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元帅战功排行榜
图片
图片
原创国手张
转载自祥云
十大元帅战功排行榜
图、文/网络
1955年授衔的10大元帅,个个都是中国近代战争史上难得一见的英才级人物,有些还是堪为后世传颂的军事天才。但是,由于所处位置不同,所体现出的自身战力也有明显的差异,如果对他们进行排名,应该是:
1,朱德元帅。将朱总司令排第一位恐有争议,但是,作为南昌起义的主要军事指挥者之一,自然奠定了他在军队中的位置。就像大拇指,尽管不如其他手指长,但是,它最粗壮,所有的手指动作都离不开大拇指的配合。在苏区,是著名的“朱毛”之一,林彪、彭德怀、陈毅等等皆为其麾下将领,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总司令、军分会书记 ,坐镇前方统筹指挥,八年下来,使军队由最初的不足4.5万人,猛增到150多个建制团,居功至伟。受到全军上下的普遍敬重,位居第一,众将心服口服。
图片
2,林彪。林彪是个怪才,更是个天才,井冈山锋芒初现,成为军中最年轻的军团长,所率领第一军团攻城拔寨、势不可挡,是红军中的第一主力,平型关一战惊天下,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全民族精神为之一振。倘若不是意外中枪,定会给小日本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解放战争更是成为他展现天才的大舞台,出关时10万,3年后进关,大军成了120万,这位被戏称为“黑土地之狐”军事天才领兵定东北、下华中,兵锋直达友谊关,多少黄埔名将纷纷败在其手下,让国民党军将领“谈虎色变”,打下大半个中国。排名第二,理所当然。
图片
3,刘伯承。刘伯承军事理论之厚,军事素养之高,以及成熟的军事指挥艺术,被陈毅誉为“活孙武”、被外国人赞为“军神”、被国民党军高级将领誉为当时中国“三个半”军事家之列。红军时期的高参,深得毛主席的信赖,抗战时期的129师在其领导下,不仅打猛仗、狠仗,更多的是打巧仗,神头岭、七亘村重叠设伏,令日军叹服,令蒋军将领叹为观止。解放战争中,战上党、打邯郸、酣兵鲁西南,连孤傲成性的彭德怀也不得不承认其出众的战术素养,目空一切的白崇禧也由衷赞叹“剿总无数的眼,斗不过刘伯承的一只眼”、“不愧是个军神”。经过其精心经营,使其所在根据地成为我军地域最广、兵源最多的地区。60年代中印战争,及时发现印度兵力配置特点,提出相应对策,前方部队照方抓药,果然“给力”。排名第三,料无争议。
4,徐向前。不争气的身体状况,阻碍了他的光芒万丈。红军时期,他的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党内无人能出其右,多少趾高气扬的黄埔精英、老蒋爱徒,在他面前大败亏输,狼狈而逃。抗日时期,作为八路军四位师长之一,因老蒋的刁难,最后只得屈居副师长之位,响堂铺之战,彰显其高超的指挥艺术和把握战场的能力,令刘伯承由衷感叹“向前之勇,不减当年”,解放战争时期,长卧病床,连呼吸都特别困难,几近丧命,后不顾严重的肋膜炎折磨,抱病领兵战山西,带领刘邓南征后留下的留守人员,整编地方武装,新组建成几个野战纵队,打的阎家军四下逃窜,出乎意料的战绩,令毛主席惊讶万分,西柏坡见面,主席拉着徐向前的手,高兴的追问:“你说说,你的仗是怎么打的?”。如果不是身体一再捣蛋,定可与林彪一较长短。排名第四,恰如其分。
5,彭德怀。性格直爽、脾气暴躁的彭德怀就像三国中的张飞,惯打不计伤亡的猛仗,决心之大、胆气之壮别人难比。苏区时的红三军团,是林彪之后的第二主力军团,披坚执锐,独挡一方。抗战时期坐镇前指,协助朱德决胜千里。解放战争时期,率领原属贺龙手下的3万兵力,大玩老鼠戏猫游戏,让拥有30万精锐兵力的胡宗南束手无策。抗美援朝临危受命,指挥百万中华儿女硬是把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打的乖乖坐到了谈判桌前。排名第五,也属自然。
6,贺龙。凭两把菜刀起家的贺龙,活脱一个老黄忠。南昌起义失败,之身返回洪湖,短短几年就搞得风生水起,和中央苏区、鄂豫皖成三足鼎立。抗日战场,率领358、359旅经营晋西北,拱卫延安。雁门伏击、齐会用兵、岢岚夺城,尽显军事家的韬略。解放战争时期,如果不是受晋绥军政所拖,而去陕北指挥自己的老部下,定可流光溢彩,战史上留下众多美谈。排名第六,略嫌委屈。
7,罗荣桓。人称政治元帅,实则军政全优,抗日战场,代替受伤出国的林彪,指挥我军第一主力115师,纵横晋南,战果最大;经营山东,速显成效,使互不服气、各自为战、矛盾尖锐的局面得以理顺,战区力量最为强悍,面对日军铁网扫荡,却如海中之鱼,游刃有余,成为华中日军眼中拔而不掉的针刺。至抗战后期,一跃成为方面大员。排名第七,货真价实。
8,聂荣臻。尽管有毛泽东“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之誉,抗日战争时期也曾指挥手下打掉“名将之花”的阿部龟秀和抗击日军多路围攻的辉煌,但因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在军事指挥上略嫌不足。归绥僵持、集宁失利,聂荣臻连续败于傅作义,幸亏手下有杨成武等战将以及军委及时调进杨得志,发起清风店战役,使军队士气得以恢复否则,战果势必稍逊于刘邓、林罗刘。排名第八,谅不冤枉。
9,陈毅。因为有叶挺的比对,这位新四军的军长,天生就是担任政委的料,善于团结各界人士、搞统战是其长项,善于发挥下属才智,也是粟裕1师、黄克诚3师、李先念5师战果累累的内在原因。而从事一线军事指挥,实在有点勉为其难。面对华中日军的铁桶式扫荡,在战局判断上明显功力稍逊,幸亏有黄克诚拍案相争,才使军队免遭大难。解放战争时期,自觉帮衬粟裕的指挥,后盾当的好、军师当的好。排名第九,本人估计不会发火。
10,叶剑英。主席口中的“叶参坐”最为神秘,自红军时期起,一直到全国解放,从没有执掌过一线野战军,尽管担任八路军参谋长,但是,总是蹲在延安总部,兼管情报收集,参与八路军作战指挥的却是前指参谋长左权。虽然主席对他有过“吕端大事不糊涂”的赞誉,但是,能够位列十大元帅,应该也有相当战力,只是我们没有看出来而已。排名第十,不知其本人是否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