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毕淑敏
果然,在靠近门口的窗户前,有一位外国老汉,正低着头凝神绣花。他长满金色汗毛的手指头,粗壮如小胡萝卜,持着寸把长的银针,在绣花绷架上翻飞,煞是灵活。
我定睛看去,他绣的是一幅直径20多厘米的十字绣。
要说起这十字绣,和中国素有渊源。
它在唐宋时期兴起,名叫“黄梅挑花”,算是绣法中简单的入门级手艺,在衣物、荷包、扇套、扇袋、帕袋、枕头、门帘等杂项上频频出没,很是家常。
公元14世纪左右,这种挑花方法,从中国经土耳其到意大利,之后在欧洲传播开来,因为它始终是一以贯之的十字交叉针法,在异乡被起名叫“十字绣”。
最初是贵妇们消磨时光的技艺,后来成了欧洲各国后宫一景。凡宫廷习气,定会被民间趋之若鹜仿效。此时又逢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这种简单易学的刺绣方法,旋即风靡了欧洲。随着西方文化在全世界流布,十字绣跟着大航海的脚步,滥觞广泛区域。
20世纪初,十字绣进入亚洲,经日、韩路径回到中国。只是这时世人只知洋名“十字绣”,遗忘了她明媚的中国闺名。
中国刺绣专家曾多次指出,珠光宝气的“欧洲宫廷十字绣”,正是“少小离家老大还”的中国“黄梅挑花”。
外国老汉将银针自绣布下扎出,轻盈将线提起,再用一小工具在穿线处周边敲打绣布,让绣线保持平整状态。他还轮番操持着身边的绕线板、鹤形剪等家伙仕儿,那是相当专业。他所用的网格状的绣布,格眼硬挺方正,面料挺括,疑是亚麻的,总之质量不错。
听到有人来,老汉不慌不忙抬起头。哈!原来是探险队的乔纳森先生!
我说,乔纳森先生,您绣的这是什么图案?
本文为毕淑敏原创作品,插画丨LM
转载请注明来源:毕淑敏微信公众号(ID:bishumin_xingfu)
『 查看往期经典文章 』
看得见的浪漫,看不见的心酸
不是不够好,只是你太玻璃心
“学爱”这件事很重要
别小看了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