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回复 「早安」
每日一句 每天不同
你好,我是云泥
足够”都差很远,怕什么“过多”
做好早饭,叫儿子起床,他起来关上房门不出来,在里面大喊:“谁都不许先吃!”我没理会他这“起床气”,开吃,看看时间有些紧,心里提醒自己要耐住性子。过了一会儿他从房里冲了出来,直来抢我的碗筷,闹着要我不许吃。我一急冲口而出说:“你还不赶紧吃饭!闹什么闹,再闹上学要迟到了!”蓦然间觉察——这样的话,这样的反应,这样的态度,这样的情绪模式,并不是我自己的呀,我不想这样的,可是又这么熟练,这么理所当然,这么不知不觉,就做成这样了。
瞬间仿佛分身于两个平行时空,一边是现在的儿子和自己,另一边是童年的自己和父母,于是四个角色的感受同时被我一人体验,电光石火间达到了透彻的理解——类似的亲子互动模式,情绪反应模式,许多这样的场景中,我都在重复着我父母的言行态度。
在我身上有一部分的我,并不是原本的我,不是真正的我,那部分其实是属于我父母的,是他人的模式、逻辑和意志。
真正领悟了,便可以否定和抛弃那一部分,不再受旧有的逻辑和模式的桎梏,而以自己的本真去看待事物。对待儿子,我的本真逻辑就是我爱他,此时我心里清明一片,只有对他的爱。我微笑着,轻声说:“去吃饭吧。”他仍各种找茬,但情绪却在我由衷的笑容中递减。
他边吃饭,边做出皱眉瞪眼的愤怒表情,对着我,又转过去对爸爸。他爸不看他(为避免生气),我迎着他凶巴巴的目光微笑对视,对他说:“可爱的宝贝儿,你今天起床后先穿好衣服了呢,然后才出来吃饭的。”
他一下子表情软化了,无声地流下委屈的眼泪。那一刻我与他心灵相通,我明白他表象的强硬态度其实是内心脆弱的外在防御,他为起床晚了时间紧而对自己感到不满,又怕父母也会生气而对他不满。人生中大大小小的恐惧真是不计其数,人一生的心理大部分都是在试图解决恐惧。父母也只有解决了自己的恐惧,才能看清孩子的恐惧。曾经他那样的怒目相向,我最多能忍住表面不发火,心里还是生气,会想如何管控惩制。现在我明白他那不可爱的言行只是想要一个爱的证明,而我在去除了旧有的管教逻辑后,水到渠成地就能够给他有力的证明——无论何时我都爱你,以前我用语言表达,现在我用行动证明。“无论何时我都爱你”,这句话以前我经常对儿子说,与其说是对儿子表达爱,其实更多是提醒、反思自己。
常常边说边愧对内心的问自己“你做到了吗?”很多时候我没有做到,生气、沮丧、烦躁、无奈,这些都不是我想体验的爱。但我努力不让它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每多说一次就多一分自我觉察、多一分下次做到的可能。
曾经,儿子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莫名其妙、不可理喻的大闹,我始终不解原因,而且努力多次也没能找到应对的办法,一想到他下一次爆发我还是会在措手不及中跟着发火,真是头皮发紧。好在每一分努力都不会白费,只要坚持,总会有收获。一次儿子大闹,拳打脚踢的力量使我已经不可能像他小时候那样抱住他,我只能使劲抓住他的手不让他打到我,说:“我知道你现在有情绪不好受,我会陪着你直到你平静下来”。他气急中张嘴来咬,我本能地躲开,想着以他的力量咬到我会有多疼。
但看着他紧绷着身体涨红了脸,流着泪又怒不可遏的痛苦表情,我忽然间不再想躲。伸开手掌到他面前,我说:“给你咬吧。”
他狠狠地向我掌心咬下去,疼痛的感觉似乎拉长了时间播放慢动作一般,让我慢慢看到他抬起头,然后我掌心的齿印下陷,一点点渗出深红色来,也看到他一点点放松,双肩慢慢下垂,平静下来。我问:“咬了我你觉得好受些是吗?”他说:“嗯,是。”我说:“那你再咬吧。”他说:“不,我也得考虑你的感受呀!”
我感动地一下抱住他说:“你是好孩子,妈妈爱你”,他依偎在我怀里默默哭泣,那一刻我和他心灵相通地共同体会着他内心那言语无法表达的感受。
在向他证明我的爱的同时,我也给自己证明了:无论什么问题,爱是万能的解决办法。
去爱吧,用心去爱,再多也不过分。何况其实我们的爱在各种旧有思想模式阻碍下发展得太少,离“足够”都差很远,还怕什么“过多”呢。
温柔的爱,不会变成伤害,反而能融化所有的坚硬,安全传达出去的同时,更直接抱慰自己。
相信爱,越温柔,越有力。温柔爱你,让我心安。关注「三点一弯钩」
回复【听见】即可获得此栏目更多文章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
向我们说出你的故事
你可能还想看
你好,我是柴米
图片声明: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三点一弯钩
Heart
在这里,从“心”出发
↓↓↓点击阅读原文,我们听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