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下旬,我去苏州、常州、上海看书店和书展,上海的同学问我是一个人还是带有年轻的人跟着?我说自己一个人,啥意思?他说怕我不会用手机定票。我还在心里暗笑他,我也是年年出门的人,这点小能力还是具备的,再说了,你也不是铁路部门的。他说,我这天天出门,有很多方法。
我还不服气。
不曾想,一定票才发现我错了。是时,正是南方的大学开学在即,南下的动车票根本定不上。无奈之下,只好又跟同学说定不上。他说我给你刷刷吧……
后来跟我说,刷到了济南到南京的,然后有十八分钟的时间转车,再从南京走内部联程转到苏州。十八分钟足够了,基本相当于既不耽误事儿,也不浪费时间。
果然,下车就有走内部联程的专用电梯,五六分钟就到了下个车次排队的检票口。而这种方法,我是从来不曾用过的。
到了苏州之后,下车去酒店,查了一下地图,坐地铁的话中间要倒车,到了售票口转了一圈又出来了,怕自己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坐错了方向或者坐过了站。出来本来想用滴滴打车,恰好遇到一个人问去哪儿,还说一样打表走,跟出租车一样。就偷懒跟他走了,没想到最后他收了140多块钱……
如果是乘地铁,大概是七八块钱,如果是坐出租车大概不到五十块钱,结果我花了这么多。不是钱多钱少的事儿,而是自己在出门的时候基本能力退化了。
这些年,出门的时候,多数时候都有战友或者同学接站,票也有人提前给定好,所以当把自己一个人放出来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找不到北了。在主席 台上侃侃而谈的时候是自如自信的,但真要扔到茫茫的人海里之后,才发现还不如二十年前的自己。
这次去沈阳,我用微信定票,他们会多收几十块钱。我哥们说为什么不用12306,我说我注册了,但是不能用。他看了后跟我说,你没有去火车站开通,我给你定吧。同样是定票,虽然也可以定得上,但我每定一张票就比别人多花几十块钱……
这些年,真的是更会当“官”,更习惯了被别人伺候着,而将自己很多的能力都退化了。
那有没有进化的功能呢?
当然有了。越来越会说一些假大空的话了,推诿扯皮也心安理得了,溜须拍马也不脸红了,欺上瞒下也信手拈来了……
只是看着越来越大的年龄,越来恐慌了,难道我想让自己的一生这样度过吗?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活着吗?天天开一些无聊的会、听一些车轱辘话对人生真的有益吗?恐惧逐渐又发展成了厌烦。
虽说,当下这个岗位也可以帮助到很多的人,成就很多的人,但还是不喜欢了。这不应该是我的人生。
除了生存能力的退化,还有身体机能的退化,今年的健康查体,已经有很多的指标不是高就是低了,这些变化跟高强度的工作及压力有关,更跟有张无驰的酒场有关。白天在抵触情绪中工作,晚上在自我放纵中喝酒,铁打的身体也会受不了。虽说岗位并不是什么关键岗位,但只要你有这样一个身份,朋友圈里喊喝酒的人就断不了,这就是非常现实的一个社会。等有一天,离开了,肯定也不是“门前冷落鞍马稀”这么简单,恐怕有些现在天天盯着你喝酒的人我再也请不到了。人情冷暖,我做好了这样的准备,所以才更想找一些没有利益联系的、有更多文化修养的人一起做朋友。
有人说我的选择过于理想化,好吧,我承认,但我半生归来依然相信人生的美好,依然相信生活的光辉,依然想做一点对别人有益的事,依然坚信自己可以从头再来,难道不好吗?
有几年,也想让自己适应这个体制,进化成跟别人一样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人,再弥补上一点勤奋诚实的工作,相信也不会混的太差。但有些人,一辈子注定改变不了一些观念,这是他们骨子里唯一值得骄傲和坚持的性格,和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一个道理。
有人说:“生活就像被强奸,如果你反抗不了就享受吧”!问题是,我总不能连反抗的姿态都不做就直接就进入享受的阶段吧。既然不痛快,那就去反抗,反抗失败如果惨烈地死去,至少也可以进入“烈女传”吧……
很多人在闲谈的时候,都会说某些领导退下来后啥也不会干,只会发脾气,因为习惯了指手画脚、圈阅文件,回到家里发现曾经熟悉的生活竟然如此的不熟悉,一下子就没有了感觉,失落感油然而生,心态立马失衡,在那样一个年龄再去调整自己,孰得孰失?还有的老伴为了配合他,每天出门去买菜都要让他签批一个同意或者修改意见,沦落到这个地步的人虽是少数,但也非常能说明问题。
早一点离开,说是退,其实更是一种进,尝试不一样的人生,推进另一种功能进化,或许会有一段时间的不适应,这就如长力量时肌肉会酸疼一样,是人生必可少的成长经历。再过二十年,我们来评价,不是论成就而是论经历、评人生。
进与退并不是矛盾的两个对立面,退中有进,进中亦有退,体制也像是婚姻的围墙一样,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但不管墙里墙外,都得积极地面对,真诚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