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活在当下,常想一二
日期:2016-08-12 作者:林清玄 来源:《心欢喜过生活》 阅读:

  引导语: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但是生活还是得继续走下去,那么就想一想那些开心的快乐的事吧。

活在当下,常想一二

  朋友买来纸笔砚台,请我题几个字,好让他挂在新居的客厅补壁。 这使我感到有些为难,因为我自知字写得不好看,何况已经有很多年没练书法了。

  朋友说:“怕什么?挂你的字我感到很光荣!我都不怕了,你怕什么?” 我便在朋友面前展纸、磨墨,写了四个字:常想一二。

  朋友说:“这是什么意思?”

  我说:“意思是说,我字写得不好,你看到这幅字,请多多包涵,多想一二件我的好处,就原谅我了。”

  看到我玩笑的态度,朋友说:“讲正经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俗语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们生命里面不如意的事占了绝大部分,因此,活着本身是痛苦的。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两成是如意的、快乐的、值得欣慰的事情。如果我们要过快乐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两成好事,这样就会感到庆幸,懂得珍惜,不致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打倒了。”

  朋友听了,非常欢喜,抱着“常想一二”回家了。几个月之后,他来探视我,又来向我求字,说是:“每天在办公室里劳累受气,回家之后看见那幅‘常想一二’就很开心,但是墙壁太宽,字显得太小,你再写几个字吧!”

  对于好朋友,我一向有求必应,于是为“常想一二”写了下联“不思八九”,上面又写了“如意”的横批,中间随手画了一幅写意的瓶花。

  没想到过了几个月,我被许多离奇的传说与流言所困扰,朋友有一天打电话来,说他正坐在客厅我写的字前面,他说:“想不出什么话来安慰你,念你自己写的字给你听: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

  朋友的电话使我很感动,我常觉得在别人的喜庆里锦上添花容易,在别人的苦难雪中送炭却很难得。那种比例,大约也是八九与一二之比。

  不过,一个人到了四十岁,在生活中大概都锻炼出了宠辱不惊的本事,那是因为他们已经历过生命的痛苦与挫折,也经历了许多情感的相逢与离散,慢慢地寻索出了生命中积极、快乐、正向的观想。这种观想,正是“常想一二”的观想。

  “常想一二”的观想,乃是在重重的乌云中寻觅一丝黎明的曙光;乃是在滚滚的红尘里开启一些宁静的消息;乃是在濒临窒息时浮出水面,有一次深长的呼吸。

  生命已经够苦了,如果我们把几十年的不如意事综合起来,一定会使我们举步维艰。生活与感情陷入苦境,有时是无可奈何的,但是如果连思想心情都陷入苦境,那就是自讨苦吃、苦上加苦了。

  在波涛汹涌的海上航行, 我早已学会面对苦境的方法。我总是想: 从前万般的折磨我都能苦中作乐,眼下的些许苦难自然能“逆来顺受”了。

  我从小喜欢阅读大人物的传记和回忆录,慢慢归纳出一个公式:凡是大人物都是受苦受难的,他们的生命几乎就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常八九”的真实证言,但他们在面对苦难时也都能保持正向的思考,能“常想一二”,最后他们超越苦难,苦难便化成生命中最肥沃的养料,这是为他们开启莲花所准备的。

  使我深受感动的不是他们的苦难,因为苦难到处都有,使我感动的是,他们面对苦难时的坚持乐观勇气

  原来如意或不如意,并不是决定于人生的际遇,而是取决于思想的瞬间。原来,决定生命品质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

  原来,苦难对陷于其中的人是以数量计算,对超越的人却变成质量。数量会累积,质量会活化。(情感倾诉 www.wenzhangba.com)

  既然生命的苦乐都只是过程,我们何必放弃自我的思想去迎合每一个过程呢?

  所以,静下心来想到从前的时候,要常常想那些美好时光,追忆那些鎏金的岁月与花样的年华,以抚平我们内心忧伤

  静下心来想到未来的时候,要常常思及未来的美丽梦想,在彼岸、在黄金铺地的国度,到处都有美丽的花朵与动人的乐章;在走向净土的路上,有诸菩萨与上善人相伴相扶持,以安慰我们在俗世的苦痛。

  在不思及过去与未来的时候,就快乐地活在当下,让每一个当下有情有义、发光发热、如诗如歌!

  我常常在想:达摩祖师渡江的“一苇”,不是芦苇,不是小舟,也不是什么神通,而是一个思想的象征。象征在人生的险海波涛中若能“用美思维”,“以好静心”,纵使只有一苇,也能无畏地航行了。

  采更多雏菊

  有一个八十五岁的年老的女人被问道:“如果你必须再来一次,你要怎么生活?”

  那个老妇人说:“如果我能够再活一次,下一次我一定对更少的事情采取严肃的态度,我一定要放松,我一定要使自己更柔软灵活,我一定敢去犯更多的错误,我一定要冒更多的险,我一定要作更多的旅行,我一定要爬更多的山、渡更多的河,我一定要吃更多的冰淇淋、吃更少的豆子……”

  “我是一个去到每一个地方都要带温度计、热水瓶、雨衣和降落伞的人,如果我可以再来一次,我一定要比这一生携带更轻的装备旅行……”

  “我是一个每天、每小时都过得很明智、很理性的人,我只享受过某些片刻。如果我要再来一遍,我一定享受更多的片刻。我一定不要其他什么东西,只要尝试那些片刻,一个接一个,而不要每天都活在未来的几年之后。”

  “如果我必须再活一次,我一定要在初春就开始打赤脚,然后一直维持到深秋。我一定要跳更多的舞,我一定要坐更多的旋转木马,我一定要摘更多的雏菊。”

  这是印度修行者奥修在《般若心经》里讲的一个故事,接着他做了这样的评述:“尽可能尽兴地去过这个片刻,不要太理智,因为太理智导致不正常。让一些疯狂存在你心里,那会给予你生命的热情,使生活更加充满朝气;让一些无理性一直存在,那会使你能够游戏,使你能够有看游戏的心情,那会帮你放松。一个理智的人完全停留在头脑里,他没有办法从头脑下来,他生活在楼顶上。你要到处都能生活;这是你的家,楼顶上,很好!一楼,非常好!地下室,也很美!我要告诉这个年老的女人:不要等到下一次,因为下一次永远不会来临,因为你会丧失前世的记忆,同样的事情又会再度发生。”

  我们在生活里通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如果你再活一次”,“如果再从头开始”……大部分人的经验都是充满遗憾的,希望下一生能够弥补(如果真有下一生的话),极乐世界或者天堂正因为这种弥补而得以形成。只有极少数人知道,下一世是渺茫的寄托,不如从此刻做起;这些人使我们知道世界上有更活泼的风景。我就认识好几位到了老年才立志做艺术家的人,我也认识几位七十岁才到小学读补校的老人。

  最近,我遇到一位七十五岁的老人,他热爱旅行,他的朋友时常劝阻他,因为担心他会死在路上,他说:“死在路上也是很好的事。”不久前,他到大陆旅行,生了一场大病,上吐下泻 ,别人又劝告他,他说:“陌生的旅途,总有不可预料的事,在那里生病总比没去过好!”

  每次看到这样用心生活在当下的人,都使我有甚深的感悟

  我们的生命是由许多片刻组成的,但是我们容易在青少年时代活在未来,在中老年时代沦陷于过去。真正融入片刻,天真无伪地生活的只有童年时代了。禅者的生活无他,只是保持在片刻的融入罢了。活在当下,活在眼前,活在现成的世界。

  因此,我们对生命如果还有未完成的期盼,此刻就要去融入它,不要寄望于渺茫的来生。活在一个又一个的片刻里,到死前都保有向前的姿势。只要完全融入一个纯粹天真的片刻,那也就够了。有很多人活在过去与未来的交错、预期、烦恼之中,从来没有进入过那个片刻呢!

  我们来看奥修对“片刻”怎么说:“你不要等到下次,抓住这个片刻,这是唯一存在的时间,没有其他时间。即便你是八十五岁,你也可以开始生活;当你八十五岁,你还会有什么损失吗?如果你春天打赤脚在沙滩上,如果你搜集雏菊,即使你死于那些事,也没什么不对。打赤脚死在沙滩上是正确的死法,为搜集雏菊而死是正确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活在当下,常想一二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