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在玩古钱币的过程中经常被钱币的坑口问题困扰,尤其在而今这个品相派大行其道的时代,很多年轻的泉友对品相的追求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
古钱币的出土地点也就是坑口,决定了古钱币的锈蚀程度、保护状态,可以说完美的钱体就如美人姣好的身姿,瑰丽的锈色就是她身上的霓裳羽衣。
中华大地纵横万里,各种土壤环境造就了许多知名的坑口——如山西灵石出土的先秦刀布、河南洛阳出土的得壹顺天、辉县坑开元通宝、西溪坑元末起义军铸币、沧州坑的明代宣德钱、腾冲坑的南明永历钱,都是古钱币世界里的“名门望族”。
笔者最近总结归纳,将复杂的坑口品相衡定标准总结归纳为“七品七美制度”,希望能对各位泉友有所帮助。
坑口状态衡定标准(七品制度)
生坑:古钱币带有斑斓锈色的新出土状态或出土后锈色长期保持完整的状态。常见锈色如红蓝绿锈、结晶锈、漆锈、石灰锈等。
【图为极美品内蒙古西部的绿锈生坑货泉】
熟坑:古钱币长期流传于世或出土后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的锈色剥离的状态。常见包浆如黑色包浆、棕黄色包浆等。
干坑:古钱币在干燥环境中长期保持原始状态的坑口。常见坑口如西北干坑、西南干坑、沙坑等。属于广义上的生坑。
【图中天启通宝、崇祯通宝为笔者所藏的西北干坑明钱。】
水坑:古钱币在水体环境中长期保持原始状态的坑口。常见坑口如运河水坑、长江水坑、扬州水坑、海坑等。属于广义上的生坑。
土坑:古钱币未充分锈蚀且由于土沁造成的锈色暗淡的状态。常见坑口如东北土坑等。属于广义上的生坑。
未流通:古钱币铸造后未参与流通或流通时间短、钱体磨损小,保持钱体原有色彩光泽的状态。多呈铜光黄亮状态,钱体有锉痕。
传世:古钱币长期流传于世造成钱体轻度磨损,基本保持钱体原有色彩光泽的状态。多呈包浆黄亮状态,常见于清代黄铜制钱。
【图为色泽金黄的清代康熙通宝,俗称黄鱼。】
看完了坑口的简要介绍,相信朋友们一定对美品状态的衡量感到好奇。
笔者对古钱币评级标准做了一定研究后,总结了一套简单易懂的钱币美品评定制度,大家在家就可以自己评级。
美品状态衡定标准(七美制度)
完美品:钱体完美无缺陷,基本保持出炉原品相,无人为修补的状态。
极美品:钱体完美无缺陷,钱文清晰,锈色瑰丽,无人为修补的状态。
上美品:钱体完整无缺陷,钱文清晰,锈色较美,无人为修补的状态。
美品:钱体基本完整或几乎无缺陷,钱文清晰,无人为修补的状态。
上品:钱体基本完整或有轻微缺陷,钱文可辨,无人为修补的状态。
中品:钱体因工艺原因造成的砂眼、铸坑、断轮等中度缺陷的状态。
下品:钱体因人为原因造成的裂漏、补翘等严重损伤或缺陷的状态。
文末的广告页面是【品一藏泉】唯一的收入源
支持的粉丝们可以点击一下
品一会得到0.1元的广告分成
多点无效哦!
你说你喜欢雨,但是你在下雨的时候打伞
你说你喜欢风,但是在刮风的时候你却关上了窗户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害怕你说你也喜欢钱币
因为你连“品一藏泉”都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