绅士的演讲要像女孩的裙子
▽
自从林语堂率先把英文Humour音译为“幽默”后,
幽默一词在中国土地上迅速生根、流行。
都说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林大师更是把幽默应用得到了“滑溜溜的”境界,
有一次,林应邀参加台北一学校的毕业典礼。
在他之前,已有许多人做了冗长的演讲,
轮到他时,已是昏昏欲睡的中午,
在座的学生已经很不耐烦了。
可林一上台,来了一个开口脆:
“绅士的演讲,应当像女孩子穿的裙子,愈短愈好。”
此言一出,全场爆笑,学生个个精神抖擞。
∆ 歪嘴笑
在课上,他从不正襟危坐,或拿腔拿调念稿子。
而是在讲台踱来踱去,或走到学生面前去辩论。
他第一次去东吴大学讲课时,
竟然拿出一包带壳的花生分给大家,
上课的话题也从花生引出:
“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
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愈有味道。”
同学们一边剥,一边听,津津有味,
林继续说:“花生又叫长生果,祝诸君吃了长生不老!
我讲课从不点名,诸位吃了长生果多长记性,
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
话音一落,掌声四起。
∆ 天格饱满
漫漫求学路上的初恋
▽
幽默大师林语堂风趣诙谐,云淡风轻,
按理说,应该是生于衣食无忧的富裕之家。
然,并不是这样,林的出生十分贫寒。
林父是牧师,育有子女八个,林排行第七。
往往也捉襟见肘,家里揭不开锅。
后来,还是姐姐把上学的机会给了林语堂,
林带着姐姐的期望起誓:
一定要通过读书出人头地。
林家兄弟也很“争气”,个个有头有脸。
林语堂生于福建,童年在乡下度过。
他俩常常在一起去田里抓鲦鱼,摸龙虾。
“她蹲在小溪里,蝴蝶落在发梢,
缓步徐行,蝴蝶没有飞走”。
看到这一幕时,他心里隐隐触动。
橄榄很瘦弱,瓜子脸,个性倔强,天生忧郁,
总是心事重重,她干活时穿一袭黑衣,
到周日就换上浅蓝色的旗袍,非常迷人。
可惜,却没能“修成正果”。
∆ 青年林语堂
▽
当林准备去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时,
他向橄榄求婚,但她不愿随林一起去求学。
一是:她祖父双目失明,需要人服侍;
二则:橄榄认为家乡有最好的水果、鱼类、
和山水风景,什么都不缺。
分手那天,橄榄站在悬崖上,发丝随风飞舞,
受到恋爱打击的林为转移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学习。
在大二时,他多次上台领奖,大出风头,
同学的妹妹廖翠凤都看在眼里。
(廖是福建首富廖家二小姐,林和她兄弟有交情)
一次,林应邀去廖家吃饭,
席间,他隐约感觉有人一直在偷看他。
接着,他又发现自己的脏衣服被廖拿去洗了。
近水楼台,一来二往,日久情浓,
二人心照不宣,不久就私定终身。
但是,廖母看不上这穷小子:
“林是牧师的儿子,家里很穷”,
廖玉凤一言回复道:“贫穷算不了什么?”
∆ 趣味眉毛
烧掉结婚证,赴美“镀金”
▽
1919年,林语堂和廖玉凤喜结连理。
那时,林已在清华当了3年的英文老师,
正准备去哈佛留学(镀金)。
结婚前一晚,林请求与母亲同床。
(他习惯玩母亲的乳房,到10岁才改掉这毛病)
(看到你是大师的面上,就原谅你了)
这母子关系亲密,临别,林想最后陪母亲一次。
出发前,林还做出了一件奇怪的事,
他征得廖同意后,把结婚证书烧了!
“结婚证书只有离婚才用得上”,
烧掉它,表明他俩白头偕老的决心。
坐轮船去美国时,这新婚夫妇整天躲在船舱,
一同赴美的同学拿他们开玩笑,
却不知是廖盲肠炎发作,疼痛难忍,林左右不离。
此次去美国求学,林每月只有40美元助学金,
好在廖带了1000元嫁妆,
靠岸后,林给妻子找医生、做手术,
等妻子好些了,才到哈佛就读。
∆ 深情
▽
在哈佛1年,林每门功课都是甲等,
可这时,助学金却停了,林2次向胡适求助,
林在耶鲁大学攻读莎士比亚,
1922年,获硕士学位,后又到莱比锡大学就读。
在德国郊外居住时,房东太太“垂涎”于林,
这寡妇成天喝酒,靠腌肉、抽烟为生,
无聊时写诗给林语堂看,有意勾引他。
有一天,她见林走过门口,假装晕倒,
林看出了猫腻,连呼翠凤,
房东立马“醒过来”了,二人会意一笑。
∆ “我和胡适哪个帅?”
林有才,却并不像当时大师们那样“女子如衣服”,
终其一生,他“守身如玉”,美色当前,不为所动。
结婚4年,翠玉凤怀孕,由于经费不足,
他们决定回国分娩。
当时,林的博士论文到了最后的口试部分,
不看重考试的他不紧不慢,
妻子却为他捏了一把汗。
口试时,林从一个教授的房间跑到另一个教授的房间,
轮番答辩,从早晨答辩到中午12点才出来,
廖问:“怎么样啊?”,林回答:“合格了!”
翠玉凤冲上前,亲了林语堂一下,
这一吻也把林语堂的学生时代亲没了。
∆ 面对镜头,敢亲吻妻子的大师真的不多
▽
回国后,林先后在北京、清华、厦门大学任教,
一边创办刊物,提倡幽默文学,出版散文集。
1927年至1936年,林语堂住上海,
先是西式公寓,后住花园洋房。
这期间,林语堂一家已走出了困窘的时候。
林公馆内草木常青,有许多白杨树,
还雇有厨师、保姆、女仆、书童。
到1936年,林又应赛珍珠邀请赴美写作。
他将房子卖给了亲兄弟,照款全收。
这次去美之旅,和此前留学已是不同的世界。
林语堂在美国住了30年,既没有入美国籍,
也没办长住绿卡,只带着一张中国护照。
“加入美国国籍要跪在美国国旗下,
宣誓效忠美国,这是我做不到的。”
1966年,因思乡心切,林回到台湾。
∆ 林语堂一家
旅居国外的林语堂佳作不断,
写英文版《吾国与吾民》,
赛珍珠惊呼“这是伟大著作”,
《吾国与吾民》出版后荣登畅销书排行榜,
4个月内,重印7次;
1939年,他的《生活的艺术》成为全美畅销书冠军,
稳居榜首52周;
不久,他用英文写的《京华烟云》出版,
(《京华烟云》被誉为“现代版红楼梦”)
在美国再版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4次。
(争议:有人说2次,有人说3次)
“倾家荡产”也要发明中文打字机
▽
文学之外,林语堂也搞搞小发明,
给他冠以“发明家”的头衔也一点不为过。
早年,林立志发明“中文打字机”。
在当时,因为汉字是符号而非字母,
人们对中文打字机持怀疑态度。
为攻克难题,林数十年间不断研究,
自己出资,购买设备,尝试一遍又一遍,
以致一度倾尽家财、负债累累,
伸手向好友赛珍珠借钱却无情被拒
(赛珍珠形象一落千丈)。
∆ 赛珍珠
后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林
还是成功发明了中文打字机,
于1946年,在美国申请了专利。
打字机取名为:明快,意思是明易快捷。
“明快”每分钟能打50个字,不用训练也能操作。
除了“明快“打字机”外,这喜欢搞研发的老头
还有许多有趣的发明,也获得了许多专利。
其中有一个是可以挤出牙膏的牙刷。
林氏散文,闲适幽默,性灵超远
▽
搞发明、写小说外,林的散文也是一绝。
他心目中理想的散文是这样的:
“如在风雨之夕围炉谈天,善拉扯,带情感,
亦庄亦谐,深入浅出,
如与高僧谈禅,如与名士谈心,
似连贯而未尝有痕迹,似散漫而未尝无伏线,
欲罢不能,欲删不得,
读其文如闻其声,听其语如见其人”。
散文上的林语堂,闲适幽默、性灵超远,
文字自然流畅,幽默而不荒唐。
他的散文融汇了东西方的幽默智慧,
又另辟蹊径,进而拓展了散文的审美维度。
在当下,林语堂的散文也很有市场,
受到众多读者的追慕。
∆ 林语堂纪念馆馆藏
清淡、隽永、甘美、性灵
▽
林凤如、玉如、相如,
和《京华烟云》中的木兰,莫愁,目莲对应。
(文学源于生活)
林廖一生相濡以沫,不离不弃,
而在女儿们眼中,他们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
林语堂外向,廖玉凤内向,
林像气球,自由散漫;廖像沉石,严谨慎重。
然而没有轻灵的个性,生活会沉闷无趣,
没有重物压底,气球会随处飘荡。
林廖二人实现了完美的互补,
一个严肃,有条有理;
有了妻子的终身守护,林语堂才能心无旁骛地写作,
全身心地投去看似无回报的发明中去。
他清淡隽永、甘美闲适,风趣幽默,
一生成就斐然,也多亏了这贤内助
一直以来,风雨同路!
∆ 林语堂纪念馆,位于福建漳州市
·今日互动话题·
专一、幽默、博学、乐观、深情…… 最欣赏林大师的哪一面?
...
-----------------------有礼有节®品牌专栏-----------------------
...
1本日历=5个团队+50人+300天的一场文化复兴
(点击标题可转跳)
---
2018年《传家日历》现货发售
---
【淘口令购买】
有礼有节2018¥传家日历¥抢先预览(复制整段文案,打开手机淘宝即可)
有礼有节小程序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