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文 | 十点君
10月15日,
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他的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经过测产验收,
平均亩产1149.02公斤,
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新、最高纪录。
其实不到一个月前,
这位老人刚刚实现了“海水稻”的新突破。
简单地来说,就是
在盐分浓度3%-8%的海水里也能种粮食了。
它意味着中国数亿亩盐碱地
都有望变成米粮仓,
我国成为了全世界第一个
实现大规模种植“海水稻”的国家。
可惜的是,
当时这一消息几乎被某明星恋爱的新闻覆盖,
直到人们的八卦心慢慢冷却,
才后知后觉地想起
这个让亿万人吃饱一日三餐的老人。
从照片上看,袁隆平不同于一般的科学家,
他常常以农民自居,
生活也确实朴素得和普通的农民没有二样。
他身价千亿,
获得了国家第一个
也是迄今唯一一个特等发明奖,
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还被提名了诺贝尔和平奖。
身上穿的却是35块一件的衬衫,
还把国家给的豪宅拿来做科研办公室。
其实像袁隆平这样用尽一生的时间和精力,
为人民造福的科学家还有很多,
他们低调、专注地沉浸在自己的事业中,
常常不被身处嘈杂的我们所关注,
南仁东:
放弃国外300倍高薪,
带领中国天文界领先全球20年
这个着装如建筑工人、留八字胡带眼镜、
年过七旬还在施工现场上蹿下跳的老人
叫南仁东。
或许不少人尚未听过他的名字,
但随便抛出几个他的标签,
所有人都会瞠目结舌。
他曾舍弃高薪回国,
国内一年工资等于国外一天,
他让中国天文事业领先了全球20年,
实现了曾经全世界都不敢去做的梦。
这个梦指的是“天眼”。
90年代的中国,
射电望远镜口径最大也不到30米,
而在“天眼”计划中,
望远镜口径竟达500米!
这和美国寻找地外文明研究所的
“凤凰”计划相比,
扩大类太阳星巡视目标至少5倍!
当时的学界对“天眼”计划提出了各种质疑,
国际同行甚至将其评价为
“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
但南仁东依旧坚定不移,
甚至口出“狂”言:“中国为什么不能做?”
这项工程消耗了整整22载光阴,
从黑发辗转到白发,
年过七旬的南仁东依然奋战在工程现场,
无论什么实验他总是
“第一个爬上去的人”。
后来,他成功地
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看得最远的国家。
只是距离“天眼”顺利运行一周年,
只剩几天时,也就是今年的9月15日,
“天眼之父”南仁东因肺癌恶化,
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
“天眼”就是他留给世界的遗产……
李小文:
没有他,中国就跟“瞎”了没两样
你不一定记得“李小文”这个名字,
但如果亮出那张
曾经走红网络的
“中科院布鞋院士”照片时,
你大概会觉得熟悉,又或者被其打动。
照片里,李小文坐在国科大的讲台前,
蓄着胡须,身着黑色外套,
没有穿袜子的脚蹬着一双黑色布鞋,
在简易的桌椅上,低头念着发言稿。
在这个“娱乐至上”年代,
大多数人都把关注点放在了布鞋上,
却鲜有人真正了解
这位“布鞋网红”究竟有多厉害。
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创建的Li-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
入选了国际光学工程学会“里程碑系列”。
他的存在,
让中国在多角度遥感领域保持着领先地位。
因为他,
卫星给地球拍的照片
不再如“马赛克”般模糊,
他揭开了中国眼前蒙着的面纱,
擦亮了这片闪闪发光的土地,
没有他,中国和瞎了没两样。
有人说,
李小文就如《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一样,
貌不惊人,却有着盖世武功;
也有人将他与陶渊明等魏晋名士相提并论:
“外表不羁,但有着仙风道骨”,
他不仅在学术上孜孜不倦,
亦在对遥感队伍人才的培养上尽职尽力。
他在多家高校
举办了遥感科学的系列讲座及专题讲座,
推动中国在短期内形成了
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遥感机理的
研究和试验研究队伍。
2015年1月10日,
刚进医院不到30小时的李小文
猝然离开了人世。
在离世前,他曾拟下一份“尊严死”遗嘱:
不允许在他身上
使用“插管、呼吸机和心脏电击”
等急救措施,
“不浪费国家资源,
钱学森:
11名美军战俘换回的科学家
“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
终于,在62年前的10月份,
被软禁5年的钱学森终于搭上归国的轮船。
为了阻挠这个
“抵得上5个装甲师”的科学家,
美国人威逼利诱轮番上阵。
高薪挽留,钱学森不干;
抄他家,让他下监狱,也不能使他屈服。
钱学森是铁了心要回中国。
为了回家,他想尽各种办法,
最后甚至通过在香烟纸上写求助信,
恳请祖国帮助他回国。
几经辗转,那封信被送到了周总理的面前,
最后,周总理用11名美军战俘为条件,
换回了这个国之重宝。
对于为什么拼尽全力也要回到中国,
钱学森是这样说的:
“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领悟,
后十几年是工作,
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
为了回到祖国能为人民做点事情,
因为我是中国人。”
回到中国后,
他开始了风风火火的航天导弹事业。
他组建队伍,
带领着众多科学家用氢弹导弹燃爆长空,
将东方红卫星、神舟飞船送入天际,
他著书立作,
他的《星际航行概论》《物理力学讲义》,
为后世提供了巨大的知识理论基础。
钱学森的这一生
国为重,家为轻
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他将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
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是当之无愧的
“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
汤飞凡:
他曾是中国最接近诺贝尔奖的人,
让中国提前世界16年消灭了天花
1897年,汤飞凡生于湖南。
那个年代的中国,感染病肆虐,
疟疾、天花、白喉,
一场传染病能夺走几十万人生命。
他早早便确立了自己的志向。
“当一个医生,一辈子能治好多少病人?
发明一种预防方法,
却可以使亿万人不得传染病 。”
1937年,抗战爆发,实验室里的他,
再也坐不住了。
隔年,他直接参加淞沪会战,
炮火连天,身高1米6的他却十分镇定:
“我干这个最合适,
因为我目标小,炮火打不中我。”
战事吃紧,艰苦的医疗条件下,
成千上万的将士因伤口感染死去。
汤飞凡带领科研队伍日夜奋战。
从一只受潮的皮鞋的一团绿毛开始,
生产出高于国际标准的青霉素。
1943年,英国权威《自然》杂志,
报道了这个“世界上最让人吃惊”的
青霉素生产车间:
“没有自来水,只有一台
又旧又漏、每天用完后都要修理的锅炉;
回收的设备是一只破木船,
放在湖里进行透析;胃霉用完了,
用从自己养的猪的胃里提取……
但汤博士的工厂保持了高水平,
他的马厩和动物房都非常清洁……”
这是中国第一批临床级青霉素,
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9年,原察哈尔省鼠疫流行,
汤飞凡组织人员,仅用两个月时间,
制造出900余万毫升菌苗,
拯救了无数险些被鼠疫夺走生命的国人。
1961年,用他的这种方法,
中国成功消灭了天花病毒,
比世界整整提早了16年!
新中国成立后,
57岁的汤飞凡立志消灭沙眼。
他不惜以身试药,
将沙眼病毒种进自己的眼睛,
其后的40多天,坚持不做治疗,
只为收集可靠的临床资料,
最后,他分离出了
世界上第一株沙眼病毒——TE8
世界上称它“汤氏病毒”。
1970年,国际上将沙眼病毒和
其他几种微生物命名为衣原体,
汤飞凡被称为“衣原体之父”。
1961年,汤飞凡以惨烈的方式,
离开了这个他热爱的世界,
2003年,SARS肆虐,一位老人哽咽着说,
汤飞凡若在,何至于此?
研制疫苗,哪用三年?
他的成就和贡献才渐渐再次被世人了解。
惟愿我们多多珍视这些
伟大的科学家和科研工作者,
因为他们,
人类的疾病得到治疗,痛苦得以减少!
我们得以看到更广阔、更精彩的世界!
-作者-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回复“晚安”,十点君送你一张晚安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