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课824节公益心理课“人性本贱”的观点提出后,大家反响很大,有赞同也有反对。但我都无所谓!因为你反对也不会改变我的看法,我写文章的初衷本就不是来找赞同的,我只是表达自己的思想,让愿意学习的人多一种思路而已。
所有的理论都很简单,但因为有人的情感的介入,我们常常是“知道”,但“做不到”。佛教的修行,不论小修,还是大修,都与“放下”有关,谁见过高僧是遇点小事就一惊一咋的?
经常遇到一些女性来咨询,老公有了外遇,在外面都生养了孩子,回来和她离婚,对她又打又骂,但她就是不肯放弃这个名存实亡的婚姻,因为她还爱他!
她去整形医院做了整形,和老公讲话也尽可能讨老公的好,甚至她允许老公把女人带回家,她为老公、小三、和那个私生子做饭,只希望老公不离开她。
大家都觉得这个女人太贱!何苦?自己有工作,又不是吃老公的,自己的收入足可以自给自足,再说离婚还可以分一笔不菲的财产,为什么要如此作践自己?
结果女人越求,男人越走。因为你犯贱,贱人才有在你面前矫情的机会。
唐代女诗人李冶在她的《八至》中,对夫妻关系做了描述: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夫妻这种关系,可以说是天下间最亲密的,无论是肉体紧密的结合,还是牵手一生的相伴。但也可以瞬间成为陌生人,仇人,或者是路人。
相对于夫妻关系,儿女与父母的联接不过是精血和怀胎十月。
现在生殖技术的发展,捐精的男人有可能会产生几百个后代,他与那些儿女同样也是血缘亲情,可又能如何?不还是陌生人!一个和几百个的关系,有什么不同?
再说母亲,不过是因为付出而珍惜,在上文《人性本贱》中我们已经分析了人类的珍惜度与自己的付出成本成正比。若这个女人捐出卵子,这孩子是在别人的肚里呆十个月生下来,何来感情之说?
我们想想:一个男人捐了精子,一个女人捐了卵子,找了一个代孕的母亲,生了一个孩子,又送给了一个寄养家庭,那么请问:是捐卵女人,还是代孕女人,或者是抚养女人对这个孩子有感情?
所以因血缘就会产生感情之说是不成立的。
只是因为付出和大文化背景的影响,而在人们心中形成的亲子关系模式。
很多父母也会像那个把“爱”挂在嘴上的女人一样对待孩子。
父母苦口婆心地想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传授给自己的孩子,希望他少走弯路,可那个孩子就要自顾自的玩着用父母钱买的手机,根本不屌父母。
真不明白,他这不要脸的自信来自何方?吃人家、喝人家、用人家的,在人家面前还如何的拽,其实从本质上来说,你们仅是一颗精子的联系。
这些父母不过像前面的那个女人一样没看明白形势,才会在你面前犯贱,也才给了你这个贱人矫情的机会。
所以对一些不懂得感恩和尊重父母的贱孩子,就别给他脸,凡事你不用替他操心,若他想让父母帮他,他得主动求父母帮助,若你们的态度让他明白这点的的时候,就会摆正彼此的关系,就算是傻子,也会明白求人应该是什么态度!
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家里孩子都很多,家长如果是双职工的话,那就是老大带老二,老二带老三------,家里小孩子可能就会受大孩子欺负,他可能会选择向父母告状,但等待他的可能是哥哥姐姐们更严厉的惩罚,他只能妥协或是讨好,在家里他就学会了自己和人相处,到社会上也是同理。
所以那个年代的人得心理病的人很少!
因为从本质上来讲,所有人心理适应不良皆来源于人际交往的适应不良。
感情是双方的,任何单方面的付出都会被人看做是犯贱。
男女关系是如此,亲子关系亦如是。
贱人就是矫情,是因为另一方犯了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