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你活在我微信里。”
日期:2017-09-03 作者:社交实验站 阅读:

“你活在我微信里。”

你打开了概率论的一篇 旧文

前两天又收到了这样的消息:

我今天也被清理了几次,你的朋友圈也该清清了,打开设置......这是一条群发消息,不用回。

然后我翻了一下和他的聊天记录,上一条在三个月前——

XXX:请求添加你为朋友

配 乐音乐  |  歌手:黄小岛   歌名:夏日复杂

“加一下好友吧!”

现在认识新朋友后,对话大多以此结束。

在加完好友后的几天里,朋友圈的互动往往是最多的,很多人甚至逢条必点赞、评论。

而过了一段时间,大家就成了只存在于朋友圈的人。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

我们的微信好友越来越多了,但好友并没有变多。

最近翻了一下微信的通讯录,甚至发现,很多人我连备注都没改——

他是谁,来自哪儿,现在是做什么的,我一无所知

我翻看了其中几个人的朋友圈,试图寻找到一些和我有关的蛛丝马迹,均以失败告终。

以前我也许会挨个问一遍,顺便唠唠嗑。但现在由于这个人数过于庞大,我连询问的欲望都丧失了。

在和Ann闲聊的时候,她也深有同感,并传授了一个方法给我:

趁着节假日,编辑一条文艺一些的祝福信息群发,如果对方回复的话就可以顺便询问一下他的信息。这样既可以避免突兀询问的尴尬,又能知道对方的一些基本情况。

不过问题是,这种群发的消息,你会回吗?

阿诗前阵子加了她喜欢很久的一个男神的微信。

但犹豫了很久,她都没鼓起勇气去介绍自己

“我们平时没啥交集,不知道怎么说明我加他的原因啊。”

然后,打招呼这件事就这样搁置下来,“通过朋友圈看看他在做些什么也是好的。”

仔细想想,我也干过不少“加完好友不聊天”这样的事。

之所以会这么做的原因也很简单对方太牛,差距太大,不知道如何介绍自己。

当好友越来越多,微信的性质就越来越像更私密一些的微博。

每个人在朋友圈里都是微博大V,会有各种各样的人通过“加好友”来关注你,你也会去关注越来越多的人。

于是我们就这样成为了别人生活的旁观者。

同时,也成了被旁观的对象。

这段时间在一直在重温《蜡笔小新》。

看的时候,总会惊叹这个5岁孩子的勇气、直白与率真。

遇到喜欢的女生,无论身处什么场地在做什么,他一定会第一时间向前去搭讪,即使搭讪的借口是如此蹩脚。

挺奇怪的吧?

好像越是长大,我们反倒越不敢表达自己,越喜欢用冷淡来掩饰羞涩和局促。

我们加一个人好友,说明对他感兴趣,这种兴趣大都出于善意。

那么加完好友后,只要把这种善意表现出来就可以了。

有时我会往一些群转发推送,也常有人因此来加我。

你好,我是XXX,很喜欢你们写的文章,想认识一下。”

“你好,我是XXX,发现这个活动创意很棒,想来和你交流一下。”

奇妙的是,有些人聊着聊着,会发现彼此志趣相投,就这样成了现实生活里的好友。

而在这之前,我们也只是并无交集的陌生人。

所以你看,加完好友后,简单地说一下自己的名字、加好友的理由等,并没我们想象得那么让人尴尬。

相反,一定的坦白才可能收获他人的好感与善意。

真心希望,那些毫无对话的微信好友们看到这篇推送后,能来找我唠唠嗑。

不然连开头都没有,我们的故事怎么发生?

在朋友圈里呼吸

不如一起去看场电影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你活在我微信里。”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