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和梵高对浮世绘趋之若鹜
▽
其实在日本江户时代(1603年~ 1867年),
浮世绘是一种很没身份的艺术品,
就像如今的报刊、杂志,只是一种装饰物,
传递故事和特定的信息。
因为日本人们特有的细腻和严谨,
即使是大众所喜的浮世绘,
在制作过程中,也都一丝不苟,
工序严密,从绘画、到刻板、到上色,
事无巨细,全要“龟毛”一遍才放心。
但也就是这么一种平民艺术,
在传入欧洲后,却魔力四射。
梵高不要脸地说,“这是我的信仰”,
莫奈也曾用油画的方式临摹过浮世绘,
就连我们的鲁迅先生,也曾忧心忡忡,
担心中国没人了解浮世绘这一艺术形式。
苹果创始人点名要收藏
▽
在《乔布斯的料理人》一书中有提到一件事:
“乔布斯走到版画前,停下脚步,高兴地说,
‘下次一定要带几幅这个画家的作品回去。’”
让苹果创始人眼前一亮的,是川瀬巴水的版画。
川瀬巴水是大器晚成的浮世绘版画家,
与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歌川广重齐名,
其作品在国内影响不大,却在欧洲大行其道。
巴水生于1883年的东京,
小时候在川端玉章门下学习日本画,
10岁立志成为画家,但绘画之路却十分坎坷。
25岁时,巴水继承家业,画家梦也在潜滋暗长。
本想拜画家镝木清方为师,却被拒之门外,
于是又“潜心修行”了2年,
35岁开始版画人生
▽
30岁,巴水还只是半桶水,不上不下,
印为年龄比较大,进了西洋画研究所。
又一次,当他看到同门伊东深水制作的《近江八景》版画时,
巴水眼红了(被木版画的魅力深深打动),
35岁的他决定开启自己的版画人生。
那时的版画制作提倡亲力亲为,
画家“自画、自刻、自刷”,
一人包揽了全部制作过程,很是吃力。
动荡年代,又逢日本关东大地震,
许多本土风光被毁,人们开始怀恋那消逝的风景。
巴水也感触良多,地震后,
他以东京为主题,创作了系列风景版画。
于是,这些带有浓浓乡愁味的风景画就诞生了!
纤细的色彩,绝妙的光线,
巴水用敏锐的目光捕捉风景中微小的光和影,
谱写出一首首朴实的诗歌。
用相机拍不出的版画风景
▽
川濑巴水曾如此描述自己的作品:
“写生也好,版画制作也好,
画中之景能让大家感觉如亲眼所见一般,
这就极大满足了成就感。”
作为一生经历了明治、大正、昭和时代的版画家,
巴水把日本全国的风景看了个遍,
(似乎走一遍并不需要很长时间)
1952年,他的《增上寺的雪》被认定为无形文化财产。
一生创作600余幅木版画
▽
巴水一生留下木版画超过600余幅:
朦胧的月、浓稠的云、
淅沥的雨、皑皑白雪,
都是他版画中常见的景色。
他是“新版画运动”的领军人物,
也是日本近代风景版画第一人、“旅行诗人”。
他的创作糅合东西方艺术元素,
在传统浮世绘版画中使用了自然柔和的色彩,
用画面透视、构图布局的方法体现富足的空间感。
光与影交织出的朴素世界
▽
巴水出生在富裕的地主家庭(富二代),
但他的作品却都反映底层人的日常生活。
他始终带着柔和喜悦的目光
去观察和理解那种普通人家的生活。
即便在他中年之后,日本军国主义盛行,
但在巴水的版画中,不见一点骚动和膨胀。
眼里有光,却只用来感受不经意的一瞥,
让纯净的光与影交织出朴素的世界。
溪水边垂钓的蓑衣客、
木桥上赏荷花的妙龄女子、
带着孙子在海滨散步的老人、
大雪天撑着伞走过,穿着和服的妇女,
日常所见的场景,被他描画得动人而富于美感。
美在身边,要安静下来慢慢欣赏
▽
巴水的创作程序也很特别:
旅行中发现创作题材,就创作草图,
回到旅馆后,用水彩上色,
最后根据水彩草图设计出版画。
这样多次加工既保留了现场感,
又一步步完善了构图和色彩。
很明显我就是这样的武学奇才……
不,很明显,巴水的这种创作是受西方美术的影响,
对,融合之美,博采众长之美。
整饬的建筑,柔和的用色,宁静的氛围,
还有着淡淡的东方诗意,
让人一眼就瞧得出来:这是浮世绘版画。
▽
边旅行,边创作,这是许多人喜欢的生活,
巴水走过了许多雨夜、黄昏、雪天,
似乎是不经意,又视乎很刻意,
看到心仪的光合影,就急忙刚回家画出来,
沉静在美景里,沉醉在版画中。
无意间,川瀬巴水用朴素的版画
留住了那悄然逝去的古典时代,
让平凡大众的日常生活美出了诗意与深意!
·今日互动话题·
静谧的秋天你那里有什么风景?
...
-----------------------有礼有节®品牌专栏-----------------------
...
1本日历=5个团队+50人+300天的一场文化复兴
(点击标题可转跳)
---
2018年《传家日历》全新发布
购买有礼
---
【淘口令购买】
有礼有节¥2018传家日历¥抢先预览(复制整段文案,打开手机淘宝即可)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