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露水已经带了寒光
我必须在这个早晨清醒
听说鸟雀也想换一种活法
它们在海边变形、变形,归隐
南来雁把“人”大写在空中
人不成人
只要一不留神的松怠
菊花尽持风骨
这是最后的隆重
必须倾尽全力的开放
来铺满这个山谷的空旷
必须大朵大朵的赞叹
来配合松风的梵唱
就在这个早晨,趁着
冲天的香阵没有消散
我一步
走进金风玉露
雁字回头
每年公历10月8日或9日,太阳达黄经195度,寒露至。
时临晚秋,露气寒冷,泫然欲凝。
于上,星空换季,火星西沉;
于下,苍风逼衰,疏雨催凉。
草木凋落晚荣,江山深入静穆,悲客骤多,伤情遽丰。
而淡定者,更愿意把外物的清旷寂寥,当作是天地用沉默之姿指导人内心安详的深化。
☽
— 寒露三候 —
一候 鸿雁来宾。
白露节气时,雁始南飞,至寒露时为最后一批。
二候 雀入大水为蛤。
鸟雀渐渐不见,海边却出现条纹、色泽与雀鸟相似的蛤蜊。
古人认为这是寒气肃穆,飞物化为潜物。
三候 菊有黄华。
菊花士气已旺,尤其黄菊,对应深秋土旺之时,迎阴气充足而花容烈艳。
山野,墙蓠,公园,花圃,或者只是闲情人家窗台上帘影摇晃中的一盆,菊迎立深秋,高冷旷烈。
它的成名似乎是在陶家的东篱下。
某个秋日的黄昏,陶家主人俯身篱边采新菊一枝,此时有肃风吹衣,有清气环绕。
悠然淡默间,他闲闲抬头,恰与对面南山相见——难言的真意直抵胸臆——是与真理之光的乍然碰撞?还是遍彻身心的一阵灵犀泽照?
南山究竟在,归鸟相与还。他手拈菊花淡然而笑,心远地偏,车马无喧,一切和穆深远……
白草,红叶,黄花,这是露凝霜染之后深秋的物象。
秋的美就在此,既有衰柳寒蝉断鸿的莫名幽凉,也有融融冶冶黄,从从容容红的舒放。
看一树红叶流光,会想到“恩情”二字,天高地厚——告诉你不管叶子落下多少,枝上永远有存在和生长的希望。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
是暮秋,还是黄昏,但白居易心情很好。他已经站了很长时间,看这方天地从日落到日暮,从弓月到珠露。
想到这是宇宙独一份的赐予,而他得的是独一份的喜悦,感情就有点激动,脱口而出四句话,还必须把日期记上。
“可怜”作“可爱”解。薄寒中惹人怜爱的清露,这星空的遗珠,即将肃结为霜。
声明: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图片来源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