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的文章,一直都是采用书信的方式去写的。内容,基本为虚构。但,说实在的,我在写的时候,却是异常的投入。
结果,在我意料之中,掉粉了。
老早,我就发现,但凡在文章里打亲情牌,你们都不买账。但凡,在文章里撒撒泼,骂骂娘,效果都奇佳。
看来,你们早已经不相信爱了。
当然,在写的时候,也没有集中全身精力。准确地说,应该属于速成的文章。20分钟左右搞定。
为什么?
胖妞这几天一直都在市区,我在陪她玩呢。硬着头皮走进书房,刚打开文档,就忍不住回到客厅,再逗她一会。
胖妞一来市区,家里鸡犬不宁,是常态。
一早,我还在睡梦中,迷迷糊糊地就听到胖妞在客厅内嬉闹的声音。她坐在学步车里,这晃悠一趟,那晃悠一趟……..
聒人得很~~
看着闺女一天天地长大,遂由感而发,写了几篇书信。但故事不完全是虚构的。而是,有原型的。
故事的原型,就是本小区的一对父女。人物角色,我之前可能写过一点,但不完整。
今儿,且听我细细道来。
5年前,我刚回到本地的时候,认识了一个退休老教师。他是本地县城某重点高中的退休职工。
据说,是从副校长的位置上退下去的。
老爷子古稀之年,身体依然硬朗。他喜欢在小区里遛狗,一来二往,就熟悉了。
有一次,他问我,小王,你可知道哪地方可以寄东西?
我说,知道啊,咱小区旁边不就有快递公司吗?
他说,噢,啥快递?
我说,顺丰,你要寄东西?
他说,恩,寄几本书。
我说,人家都是上门取件的,打个电话,就行了,好使得很。
他说,还能上门取件?
我说,是啊,大爷,我这么说吧,使唤顺丰的快递员,就跟遛狗似的。
我说,我帮你吧。
在老爷子家,搬了几十本‘书’,去了快递公司。说是书,其实,严格来讲,也不算是书。
没有出版号~~
顶多,算是自发印制的图书制品。再一个,整本书,没有任何文学性可言,算是一本回忆录吧。
里面记录的多半是自己的简历,子女的简历,诸如此类的。
听老爷子说,自己的小女儿,前几年去了波兰的某个音乐学院继续深造,再也没有回来。
逢年过节,也不回来,只邮寄一些礼物回国。
又听老爷子说,那姐们从小就学音乐,拉小提琴,几十年苦练,在国内,获得了一些荣誉。
但又不甘心,便去了波兰的音乐学院继续深造。
恰恰是这个细节,触动了我,促使我写了前面的几封信。其实,对于子女来说,一面是父母,一面是自己的事业追求。
其间,只是,取舍的问题,与孝道的关系似乎不大。
我爹曾说过一句话,把子女都圈在身边,有啥用?不如让他们自己去闯。走出去,或许还有机会。
相对而言,咱们跟波兰那姐们相比,咱是无所事事的。
为什么这么说?
既一事无成,又没照顾好父母。二者得其一,也不至于遗憾。遗憾的是,双双都得不到。
人家孬好两头占一头。咱呢?
一头都不占!
近一年,有一些老朋友经常跟我聊起如今的状况。似乎,大伙儿都有了中年危机。
我的恍惚感又来了~~
不到30岁的王小二竟然也有了中年的危机感。想想,怪谁?
怪自己~~
这几年,一次又一次的机会,被自己白白地错过,总觉得自己清高,总觉得自己不得了了。
你记住,一切的结果,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不论,任何原因。
左岸读书上有句话写得不错:哪有什么中年危机,一切只不过是年轻时埋下的伏笔。
(完)
就写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