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读书=上大学=能赚钱?
日期:2015-09-17 来源:网络 阅读:

  引导语:读书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如果你把读书和某种利益连在一起,那么你的书不读也罢。

读书=上大学=能赚钱?

  眼下高考的硝烟还没有散去,出生于小康之家的某生家中众人瞅着他那可怜的战绩在上大学(该生分数不够二本线)还是出去工作展开了一场激烈程度不亚于中外国际辩论赛赛事的争辩。以外公爷爷为代表的一种观点是强烈要求该生去做学徒学一门技术,比个大专生的境遇不知道好了多少,外公爷爷们前半生都精心耕种着几亩薄田,待日子好了开始捣鼓生意,看着一批又一批上门的大学生穿西装打领带的做推销员,待遇还不如自己做点买卖,按照纯经济学的成本产出计算,读书这场买卖是非常不划算的;该生的母亲则欲采取权宜之计,先去当兵,从精神上塑造一下表弟,待过两年,让表弟自己决定继续重新高考进入一流学府抑或就业,在这位母亲看来当代教育没上一本线的大学都不叫大学,与其浪费时间和不入流的学校死磕四年获得个毕业即失业的证不如去社会这所大学历练。

  还记得新闻的一则报道,北京城里某有着数十栋别墅家庭的独子不读书,家长与老师费尽心思,该生反问“收房租的钱都用不完,我为什么要读书?”

  上面两个例子都与读书有关,关于读书的价值观因人而异中国人讲究经世致用古来有之。古代的读书人首选就是做官,“升官发财”是多少读书人的目标,范进中举的案例不在少数。发展到今天,读书不一定能直接转化为金钱,学历与学位的高低与赚取金钱的能力不一定成正比,于是富家子弟在问“我为什么要读书”,在贫寒家庭甚至中产阶级父母看来,既然读书无法改变命运,我为什么要冒着让当下变得更加艰难的风险去换取一个看不到回报的未来?实用主义思想当前,读书俨然成了“然并卵”,短期内甚至无法反驳。

  在百度百科里输入读书,得到的是“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读书除了为了直接而实用的目的之外,更应该是一种通过种种手段,经过长长的思维锻炼为乐趣而进行的阅读,鉴赏与发现美的过程。简单的将读书等同于上大学,能赚钱是对真正的读书的一种误读,一种偏见。(经典语录 www.wenzhangba.com)

  中国人的头脑里,读书被赋予太多的太重的现实意义,典故也多以改变命运为目的,“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都在诉说着读书是一件艰苦的事情而忽略了读书人看书过程的乐趣。为兴趣而阅读的读书对阅读者所带来的精神愉悦大多不能被大众认可,若一个人已成家立业仍旧沉溺于书籍,能变现为物质,则为由本事有能力,若不幸不能变现,加之本就物质基础薄弱,一句“物质上一无所有,精神上狗屁不通”的大众点评能让读书人对读书望而却步,成年之后的这种痛苦我想不亚于学生时代在课堂之上看课外读物而被批判为不务正业的代表。

  抛开外界添加的诸多要求和之后带来的光环,读书的本质意义是为了获得乐趣啊,正如有人喜欢搭积木,有人喜欢看电影一样,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个饿的买不起米的书生在只剩最后一个铜板时宁愿去买书本而不是填饱肚子并不是读书人故作姿态假清高“装逼”,不合时宜而又自讨苦吃。对于书生而言,阅读书本带来的快感和慰藉更多一点,仅此而已。

  龙应台告诉安德烈努力读书的意义在于让未来的人生有更多的选择,刘瑜对于读书则认为“读书是讲求缘分的,这跟交朋友一样;能够让自己无比快乐,能帮助自己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心领神会并心意相通,这样才应该引为知音;如果仅仅因为某本书名声大而逼自己硬着头皮读,那阅读也便失去了动力和意义。”读书,应该还原他的本来意义,去享受阅读带来的种种可能,去体会书中他人广阔人生,获得思维的乐趣。它并非是一种苦行,而应该是一种寻找并抵达快乐的途径,不天然带来财富,改变命运,也不一定造成酸腐或更加贫困。读书,应该成为一种愉快的消遣,在思维的海洋抵达更广阔的世界,带给你不一样的愉悦体验。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读书=上大学=能赚钱?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