感觉欠他好多,真的很可怕!”
两个月之后,她又谈了一场恋爱。和上一段不同的是,两个人之间多数时间都是各忙各的,我总觉得他俩不是真心喜欢。
但他们这一对不被看好的情侣,最后却如愿结婚了。婚礼上,司仪不小心口误,把“请说出一件对方为你做过的最难忘的事” ,说成了 “请说成一件你为对方做过的最难忘的事”。
新郎静默了一分钟之后,说:“其实我都没有为她做什么事。我觉得,两个人在一起,无需刻意为对方做太多事,彼此舒服就好了。”
人们喜欢听一些不计后果地付出的恋爱故事,并不是在歌颂所谓的真爱,只不过是是期待这种情节,有一天也能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当自己成为一段关系的重心,会令人产生“被需要”的快感。
但很多人的亲身经历都验证了一个道理:如果一段感情一直向某一方倾斜,这种看起来很美好的浪漫,迟早会成为那一方的负担。
“他对我很好,有一天喝多了,说找不到他,电话里的他从74公里外连夜赶来。
两个月后突然很想他,去到他的城市,进房间看到的是满房间的女生用品,你猜的没错,不是我的……”
有趣的是,我们也收到了另一个异曲同工的故事:
“我住在城西,他住在城东,我的大学在城北,他的在城南。
我心情不好抱怨说想要一个抱抱,他坐着地铁穿越整个北京城来到我身边,带着我最喜欢的蛋糕和饮料,抱着我甜言蜜语的十分钟,赶着宿舍门襟前又匆匆赶回了宿舍。 ”
而这一个故事的结局却是:“我知道他很爱我,但我还是喜欢上了别人。”
其实这好像就是同一个故事,用不同的角度告诉你同一件事:
两个人之间有没有爱,真的和这些“浪漫时刻“关系不大。只不过我们都习惯了把它们互相划上等号。
在《霍乱时期的爱情》里,菲尔明娜 提出了一个更极端的看法:“爱情不过是个幻觉”。
她和 弗洛伦蒂诺 年少相遇,疯狂相爱。在被拆散之后,在某一日的再相遇时,菲尔明娜却突然失去了所有感觉,“就是这一刻,我觉得我不再爱你了”,然后决然离去。
虽然故事的最后,弗洛伦蒂诺还是在菲尔明娜 的丈夫去世之后,再度牵起了她的手,对她说出这 53 年 7 个月 11 天以来的日日夜夜,他一直都准备好的答案。
但在“一生一世”之前,一个足够成熟的人首先要理解情绪的无常,才能明白永恒的珍贵。
正如三岛由纪夫所说:“人将同等强度的爱意保持一分钟以上是不可能的”。
其实通常在一起很久的情侣,都深切地明白在一段感情里,两个人要面对太多的变化无常。
那时两个人便不会执着于关于 “喜欢” 的情节,不会沉迷于关于爱情的虚妄期待。他们也也更加明白:掰着指头算计谁对谁付出更多,这毫无意义。
算计的成分太多,归结起来都只是喜欢自己罢了。喜欢自己并不是坏事;但如果太过执着,其实倒也不需要有恋人,siri就够了。
今日作者
- 也许你还想看(直接点击即可)-
《最后一班地铁上,有过怎样的故事?》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每次发语音还要打草稿…》
▼
我们在这里
✎
编辑 | 神医铁托
配图 | 《玛嘉烈与大卫 前度》
勾搭迷人的尺度君:chiduju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