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他是天地最公正的王
赤道上空
平分秋色,平分黑暗和光明,也平分
他寂寞显赫的深情
云都立得笔挺,还有一些鸟需要宣唱
只有汹涌的阴柔让雷霆沉默——
鸣金收鼓,胜负的欲望突然萧索
倒是叶子,一直说服自己
腐败也是花开的过程
因为已经是金色的
因为金色总是慈悲的
因为一切的老去里有粮食在欢唱
所以瘦长的秋水没有悲容
所以拮据的虫鸣听见来年
所以山行长啸的人多么光荣——
哪怕,黑夜从此多过了白昼
金气催腾,昼夜平分,时节又到秋分。每年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九十天的秋就走过了一半。此后,就是绿肥瘦,黄叶别,露冷风清,秋声急迫。时至景现,节来物应,年光的行走一直不偏不倚。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
古人认为雷因阳气重而发声,阴气重而收止,此时阳气衰微,阴气盘固,故雷声渐隐。
二候,蛰虫坯户。
坯,即“培”,虫类受秋寒所驱,培土筑巢,入地藏穴,准备冬眠。
三候水始涸。
天干物燥,水气倍蒸,秋水蹉跎,逐渐凝滞。
秋过一半,主题也将从初秋的天高云淡进入晚秋的霜露生寒。残荷、黄叶、冷雨既以外在的视角呈现物事的萧索,也以内在的叩击提示肃敬与平和。平衡均等,不悲不喜,或许才有机会看见万物的悲喜。
而眼下秋分清肃,依然气净风轻。接其清净,几日后,一轮圆灵水镜即将高悬晚秋,光华动人,清白可爱。
金秋,金风,金气,金容,深秋是金色界,他的清凉就是温暖,他的飘落就是圆成,他通过秋分的门,一打开就是完美的中道的篇章。
有秋收的丰饶,也有秋雨的愁惶;有秋虫的残唱,也有秋花的旷放;有黑夜,也有光明,而它们在这一天获得了平分。这一种中正,使秋分站立得格外庄重。
庄重需要仪式来展开和深入。古时秋分日帝王家举行祭月而民间流行竖蛋。其实不论何种形式,都是为了向天地万物,向日月星宿,向生命因缘表达敬畏之情。
祭月时是否见月不重要,竖蛋时能否得立也不重要,主要是那份情怀,那种降尊陈告时的虔诚,那种小心翼翼里的郑重,在阴阳平分的这一天,坦怀而露。
秋分作为昼夜均分的节气,养生方面也宜遵循阴阳平衡的规律,防止邪燥入侵。秋分之后的“燥”已从“温燥”转为“凉燥”,在饮食上就要适当增加以清润、解燥为主的食物。南瓜、百合、萝卜、红薯等都是秋补的首选食材。
秋分一过,秋容渐瑟,易伤怀,情志的调节与转化就变得很重要。中医有“常笑宣肺”之说,多开怀,让内腔各脏器协调运动,生养活力。
等待盛开,也等待凋零,在身心内外的庄严里,我们走进金秋的浓烈与安详。
声明: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佛教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