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听说了一个故事。
A姐,一位初识白茶的发烧友。
某天,她激动地迈入了某茶博会的大门。里面琳琅满目,有茶具,有各种茶类,看得人眼花缭乱。
A姐买了大堆的心爱之物,最后来到一个门面很大的白茶摊位前。
桌子上赫然摆放着各种纸包装的“老白茶”。
摊位老板是位上海腔的中年男子,介绍起白茶来头头是道。
A姐拿起一饼“老白茶”,问道,这个是寿眉吗?(逢茶必问品类,这是小陈茶事茶友被培养出来的习惯)。
老板一脸不Care的样子:什么寿眉?我这是老白茶!!老白茶养生效果是最好的!比什么寿眉好太多了。
OS画外:呃,所有老白茶都是寿眉做的呀!
老板一锤定音:寿眉那是低端货,我这个是老白茶!
敢情在他的理解里,“寿眉”和“老白茶”,是不相干的两回事?!
A姐当场就蒙蔽了。
后来还是买了茶,我们这位善良的A姐,买了这位掌柜标价2000,因为要撤展,清货打折只卖150元的“老白茶”。
她买回家之后,把玩了一番茶具,对那几饼“老白茶”,却越看越不顺眼,于是拍照发给小陈看看。
村姑陈也是位实诚的同学,立刻就发觉了“老白茶”饼颜色上的不同。
叶片偏黑,而且几乎全黑。芽头偏黄,且短小。
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惨不忍睹。
A姐遗憾地问,那是不是就不能喝了?
村姑陈狠心地说,是!
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
《2》
这真是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
想来,小陈茶事的老朋友,一定从这个故事里看出了这位掌柜在偷换概念,或者说,他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老白茶。
世人都知道,按照一年陈,三年药,七年宝的官方标准,老白茶,特指的是三年以上的白茶,差一年,差一个月,差一天,都不能算是老白茶!
而老白茶,不仅可以是寿眉,白牡丹,白毫银针,还可以是贡眉,冬片。
然,这位掌柜,他说,我的茶就叫“老白茶”!
他的逻辑是,无论我的茶是哪一年的,满不满3年药的时间标准,我就喜欢给它起名叫——“老白茶”。
在他这里,老白茶成为一个名字,而非一个特殊的茶龄界线。
他认为,无论这茶是几年的茶,哪怕是刚采的茶,我爱叫它“老白茶”,它就得叫做“老白茶”。
他私心里的想法是:你们不是喜欢老白茶吗?老白茶不是贵吗?那我就给我进的所有白茶,都盖上“老白茶”的章,我就给我的茶都命名为“老白茶”,这样你们就统统都给我买回去了!
这确实是一部分投机取巧分子的心思:再难卖的茶,包上印着“老白茶”三个字的白棉纸,销量一定不愁,销路一定大开!
对于持这种想法的人来说,“老白茶”三个字,无异于一座金矿!
《3》
写到这里,村姑陈自责一万次,是自己对白茶的宣传不到位,才会让世人仍带有这般的错误认识吧。
明明代表着茶龄界线的“老白茶”三个字,成为了某些人给茶饼命名的工具。
一年的茶,凭他喜欢,就能叫做“老白茶”。
刚采的茶,只要他喜欢,也可以叫做“老白茶”。
如此这般的没有标准,没有尺度,令人在好笑之余,又多了几重叹息。
还是科普得不到位,才会让这些谬论在不停滋生和蔓延。
才会让茶友们继续在为这些错误理论买单。
重新科普一下吧:
老白茶,是一种特定称谓,在现今官方流行的标准里,它特指的是三年以上的白茶。
白茶的几大品类,无论是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冬片,只要生产满3年,都可以称作老白茶。
3年陈的白茶,满3岁了,决定它的滋味和香型以及内含物质的主要陈化阶段,基本上已经完成了。
所以,它可以称得上老白茶了。
它与新白茶相比,经过了3年的成长,成熟,转化的白茶,它的口感、香气、醇度、营养价值,非新茶所能望其项背。
在保健方面,它的力量较新茶而言,更加强大!
所以,它是白茶界的明星,人们追捧它!
而那些一生下来,就起名字叫“老白茶”的白茶,身世来历不明的,只能算是白茶界的“李鬼”。
请容许村姑陈再啰嗦一遍:
并不是起个名字叫做“老白茶”,它就成为有极好的保健功效,等同于存放三年有完好转化的老茶。
以为名字叫“老白茶”,便真的具有老白茶的价值,这是个大谬论!!
《4》
想起《笑傲江湖》里的一个故事。
令狐冲在黄河边上,被一个书生,骗得喝下了8杯滋味奇怪的酒。
夜里,他又被抓去一个圆滚滚的老头子家里,要放他的血给老头子的女儿吃。因为他被骗喝下的酒里,藏着老头子给女儿救命的8味奇怪中药。
原来,这个老头子,姓老,名子。那个书生,姓祖,名千秋。
老头子生了个女儿,但胎里弱,生下来就差点死掉。吃了许多药才见好。
老头子怕她再挂掉,于是和老婆齐心合力,给女儿起了个天大的好名字:老不死!
嗯,叫了“老不死”这个名字,那可真的是到老都不会死了罢?!
虽然“老不死”这个名字,奇葩到令人哭笑不得了一点,但这是多么良好的祝愿啊~
老头子夫妻的爱女之心,从这个名字可见一斑。
《4》
中华民族总是会有许多朴素的愿望。
比如在灯笼布上写上:添丁进财,希望家族人丁兴旺,稻谷满仓。
比如,为了好不容易生下的男孩子好养活,给他起名:狗剩。
比如,希望病弱的女儿长命百岁,给她起名:老不死!
再比如,希望自己的白茶大卖,于是给它起名:老白茶!!
以上图片、文字均归小陈茶事所有,未经允许媒体不许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到朋友圈
*长按识别二维码,立即关注小陈姑娘吧▽
村姑陈,专栏写手。
曾在纸媒开设“才子佳人”、“吃喝玩乐”专栏。
平日就爱两件事,吃肉和喝茶。
相关阅读
干货丨炭焙白茶和低温烘干白茶,谁才是真正的福鼎传统?
趣谈丨有时候,不会泡茶也会虐待一泡好茶
扫盲丨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大师?
讨论 | 白茶的“捡漏”和“走眼”!
茶友丨老白茶连滚水烹煮都不怕,还怕区区几分钟闷杯?
小陈茶事.2014白露茶这是一款连续两年口碑度100%的好茶,药香之外,是极淡的花香与青草香。
鲜爽感仍在,颜色丰富。。清新动人的青草香,
轻啜一口,闭上眼,
便犹如置身太姥山之麓,
云雾蒙蒙,萱草青青。芬芳的花香,
似兰,似桂,似栀子,似夜来香。
朗月当空,星子稀落,
旷野如谜,稻花香气四溢。
2017白露茶预订预订活动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