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中国,真正的城镇人口很少,大部分都是农村人口,来看看本文吧!

过去几十年,和许多农民一样,纪彦峰和家人把
离开农村当做
成功的重要标志。他们成功了,可在纪彦峰的诗《我们村是怎么没的》里,那成功还有另一面。
大哥出门去干建筑,嫂子给工地做饭,
孩子在市里上学。
二哥考
大学去了北京,二嫂是山东的。
妹妹嫁给了粉刷工,住在了县城。
后来,
爷爷死了,埋了爷爷。
52只羊,卖了!1头牛,卖了!
葬礼上把1头猪杀了。吃了!
牛圈羊圈都塌了。地没人种,荒了!
再后来,
奶奶也死了,埋了奶奶。
葬礼上把鸡都杀了,鸡蛋,吃了!鸡窝塌了。
大黄狗,送人!大狸猫,去流浪了。
大哥在市里,给孩子攒大学学费。
妹妹和妹夫筹措买房首付。
二哥的小孩需要人照看,
父亲退休后
父母一起去北京带小孩,父亲在小区口
摆地摊。
土豆卖了!黄豆卖了!玉米卖了!
谷子碾成米,卖了!向日葵榨成油,卖了!
被褥衣服,运到北京!
锅碗瓢盆家具,送人!
一场雨后,院子里长出荒草。
菜地的篱笆,倒了。窗户纸让大风刮干净了。
又一场雨后,山洪冲进烟囱,冲垮了灶台。
爷爷奶奶的坟头,荒草一茬接一茬疯长。
偌大的山,山下偌大的村庄,
只剩下两孔窑洞,像两只深陷的眼睛,
黑洞洞地盯着村口。
只剩下村口弯曲坎坷的路,蜿蜒向远方……
最开始,纪彦峰对家的概念没那么强烈。他从小就不断地挪窝,由于父亲是小学
老师,频繁的工作调动,使得纪彦峰上了4所小学,村里、镇上、乡里,每一次,都是住在学校给父亲安排的临时住所里。初中住了两年校后,父母终于在镇上安了家。一年后,纪彦峰去了子长县城读高中,从这时起,家就变成了一个回去探望的地方。
再后来,爱好文学的纪彦峰考上了西安外国语大学。家里并不富裕,虽然他很想成为大学老师,但身为长子,他不可能继续读研读博。毕业后去找一份赚钱的工作,是他唯一可以选择的道路。
于是他抓住了一个
校园招聘的机会,来到山东一家房地产公司做销售。几年下来,有了一定积蓄,在淄博市贷款买了一套房子。2007年年底,他搬进了这套房子,结了婚。
2010年,公司在北京找了个项目,纪彦峰被调到北京,他想在北京扎下根来。他已经过了30岁,也到了要孩子的时候了。
2012年,他买下了
自己所在房产公司在郊区开发的楼盘,付了首付。春节之后,纪彦峰回了一趟山东,出租了那套已经没人居住的公寓,变卖房子里几乎所有东西,只有几百册书,封存在地下室里。(
人生哲理 www.wenzhangba.com)
这是他
经历的第3次变卖家当了,只是这一次,不是在陕北农村老家,而是城市里。虽然不用卖粮食,不用杀猪,但同样的场景让纪彦峰
感觉空落落的。
“我为什么对家这么在意……我真的没有家。”纪彦峰念叨着。
“现在国外、港澳台、大城市基本咱也都去过,但现在做梦还是小时候爬过的那个山,小时候放牛放驴去过的地方,
山山水水,全是老家。山东待了六七年,从来没梦到。”
从小,父亲就告诉他一定要走出大山。陕北
自然环境恶劣,村里人只能靠天吃饭,作为小学老师的父亲,知道窝在村里不可能有任何出路。
从有意识起,纪彦峰就想去看看外边的
世界,想走出去。
这些年,亲戚们都成功地“抛弃”了村子。
1962年出生的二爸是家里最早出去的人。
父亲说,等我妹妹嫁出去了,一定回老家去。“我觉得这不可能,连奶奶都没做到。”
只有父亲总念叨着要回老家。为了给二爸帮忙,父亲在学校办了内退。父母几年前搬到延安市,在农贸市场开了个以卖面皮为主的主食摊子,但这几年做得并没有什么
热情。父亲在城市里没有
朋友,父亲的
青春、工作都是在村里度过的,在延安,他过得
不舒服。
父亲留在城市里的最大原因,就是妹妹。高考前夕,由于学业压力过大,纪彦峰的妹妹患上
抑郁症。之后这几年,父亲带着妹妹去延安、西安、北京治病。父亲
希望,等妹妹病好以后嫁人了,他就回老家。可说到回农村,纪彦峰认为这不
现实,家里什么人都没有了。
纪彦峰的老家在陕西子长县南沟岔镇南家焉村,如今只剩10来户人家,不到30人。20多年前,村里有40多户,200多人。
春节回老家时,又走了一两户人家。没有新的人回来,人往外走,老人死掉了,小孩长大出去挣钱。
在陕北农村,很多人回老家,只是意味着上坟。
纪彦峰特别羡慕生在城乡结合部的人,不用
背井离乡,就能
享受到城市的便利。他更希望城乡能够均衡发展,不要把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可城乡二元化给这个国家带来的巨大裂缝,只能更多靠那些走出农村的人,用自己的肉身去填补。
城里的压力从不分辨任何人的出身,在偌大的北京城,纪彦峰和所有人一样,要考虑房子、车子、工作,以后也要面临
上有老下有小。他计划将来把父母接到北京,父亲有退休工资,
母亲没有,母亲在老家参加了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可如果在北京生了病,还需要自己掏钱。跨地域的医疗保险,还在政府手里攻坚。不太遥远的将来,是一个巨大而叵测的黑洞。
纪彦峰有个侄子也在北京,一年也见不了一两次。
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见。
编后语:读着读着,可真有点伤感。是啊,我们村是怎么没的?这是我们中国农村现在所面临的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