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总会在无意间发现快要遗失的故事,来看看这个故事吧,源于一个日记本!

(一)
二爷叫尉新泉。1948年4月,他
永远走了。那年,他17岁。
前段
时间,我无意中在老家发现二爷两本日记。一页又一页的纸,被
时光打磨得斑斑驳驳,被
岁月点染成了暗黄色。二爷就安睡在日记里,不曾离去。
真
不敢相信,那些日记是二爷10岁时写的!单看那隽秀挺拔、苍劲有力、飘逸灵动的毛笔小楷字体,就不能想象它们出自10岁少年之手。更
不用说,读到那些文采斐然、
思想深刻的
文章时,我有多么惊奇诧异,又是如何扼腕叹息。
我小心翼翼地翻阅着那一张张泛黄的宣纸。战乱是那个年代的音符,灰暗是那个年代的底色。入侵者的罪恶,就是以野性的占有
欲望和蛮霸的抢掠争夺,破坏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和平与
安宁;就是用血腥的欺辱和压迫,撕碎人民对于
美好和
幸福的
憧憬。年幼的二爷,就是在硝烟滚滚和炮火隆隆中
坚韧地求学,就是在残酷
现实与渴望和平中求得生存。
二爷的日记,字字如泣如歌,打落在我心头。
(二)
“现今,正在
世界纷乱、国际惶荡的时候,物价腾贵,谋生艰难。我所在学校使用的笔墨纸砚,比别处价高。我手文钱缺乏,着实
痛苦。
为此,我少写些字。一天两张大楷,一张小楷。此外,一篇纸也不能浪费。”穷人的
孩子早当家。战乱中的孩子早
成熟。一个年幼的孩子,弱小的肩膀怎能担起那样的艰难和苦痛?可是,他却能!尽管那样
苦涩,他却丝毫没有动摇求知的
信念。他怀着高远的志向,迈着
坚毅的步伐,一次次在
超越痛苦中,寻求
目标,获取生存的
快乐。
“我们
做事,要立志向,养成
忍耐的
性格。好逸恶劳绝不会有什么成就。汉朝匡衡,凿壁借光,多么坚韧耐苦。现在,我们坐着杌子,在教室里,如果不好好读书,对得起家长吗?”
一篇小小的日记,折射出二爷发奋读书的决心。他
乐观地与汉朝的匡衡进行对比,怀着
积极的心态读书,又是多么值得
生活在
安逸中,却滋长着惰性的
年轻一代学习!
二爷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民的拮据,农村的穷困,农业的落后,民生的凋敝,他
尽收眼底。他在日记中写到:“其实,农村生活是一种最
辛苦,也是一种最
愉快的生活。我们假使将农村组织进行改良。那么,农民自然安居
故乡了。”他时刻体恤着农人的
艰辛与不易。他真正懂得“农民是我们的
衣食父母”的真谛。
一个人,在
苦难生活中,关注的不是
自己,而是劳苦大众,这个人就是道德高尚的人,他有着至高的
境界。二爷正是这样。底层的苦难永远胜过他个人的苦难,底层的痛楚永远胜过他个人的痛楚。他在日记中多次将矛头直指大地主们,一针见血指出他们的剥削本质,“我要劝大地主们,你们不耕自食,还不发些慈悲,减轻些田租?”
国有内忧,更有外患。外邦入侵,山河破碎,满目疮痍。二爷心事凝重,紧锁眉头,将小拳头攥得咯吱吱响,恨不得自己能奔赴前线,横刀立马。可是,他太小了。他只好在茫茫夜色里呐喊呼号,让幼小而悲壮的声音回荡在广阔苍凉的穹宇间。 www.WENzhangba.com
“国为公共的,不保不可。虽云保国,而需忠勇,还要同心。如此,国家何不安哉?”,“两鸡斗时,四目对射,至死不退,非常
勇敢。国家的兵若能如此,我国何能亡?”这些文字,集中反映了二爷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
同心协力、奋勇顽强、驱赶外邦的强烈主张。饱受战乱之苦的二爷,多么渴望和平!他希冀这个世界没有压迫,没有欺凌,充满民主和平等,充满
温暖与
和谐,成为一个
欣欣向荣的大
家庭。可是,他是不幸的。他的时代,充满了动荡不安,充满了惊悸恐惶,充满了深重苦难。然而,他没有厌世,没有
抱怨,没有回避!他用自己
坚强的理性和顽强的斗志,直面现实!
亡国之痛,如一把利剑刺进二爷的
灵魂里。他暗暗下决心,既要习文,也要习武。他要练就一副强壮的体魄,驱赶外邦,报效祖国。每天,天还不亮,他就起床练功了。耍刀,舞枪,挥拳,弄棒,他样样精通。为了练习臂力,他每天早晨都要反复抓举一块重五十斤的石锁,没过多久,他用一只手就能将它
轻松举过头顶。他刻苦练习跳跃本领。一米多高的平台,他双腿齐跳,纵身而上;两米宽的壕沟,他腾空而起,一跃而过。他结实健壮的
身体里,积蓄着无限的能量。
泱泱大国,几亿民众,岂能卑躬屈膝,做亡国之奴隶?保家卫国,是二爷的信念。信念的力量是惊人的。信念在他体内,像一座火山,也许会暂时
沉默,但只要是火山,一定会证明自己的热和光,证明爆发的
震撼。只是,这需要时间!
忍看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他
痛心疾首,怒不可遏,奋笔疾书,言犀语利。可惜,他只是个孩子。尽管一腔郁郁如裂帛,但,没有人能听得到他呼号的声音。他只能饱蘸着
忧伤的
泪水,把
孤独和
愤懑写进自己
内心深处。
冷酷绝情的时代,将二爷读书报国的美好
梦想,一点一点,撕成碎片。那一刻,我听到二爷
肝肠寸断的悲泣声。
“光阴似水,不知不觉,我已读书三年了。我心实愿升学。可惜,家庭狭小,经济
困难,
父母不叫。我
无奈何。只得
安慰自己做商,发展吾国之工商业。”
读书,报国。报国,读书。他从未动摇过这样的信念。可是,战争,
贫穷,这两个可恶的凶手让二爷的
理想难以为继。“家庭狭小,经济困难,我无奈何”,这几个字,字字如刀,划在我的心口。
1941年冬季的一天,二爷上了他最后一节课。那天晚上,二爷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夜不能寐。他实在不甘心啊,他不能就这样
一事无成。而中途辍学,碾碎了他
童年的梦。自己面前,巍然耸立着几座难以攀越的大山。路,被阻断了。前方,已经行不通。
那就绕过去吧! “发展吾国之工商业”,同样也能做成
伟大的
事业。他是那样
坚定,尽管这种坚定里透出几许无奈。
(三)
1945年9月,家乡解放,日本侵略者被彻底赶走了。全
中国都在庆祝抗战的
胜利。二爷
高兴得在街上狂跑着,呐喊着,跳跃着,放着鞭炮,唱着歌儿。
那年,二爷14岁。经人介绍,他去了一家中药铺做小伙计,负责抓药。他个子小,够不着上面的药抽屉,就站在凳子上。尽管如此,可他做起工来,毫不逊色于大人。郎中的字多数写得龙飞凤舞,他也能辨认清楚,从没出现过任何失误。待到不忙的时候,他还能帮老板打理账目,噼里啪啦,打得一手好算盘。老板好生
喜欢!
二爷心里也在打着算盘。他白天做工,夜晚用功。他在钻研《本草纲目》,他要学中医,过几年,积累了经验,自己经营一家药铺。有了
经济基础,他再开一家纺织厂。几年前,在他辍学那天,他就立下了“发展吾国之工商业”的志向。他正踏踏实实,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