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汪曾祺《学人谈吃》
汪曾祺在《学人谈吃》中提及:“学人是会吃,且善于谈吃的。中华的饮食艺术源远流长,千年不坠,和学人的著述是有关系的。但学人一般比较穷,他们爱谈吃,但不大吃得起。”
的确,现实里很多真正懂美食的人,大都没钱品尝昂贵的山珍海味。而那些不懂食物精髓的“土豪”,每顿饭都是一掷千金。
没钱但又想品尝美食的人,只能花样百出地把廉价食材做得好吃,比如学人们就在豆腐上下功夫。
而我今天不谈豆腐,我谈最普遍的食物——大白菜。
很多人都吃大白菜,但不是每个人都懂得把大白菜做得好吃的秘诀。
2
水煮白菜
我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白菜,
就是爸爸的水煮白菜。
可能有人会嗤笑:“煮白菜不都一样,水开放菜,煮熟开吃?都一个味道,没什么不同。”
但我爸做的水煮白菜,的确与众不同。
煮白菜分为清水白菜和汤水白菜,我爸最擅长的是汤水白菜。
所谓汤水白菜,其实很简单,完全不用高汤,就是普通的油加水,我们称之为“油汤”。
一般人做汤水白菜,都是猪油融化变热后,立马加入冷水,“呲……”的一声,油汤立成。家乡把这种做法叫“驱油汤”,三个字便道出制作过程,可谓形象至极。用水去驱逐油,两者融合,可不就成了油汤了吗?
这种做法也不是不可以,至少知道做素菜要用猪油。
袁子才《随园食单》指出:“炒青菜当用荤油”,煮素菜也是这个理。
但猪油化热,香味减色,又加水以驱,则味早已大减。
这种方法煮出来的白菜,那股猪油的香味早已不复存在,白菜虽清甜但滋味却谈不上美妙。
3
爸爸的水煮白菜
以前吃过爸爸做的汤水白菜后,我惊觉白菜居然可以做得如此好吃,便问爸爸:“爸,你怎么把煮白菜做得这么好吃的,太厉害了!”
爸爸说做每道菜都必须用心。
美食之道,不在食材的难得,而取决烹饪者的心思。
做菜不随主流,而是自己去探索其他的方法,久而久之,哪种食物应该怎么做才好吃的方法,自然了然于心。
就拿水煮白菜来说,其实“驱油汤”的做法也不是不可以,但油该烧到几成热才加水一般人很难掌控。不热则味不发,过热则味已散。不足和太过之间,也就几秒的距离,太难掌握。
他做白菜,先不放油,直接加水。
等到水要开不开之际,放入一勺猪油,水的热度自会将猪油融化。
而且这种做法,油不经过水驱,最大限度保留本味。
融化的油漂浮在表面,水开则放白菜,白菜煮熟后自然会浮在表面,吸收猪油的味道。
此种做法,最大限度封存了猪油的香味,味道自然浓厚,入口顿觉香不可言。
4
美食之道
做菜还能有如此多的讲究,一向标榜自己是吃货的我,在爸爸面前只能称之为饭桶。
真正的美食家,不会费尽心机去追求稀有食材,而是会在生活里把普通食物的味道发挥到极致。
山珍海味做得差一点,味道都不会太差劲,但普通食物若是烹饪功底不到位,决计是不会好吃的。而能把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白菜做得好吃,才是最懂食物的人。
懂食物的人,才能被称为美食家。
每道食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那些一味追求“越贵越好吃”的人,只是在浪费食物。所谓的吃得有品位,不在乎吃得多贵,而在乎吃得多精。
从汤水白菜里,爸爸还告诉我:“每一个普通人都有存在的意义,你如此平凡,是因为没有找到让自己释放价值的方法。正如白菜,本来味道很平淡,但施以正确的方法,也可以变成美味。”
一个人,要不断探寻让自己变得“好吃”的途径,做一个让人惊艳的人。
美食之道,做人之道,不过是用心把简单做到更好、更更好。
慢慢的,平凡的本质终会释放不平凡的味道。
• END •
排版编辑:花开草哭
【文章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请稿件录用作者一周内主动联系
冷香小筑王小宝领取稿费
“王小宝”微信号:wangdabao5044
暗号:稿费
冷香小筑用户·洋芋丝丝(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