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把它当宠物,
01
其实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自己作为主人,是狗狗的全部。
知乎里有两个类似的话题,一个是《狗在乎主人吗?》,一个是《主人在狗心里,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里面的答案没有一条是刻意煽情,却让我一次次看哭……
用户大鑫鑫讲了一个故事——
“狗狗会把它认为最好的东西拿来跟你分享和展示,会把它对你的盼望完全表露,当你出门后它会在门口张望,然后又到阳台上露个脑袋看楼下的你走远。
当你走到楼下的说话声音被它听到,它也会在家兴奋,会从阳台缝隙去望,会在门口手足不安的守候,会给进门的你大大的拥抱。
狗狗离世前,眼睛已经快睁不开,妈妈抱着它在腿上不停的哭着让它坚强。
狗狗也不呻吟,也不抽动,就留了一口气这样吊着。
直到老爸晚上加班回来,他刚开门喊了一声狗狗,狗狗瞬间眼睛睁开,汪了一声就落气了。
原来它一直撑着,就是为了等老爸回来,像平时一样迎接狗爸爸。”
新闻里有这么一个故事——
“笨笨我从03年开始养,从巴掌大一直养了两年零五月,出去遛弯时走丢,从此七年没养过宠物,今天下午看见路旁一条黄色的流浪狗……
当我吹了一个以前招呼爱犬的口哨,然后叫了一声笨笨的时候,它愣了一下,足足看了我三秒,然后疯了似的向我跑来……”
知乎用户情圣也有一个故事——
“狗让我觉得我不够好,配不上它给我的爱。
刚带回它时,它才两个月,阿拉斯加,我叫它旺财。有天喝多了,回家直接倒头就睡,醉的不省人事,把旺财吓坏了,第二天早上一醒过来,睁开眼就看到它趴在我胸口真的是眼泪汪汪的看着我。后来的每一天早上,它都会在固定时间趴在我床边守着,唯恐我没有及时醒过来……”
BBC纪录片《猫狗大战》中有一个测试,狗在看到主人时,激素就会飙升,兴奋到难以言喻,猫则不会(感兴趣的可以找来视频看看,链接复制自取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885784/index_2.html)
02
《明星路》中有一句话:
“你知道吗?
狗这种东西,不管你对它有多么坏,放着它不管也好、饿它的肚子也好。
可是,只要你对它笑一下,它就会拼了命的摇着尾巴扑上来舔你。
我想,大概这就是爱了。”
科学研究表明,主人与狗的关系很像母亲与婴儿的关系。因此,主人在狗心中应该是母亲一样的存在。
2015年4月,日本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报告说,狗和主人对视,双方体内的后叶催产素(oxytocin )分泌量就会增加,从而增进双方感情,这与人类婴儿和母亲加强情感纽带的机制相似。
根据狗与主人对视的时间长短,研究人员将其分为两组,然后比较了对视交流前后尿液内含有的后叶催产素的量。长时间对视的8对,狗与主人双方尿液中的后叶催产素浓度都出现上升。对视时间短的一组,尿液内后叶催产素的浓度没有变化。
研究小组指出,这是首次确认人和狗这两种不同的物种间也存在这种类似母婴的纽带关系,这种纽带可能是狗在驯化过程中进化出来的。
狗成为习惯与人类一起生活的宠物和朋友,就是由于这种机制在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Nagasawa M, Misui S, En S, et al. Social evolution. Oxytocin-gaze positive loop and the coevolution of human-dog bonds. Science 2015, 348, 333-336.
你的狗狗,一直把你当做它的母亲。
03
尽管作为它唯一的亲人,你大概永远无法理解,它有多爱你,多害怕失去你。
我的好朋友暖暖养过狗,她说最开始真的是把狗当做个小玩意儿来逗的,那时候她家的萨摩还是个三个月的傻白甜,都说萨摩傻了吧唧不认主人,所以他们都以为,它是不会害怕离别的。
直到她离开家去外地上学,刚报到完,收拾行李,就接到了妈妈的微信,要求视频,暖暖心说分开一两天妈妈就想我啦,也太粘人了吧~
结果一打开视频,出现的却是小萨摩圆滚滚的身影,冲ipad里的自己叫的欢~画外的妈妈解释说:“你一走,它就不肯好好吃饭,在你屋子里坐了一天了。”
看着视频对面目光单纯而快乐的自家狗狗,暖暖说自己第一次感到了羞愧。
在自己上大学期间,像这样欢欣鼓舞跑到自己房间里转,发现主人依然没有回来的事情常有发生。
不是自己离开的第一天,而是每一天。
04
狗太容易付出爱和谅解,他们爱上一个主人是没有原则的,这种爱完整而稀有,是主人永远不可能对等付出的存在。
从我上大学的第一天起,老师就一直在建议我们千万不要养狗,因为当四年后你离开校园,带不走它,让它成为流浪狗的那一刻,就宣判了它的死亡。因为你好不容易离开家庭的约束,想找个伴儿,就让它做个短命的玩具,这不公平,也很残忍。
可是没人听,该养狗的还是养,大狗小狗,无处不在。
半年都没到,仿佛是为了证明老师的先见之明,流浪狗陆陆续续的开始在校园里出现。眼看数量就要失控,“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学校保安们要采取措施了。
办公室的桃子亲眼见到学校里的保安放加了老鼠药的香肠给流浪狗吃,一招呼,他们就过来了,呼哧呼哧吃的分外香甜,稍顷,就抽搐了起来。
每年开学,路过草丛就可以闻到阵阵腐烂的味道,那是暑假期间被保安们毒死的流浪狗的尸体……
保安的行为我们暂不评价,但真正该被口诛笔伐的,难道不是那些抛弃狗狗的主人吗?
“养它开销太大了。”
“它太老了。”
“给它看病太贵了。”
“照顾它太花时间和精力了。”
“它限制了我的自由。”
……
当你们选择养狗时,就没有考虑过需要产生的问题和责任吗?
05
对你而言,或许只是割舍掉一个玩具,狠狠心,两天就忘了。
而对于被你抛弃的狗狗而言,则是日复一日的“等你回来”。
图片来自互联网,作者出处不详,盼告知。
06
我的一个同学,曾经因为自己身上有些过敏,抛弃了一岁不到的一只泰迪,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我和寝室妹子都挺气愤,杀到她寝室质问她为什么要扔掉狗,难道不知道扔掉它就等于把它往火坑里推吗?!
她看我俩这么愤怒反而懵了,像是从来没考虑过这个问题,支支吾吾的回答:“它那么聪明,肯定有饭吃的吧……”
是啊,主人们总以为,好人这么多,让狗狗去吃百家饭,总是能活下来的。但真实的流浪狗,过的都是什么担惊受怕又性命难保的日子,你们又何曾想过呢?
动物保护组织拍过一个影像,就是把摄像头绑在流浪狗身上,来记录它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
清早,在垃圾堆里觅食。
没找到什么吃的,却遭到了路边醉汉的一顿暴打。
拼命逃窜的它,即使躲到车底,也依然被调皮的孩子一阵猛戳。
渴了,在泥潭里喝些水。
被同类追赶撕咬,又被孩子戏弄玩耍。
又饥又累,惊恐的一天终于过去了,正想栖身之地,
马路上,一辆汽车飞驰而来……
砰!
07
在城市夹缝中生存的流浪狗们,最多的结局,是被抓狗大队抓走,在收容所里度过一段等待被领养的时光,无人认领的,则必须面对被安乐死的命运。
我曾在《艺术商业》杂志上看到过一篇摄影展的介绍,是台湾摄影师杜韵飞所拍摄的一系列流浪狗图片,取名为《生殇相》。
花了三年时间的他,四处奔波,无偿的给收容所这些即将要执行安乐死的流浪狗们,用人物肖像的方式拍摄遗照。
2011/09/23 10:00 a.m. 距离被安乐死1.4小时
我不是佛教徒,也没有把“众生平等”的口号谨记在心,但当我看到这一张张平静面对死亡的流浪狗时,依然会颤抖,会陷入思考。
他们,又做错了什么呢?
2011/11/28 10:54 a.m. 距离被安乐死1.2小时
自2010年初开始的三年时间里,杜韵飞每周拍摄二至三次,每次差不多要拍摄二至十只流浪狗,保守估计也应该超过一千个拍摄对象。
对于拍摄的初衷,杜韵飞只是想透过这样的形式,动物作为有知有感的情感个体这个事实可以被正视。
2012/12/10 10:35 a.m 距离被安乐死43分钟
在三年的时间里,杜韵飞大致拍摄了十五万张流浪狗的“肖像”。
虽然新屋收容所(台湾地区某个流浪狗收容所),流浪狗在职工与志工的安抚与陪伴得以在有效降低恐惧与压迫的情况下被执行安乐死。
但即使让一只狗死的再舒服,也算是对它命运的处刑。
我们,总是善于把他们的不能反抗,当做默许。
07
如果,你真的想要养狗,请看看这里的《养狗十诫》——
●抱歉我只能陪你10到15年,所以请尽量跟我在一起。你的遗弃,会是我最大的痛苦。
●信任我,这对我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也会永远信任你。
●请不要忘记我也有心。
●有空的时候请跟我说说话,虽然我听不懂你的语言,但我懂得你的声音。
●不管你如何对我,我都会永远对你好。
●在你打我之前,请记得,我有比你尖利的多的爪子和牙齿,但我决不会选择伤害你。
●当我老了,拜托多费心了,请照顾一下我不如以往矫健的身体。
●当在我临死前,请陪在我身边,只要有你在身边,我就可以坦然接受死亡。
《我与狗狗的十个约定》小说和影视作品都建议大家看。
狗狗对我们永不枯竭的爱,不是我们拿来伤害他们的理由。
这一个个鲜活而不设防的生命,被你领走,和你签了一生之约。
“但是一旦决定了和我在一起,就请陪我走过一生。
主人~~
余生,就拜托啦!”
ps:文章中拍摄《生殇相》的摄影师,杜韵飞,1975年出生,自由影像工作者,毕业于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摄影系,1998年返回台湾,曾获得台湾新闻界金鼎奖最佳摄影奖、全球华人摄影大奖。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