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五年来,我只研究过这一个人的朋友圈丨自我成长
日期:2017-09-18 作者:阮娅莉 阅读:

五年来,我只研究过这一个人的朋友圈丨自我成长

┊在后台回复成长,加入“更好的自己”免费训练营┊

主播♪杳杳

╰1

越来越多人不爱玩朋友

我第一次用朋友圈是在2012年,记得当时我们有一群国内的同事要去泰国开全球年度会议,于是被某技术男推荐有一个叫做“微信“的神奇APP可以通过WIFI在国外免费与国内的家人和朋友联系。

之后的五年里,我一直用它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利用腾讯科技的免费存储空间把自己的生命历程和心路历程永久地记录在时空里,同时也能够与志同道合朋友们分享和互动,吸引到志趣相投的同道中人。

 

事实上朋友圈是我们与世界联结的一扇窗口,所谓人以群分,人总是倾向于跟自己的同类待在一起。

你是谁,你就会吸引到与你的社会阶层、认知水平、心智成熟度、社会价值、兴趣爱好和关注点相对应的人群。

一切都是自己吸引来的,这就是所谓的吸引力法则。

 

未曾想到,曾几何时在国内风光无限的朋友圈据说如今已经成为了昨日黄花,越来越不受用户们待见。

我在网上看到这么一段话,不知道大家是否会深有同感?

 

曾经的朋友圈,是一个乌托邦,在这里你可以是快乐的,也可以是颓废的。

我们在这里可以卸下盔甲,露出软肋,让人看到其实你除了人前无限风光的一面以外,还有脆弱狼狈的模样。

可是慢慢的,有很多人想要进入到你的朋友圈,家人、同事、亲戚、上司、客户......你不好意思拒绝,却也因此而失去了最后一片净土。

从这一刻起,你每发一条朋友圈都要斟酌再三,你害怕因为其中的措辞而伤到谁,更是害怕本是无意的一句话被人对号入座,歪解了其中的含义。”

 

大家吐槽不愿意再玩朋友圈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种:

代购、微商、广告和各种垃圾内容太多;

中国人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发朋友圈会带来七大姑和八大姨的各种麻烦和困扰;

体制内外,时间和空间的差距,对同一件事的看法很不相同,没法再发朋友圈(避免观点冲突);

朋友圈越来越虚伪,不真实

太消耗时间和精力,控制不住要刷朋友圈。

╰2

什么样的朋友圈吸引我们?

其实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朋友圈有“不看对方的朋友圈”的屏蔽功能和分组功能,所以你尽可以过滤掉那些你很讨厌的微商、代购、广告或任何你认为的垃圾内容,以及将联系人进行分组和分类管理。

 

实际上我自己就是这么干的,我必须首先尊重我自己的感受吧。

想让我关注你的朋友圈,请首先确保你能够提供值得我关注的价值。

 

也许有些人会问,万一得罪人怎么办?

 

通常而言,对方并不会知道你过滤了他的朋友圈。

但因为你从来不点赞,也担心惹人家不高兴,也许你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那么担心惹人家不高兴?你不是人民币,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喜欢你,也没那个必要吧。

万一实在太担心,即使过滤了,其实还是可以偶尔进去点个赞,放个烟雾弹啥滴。

 

如果在生活中,你很容易担心自己今天得罪了这个,明天又惹毛了另一个,整天提心吊胆、战战兢兢地生活,你可能有低自尊和讨好型人格的性格特征,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其实使用朋友圈五年以来,我只费心研究过一个人的朋友圈,刚认识他的时候有一晚翻看他的朋友圈到凌晨两点,还舍不得关灯睡觉。

(插画师亦良璇子)

他是我英国曼大的校友,一个国际超级学霸,在美国做过交换生,在英国名校读了本科和硕士,然后又回国拿下了跨专业的博士学位,还有多个国家的执业资格执照。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个有本事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轻松混碗饭吃的人。

 

其实这些都还不是真正吸引我的地方,真正吸引我的是他热爱环球旅行,因为我的人生梦想正是环游世界。

在过去许多年里,他周游世界各国,从在英国读本科起就在网上发布他在欧洲各国游历的图片、博客、见闻和感想。

他的照片无论拍摄和制作都很精美且特别,看得出花了很多心思

 

我跟随着他的朋友圈,在几小时内就神游了全球的各个角落,凌晨一两点依然兴致盎然。

而他也翻看了我从2017年到2014年的朋友圈,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惺惺相惜和吸引力。

 

而这其实也是朋友圈的真正魅力所在——向世界展现一个立体的、丰富的和有血有肉的自己,并让我们彼此联结,无论我们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我们仍然可以同在。

 

我想我们并不是不想用朋友圈,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不敢用,或者是因为它缺乏足够的价值和魅力吸引你。

而一个面目模糊,没有任何态度或者言谈之间总是闪烁其辞的人,虽然的确是一种生存策略,但我很难相信这个人会有多大的个人魅力和吸引力。

 

其实我想也许每个人都希望回到早期朋友圈的“乌托邦年代”。

我们渴望看到朋友圈里有很多干货、有营养、有价值、有态度和个性化的内容,从而丰富我们的见闻、扩展我们的认知和锻造生命的质地。

 

至于干货、营养和价值具体指什么,这就完全因人而异了,毕竟人与人之间的需求千差万别

 

也许是旅游照片和心情故事;也许是健身和运动;也许是财经和经济评论;也许是心灵成长和幸福密码;也许是生活见闻和真人真事;也许是个人感悟和心得体会,也许是时事政治或军事报道,不一而足

 

(插画师亦良璇子)

╰3

怎么发朋友圈招人待见?

分享几条发朋友圈的心得体会吧,虽然不必让全世界喜欢你,但也不要让全世界烦你:

尽量避免刷屏,招人烦。

自我炫耀的各种晒,尽量少发。

不要带有攻击性、侮辱和贬低其它人。

不要经常散布造成人心恐慌和价值观混乱的负面消息和文章

多发些有品、又有料的干货,总之要为你的观众们提供价值。

如果希望别人读你转发的文章,添加点个人观点和见解也许是个好办法。

分享多样化的内容,让朋友们看见一个丰富而立体的你。

 真诚而真实,虽然不容易做到,但尽你所能吧。

╰4

让我们在朋友圈里求同存异

其实朋友圈本是个可以畅所欲言,让我们可以比较真实(不可能100%真实)地向这个世界展现自我的途径和方式。

正如法国大文豪的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说法, 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你完全有权不同意我的看法、观点和个人风格,这绝对你个人的自由

但只要我没有主动影响到你,没有伤害你的利益,更没有侵入你的边界,麻烦你把你的所谓的“看不惯”和意见烂在自己的肚子里。

请保持对他人最起码的尊重和界线,请不要有过多的优越感和居高临下的姿态,那是病态自恋的表现。

 

同理可推,我也需要尊重你,尊重你的个人选择和自由。

 

求同存异,也许才是一个真正友好和谐的世界。

 

这其实就是心理学中关于“心理边界”的概念,而中国人特别缺乏心理边界,你我不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纠缠在一起,令人心累,而人格独立才是人格健全和心智成熟的表现。

 

╰5

敢于展现自我需要勇气和力量

那些吐槽朋友圈越来越虚伪,不真实的人们,我很好奇他们自己敢于在朋友圈真实地坦露自己,而不是彼此敷衍和虚伪应付吗?

我们很容易把自己的手指指向别人,却很少反思自己。

我们很容易要求别人,却从不或很少要求自己。

我们总是在等待着别人改变等待着世界改变,仿佛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改变,却从来没有意识我们正是世界本身。

 

通过提倡“非暴力抵抗”领导印度脱离英国殖民统治和迈向民族独立的印度国父和圣雄甘地,有一句传世名言: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欲改变世界,请成为改变本身。

                                           

有一个曾经关闭了朋友圈的姑娘,在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努力奋斗之后,她自信满满地回到了朋友圈。

面对朋友的疑惑,她笑着说:“朋友圈本身不是毒,反而是一种渠道。当时觉得朋友圈有毒,是因为当时自己内心有毒,无法控制不去即时消除那些小红点或数字。

而如今我已能掌控自己,刷或不刷,在我一念之间。再开放又有何不可?“

 

朋友圈还是那个朋友圈,姑娘却已不再是那个姑娘。

朋友圈依旧纷繁嘈杂,但她已经成为了那个在荆棘丛中,嘈杂声音之下,也能自顾自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坚定前进的不一样的自己。

而就像她说的,朋友圈是自己与世界联接的一个渠道。

 

所以控制得了自己的人,不用去控制别人和外在世界。

而段位更高的人,则能够如甘地的名言那样,成为了改变本身,他们引领改变而不是等着别人和世界改变。他们活出了生命更自由的状态,最美好的状态。

 

(日本插画师Jun Kumaori)

寄 语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在朋友圈的虚拟世界里,热气腾腾地活着,活出一个比现实生活中更舒展、更自在、更真实的自己。让朋友圈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你的补充和延展,并增加你与世界联结的通道!

-END-

给你100天,你能改变自己吗?

如果100天里,有青音姐一直在你身边吗?

“青音100天陪伴卡”第一季

《100天陪你拥抱自信》上线啦

在这100天里,青音姐会在“绵羊热线”app上给你

心灵课程+知识社群+情感陪护

在这100天里,你将获得:

青音姐的20次大型公开课;

助教将带着大家定期开展线上读书会,在100天里精读10本心灵成长书籍;

你将在100天里拥有给青音姐发私信的特权,接受一对一贴心的情感陪伴倾诉服务;

你还将在你生日那天,收到青音姐为你录制的语音祝福生日贺卡

你将有机会得到青音姐私人珍藏的好物,还将用这种方式带你做公益。

此外,这次凡是加入“100天陪伴计划”的音符们,都将受邀参加青音姐10月22号的线上生日大派对

每天平均1小时,每天不到10块钱

超值998元!

此外,现在购买青音100天陪伴卡,获得免费中秋礼盒,名额有限,火速抢购吧!

 中秋礼盒价值288元,内含青音姐新书《愿有勇气去热爱》一本,东方香氛精油纯手工月饼皂一块。

长按图中二维码,即可购买!

作者¦阮娅莉

「青音约专栏作者」

笔名随心,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国际教练联合会NLP专业教练,英国名校(全球排名30)曼彻斯特大学国际MBA,签约专栏作家,灵性讲师,近20年丰富职场和创业经历,一个决心人生下半场随心而活的熟女。

主播¦杳杳

绵羊热线读书陪伴师,ID:137689,用声音给你温暖的拥抱。

原创作者招募,作品请发至

weixin@qingyin.net

今日留言

#你喜欢发朋友圈吗,为什么?#

点击文章下方的“留言”,分享你想说的话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五年来,我只研究过这一个人的朋友圈丨自我成长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