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一部写在纸上的电影,一匹正在涉渡洱海的白马 | 新刊面世
日期:2017-09-30 作者:中篇小说选刊 阅读:

一部写在纸上的电影,一匹正在涉渡洱海的白马 | 新刊面世

新刊

面世

一部写在纸上的电影

一匹正在涉渡洱海的白马

2017年增刊第2期

目录

2017年增刊第2期

增刊总第49期

实力再现

大鱼小鱼和虾米 | 邱华栋

创作谈 | 小说不会死

去大理的夜车 | 蔡骏

创作谈 | 一部写在纸上的电影

秋已尽 | 付秀莹

创作谈 | 秋已尽,日犹长

现实立场

榴园山庄 | 王庆利

创作谈 | 子弹飞向大爷的王国

晚饭吃什么 | 刘汀

创作谈 | 清蒸、红烧和爆炒:有关一篇小说的几种吃法

温凉的时光刀 | 宋潇凌

创作谈 | 长寿之罪

无底洞的底 | 王树兴

创作谈 | 爱欲与真相无底

新锐出发

温室效应 | 国生

创作谈 | 片刻的停顿

青春作伴好还乡 | 邹金红

创作谈 | 离地面近些

创作谈精选

文学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想象力,而想象力则是基于现实的无尽的遐想、想象、幻想梦想,乃至东想西想、前思后想、胡思乱想和无边空想。想象力是文学存在的根本理由。伟大作家,从但丁、李白、塞万提斯到曹雪芹、卡夫卡、卡尔维诺、博尔赫斯、莫言,都以一己之想象,创造了一个伟大的、为人类所能共享的文学世界。在这种意义上说,非虚构文体(我以为包括纪实文学、报告文学、深度报道、传记、日记、历史研究、调查报告、新闻特写等各类文体)是替代不了伟大作家的想象力文学的。也就是说,虚构插上了想象力的翅膀,永远都比非虚构飞得高,飞得漂亮。这不是等量齐观的事情,而是有个高下的分别。

——邱华栋:小说不会死

 

小说最后,用了一首诗,极为冷僻,来自十九世纪越南阮朝王子阮福绵审的《送别》——

 落日照衰草,送君多苦吟。

 穷愁归故里,垂老负初心。

 驿路寒山瘦,关门秋露深。

 中途逢九日,相望碧云岑。

 私以为,这首诗恐怕最能体现驱车数千里回到大理的老人心境

 那位主人公念兹在兹的“广阔天地”——以头盖骨的形式出场的“岑碧云”,她的名字就来自这首诗的最后一句“相忘碧云岑”。

 我是纯文学界的闯入者、一个新人,这篇小说也许太像电影,太富有戏剧性,人物的命运太有关联,但我就想把它当作一部写在纸上的电影,一匹正在涉渡洱海的白马。

——蔡骏:一部写在纸上的电影

 

这篇小说写了很多繁华热闹的场面,酒局也好,欢爱也罢,名利场上的争逐,情海里的跌宕,鲜花着锦,烈火烹油,都不过是世人的浮华一梦。小说的底子,其实是通向虚空的。就像文若卿在梦里对遇钧说的,“你也不必喊冤。冤不冤枉,你心里过得去就好了。只要你不觉得冤枉,那就是不冤枉。哪怕你心里有一点儿委屈,就是委屈了。遇钧兄,我只有一句话,生年不满百。都是一眨眼的事。别太委屈了自己。”遇钧内心深处的百般辗转,其实不过是觉得委屈,觉得不值,觉得跟世事时势格格不入,相互抵牾。他跟吴双的身体交易,跟多芬的暧昧纠缠,跟妻子容丹丹的一言难尽婚姻,跟老家人那种又爱又痛的复杂纠结的亲情,都是人生的破败和不堪处。在生活的强大逻辑面前,遇钧只能顺从、迎合。然而,遇钧到底是读书人,他终不能跟旁人一样,在生活的巨大惯性中变得麻木、迟钝、不辨东西。他敏感自尊内心,即便明镜蒙尘,依然能够照出人性中那些细微的灰尘,势利、卑琐、算计、背叛,深深的伤害,淡淡的无耻。很多时候,他是清醒的,而这恰恰是他痛苦的根源。

——付秀莹:秋已尽,日犹长

“所有的繁华都要用寂寞来偿还。”(这是马尔克斯的原话吗?)来吧,觉醒的时光子弹,携带善恶因果的流氓子弹,涂抹着爱恨毒药的邪性子弹,会唱正义之歌的虚伪子弹。无论你从谁的枪管里蹦出来,无论你是金的银的铬的钨的甚或是一块不值钱的烂铁,尽情地向着爷们的胸膛,向着沉睡的山庄,向着破败的庙宇高调飞翔吧。尽管你飞了近一个世纪,还没有击中情和仇的靶心;尽管你不能用平静的呼吸,保持内在恒久的安宁;尽管你纵然学会了思考,也主导不了自己的命运;尽管你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也丈量不出自己的未来……你也没有权利停下来。你唯一的使命和荣光,就是抖动着无形的翅膀,向着古老的庄园飞奔,还那爿荒凉以喧闹和惊悸,有效击穿大爷精心缔造的王国,给平凡世间一份崭新的祭品。

——王庆利:子弹飞向大爷的王国

这时候,他自己也有了孩子,对现代城市的家庭生活深解其味。何况他自己也喜欢做饭,他做清蒸鲈鱼,做红烧肉,做爆炒鸡杂,然后端上桌。只有他自己了解,这看起来色香味都还可观的菜,在背后的厨房里那些厨余垃圾才是真相,就像不管怎么写,他都摆脱不了小说内里的那点悲剧色彩。

——刘汀:清蒸、红烧和爆炒,一篇小说的几种吃法

 

吊诡的是,儿女们发现垂死的老人时,并没有进行抢救,而是算了一笔账:假如花两万元救过来,老人能活十年,一年做农活收入三千元,那救他是划算的;要是活个六七年,刚好回本;但要是救回来又活不了几年,那就亏了,不值得救……

  当亲人之间,开始按照市场思维处理关系,按照家庭的核心利益最大化来计算得失时,一个被榨干了所有利益的无用老人,是应该被“断舍离”,是子女们轻装上阵应该被减掉的那一部分“重”。

—— 宋潇凌:长寿之罪

 

定案、判刑、服刑、释放,一个命案应该结束了。但当加害人刑满归来,一切才刚刚开始。他的身份很难融入社会,很难正常生活,他要接受的审判还有一场场。真相是无底洞,社会压力和情感重力可能会让他坠入另外一个无底洞。在小说中,主人公罗维戈和我一样好奇受害者未婚妻钟娟的命运,他在火山口窥探,被苏醒的火山岩浆裹挟,这个有诸多前史的爱难免有复杂的情状,暧昧,歉疚,赎罪,虚幻;被审视,被蔑视,被凌辱,被薄幸,被怀疑和折磨。婚姻关系中,挣扎捆绑在爱欲之中的两个人拥抱着,纠缠着,持续地螺旋式下坠。

——王树兴:爱欲与真相无底

我写了三个月,从2014年的10月到次年1月。等天气真正冷下来,我忽然发现那阳台的好处,因没有遮挡,又微微朝西,到了傍晚,夕阳能覆盖整片阳台。那当然是某种错觉——让我的身体感到温暖的是空调,或者电油汀。至于那些夕阳,从客观角度来看,想必是要微弱些的。但正是那种暗藏着微弱的盛大击中了我。

《温室效应》的结尾便由此而来:他们坐在冬日的阳台上,却丝毫不觉得寒冷,甚至有些热。两只白鸟停在楼下的栏杆上,忽然有人想说些伤心的话,另一人制止了他。

“别说这个,至少现在别说。”

这是某种暂停,片刻的停顿。真相不是一段事实,也不是某个结果。真相永远藏在片刻的停顿之中。

——国生:片刻的停顿

故事让两个残缺的孤独狭路相逢,充满欲求,彼此算计。在这样的较量中,陈朗发现自己的处境其实是危险的,而冷月梅也发现,卑微如她,竟掌握着另一人的生死。就是在这时,两颗心真正碰撞在一起。陈朗是斗败了的孩子,丢盔弃甲,他怀抱里那些虚幻的光破碎了。他累了,只有接受。冷月梅却因此而醒悟,她不会再让一个生命从自己手里消失,对儿子的爱和对丈夫的悔意,让她移情且全部弥补给陈朗。就在那么个神奇的“点”上,两人接受了彼此,也就支撑住了彼此。这种接受包含了极为复杂的情感和原因,当他们身心融合时,命运也就峰回路转。在颠沛流离生活中,他们为自己构建了一个脆弱却又合理的港湾。这是错位和移情造成的,却也是爱得以扩大和转化成就的。正是那种暗藏着微弱的盛大击中了我。

——邹金红:离地面近些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一部写在纸上的电影,一匹正在涉渡洱海的白马 | 新刊面世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