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王宇昆
◆
去年万圣节的时候,是我刚去都柏林的第一个月,朋友帮我画了一下个下午的妆,然后我们一起去参加晚上盛大的万圣节游行。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正儿八经过这样一个节日,我办成了小丑,美国恐怖故事里的那种,正好那段时间留了长发,所以还扎了一个辫子。
是第一次在国外参加这样的街头活动,街上所有人都化了妆,打扮成各式各样的珍奇野兽,在街头上群魔乱舞。会有人不时地吓唬你一下,不要害怕,是这个节日该有的气氛。
一些游行车子被装饰成海盗船,或者其他梦幻的形状,在人群之中缓慢前行着。那天正好还是bank holiday,所以满城热闹。市中心被堵得水泄不通,我和伙伴被挤在人群中,随着大队伍缓慢移动。
那个晚上,心里面感受到的不仅是异域文化带来的强大新鲜感,更多的是这热闹非凡带给我身心的自由。没有装扮成妖魔鬼怪的人们,似乎才变成了真正的异类,所有人都在狂欢,庆祝这个面具下真情做自己的时刻。
听说万圣节是发源于爱尔兰,所以爱尔兰人才会对这节日表现出空前强大的热情。我们在人群中看见有的人装扮成冰雪女王,有的人装扮成日本恐怖片里的伽椰子,还有人生动形象地演绎着僵尸的模样。游行一直持续到深夜,我们终于从人潮中退下来,去一区的一家川菜馆吃了夜宵。我们的妆都没有卸,像是仍旧延续着这个节日的狂欢。
之所以对它印象深刻,不仅在于对这个节日的认真准备,还在于第一次体验到了外国文化里的那种自由与张扬。
一年后的万圣节,也就是昨天晚上。我送完朋友回到家后,整理新书要用的照片时,在相册的最开头看到了去年此时的照片,所以勾连起了上面大片大片的回忆。
今年的万圣节,没有去任何的party,也没有搞什么大动作,只是叫了朋友N来家里一起做了一顿晚餐。满打满算这个“家”,我只住了不到一个月,每个角落都是空空的,我的厨具除了一个锅,一个盘子,两个碗,就没了。我和N一起去家旁边的菜市场买了菜和调料,然后用仅有的一些厨具,竟然也做出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做饭的时候,聊了聊最近的工作,顺带吐槽一下生活中的不愉快,锅子冒出热气,十二楼的视野下方是小区车库里不时有车子进进出出。气氛很平静,生活温柔的一面似乎就是在这一刻。
(去年的万圣节)
◆
如果可以,我希望生活的本质归属于温柔。它可以轰轰烈烈,也可以平平淡淡,但觉得当一切落尽后,可以平静地感受到生活温柔的一面,便是自己没有白白浪费过去的时间和感情。
刚来上海的第二个周末,我和N去吃了我们多年前在杭州吃过的一家餐厅,结束了已经是晚上快十点,她提出说要带我去陆家嘴走走。说来也是有意思,从第一次参加新概念开始,来过上海很多次,但只有第一次到上海的时候,才真正专门留出时间去拜访“陆家嘴”,记得那时候和我爸去东方明珠,玻璃窗上写着不同方向通向的城市。我在东方明珠里吃了一个意大利冰淇淋,我爸也吃了一个。
那应该是2012年的故事,距离今天已经是六年前。
六年后的我,对这座城市仍揣着一种祈祷者的虔诚。我们在陆家嘴的地铁站走出来,在那一座座直冲云霄的摩天大楼之间抬起头,看见那些亮着灯的格子间,微小而密集,是这座城市夜里万千光芒中最不起眼的一颗。
年少的时候会对摩天大楼产生莫名的憧憬,长大后会想那一盏盏灯亮后藏着怎样的人生。在纽约的时候,在伦敦的时候,在巴黎的时候,在上海的时候,在苏黎世的时候,在不同城市的高空中俯瞰这座城市的时候,都会产生两种强烈的感情,是对这些城市的陌生与疏离,也是对镶嵌在钢铁森林里生活的一种向往。这些感情总是矛盾的,它一方面让我感知到自身的渺小,一方面又带给我强烈的希望。
当你越看到这个世界万象的斑斓,你会越期待自己的人生与这般华丽产生关联。
那晚是周日,新一周工作日的前夜,陆家嘴的夜空很安静,我们在天桥上走走停停,试图做出,和六年前自己看到的摩天景象之间的对比,却发现自己早已没了印象。
问我站在这些大楼脚下是什么感觉?
我说,这些高大的建筑没有稚气,仿佛所有被他注视过的人都要自觉变得严肃。可它却是美丽的,让人忍不住会多看几眼。
(上个周末去了陆家嘴)
◆
其实在欧洲也只是短暂停留了一年的时间,这个时间跨度很微妙,就是它不禁会触发你去把现在与过去的同一时间联想起来,完成一次次的对比。
在我慢慢适应上海生活的这一个月,也恰好是去年逐渐理解都柏林的日子。同样是秋意渐浓,身边的人也一样都是陌生的面孔。非要说些不同,大概是刚到都柏林的时候,英语听得糊里糊涂,现在在上海听到上海话也是同样的感觉。亦或者在上海,视线可见都是高楼大厦与玻璃幕墙,而都柏林却是低矮的楼房和五颜六色的门。
人们都会对某段记忆的开始充满仪式感,或许当我一年后回忆起自己刚来上海时的样子,也会产生诸如“时间恍惚”的错觉。
我自认是个很容易适应新环境的人,这大概与从小便被送去全封闭式的寄宿学校有关。尽管会遇到陌生环境带来的漂泊感,但还是会去自我安慰,发现一些生活中温柔的瞬间。
就比如,这个周六加班的时候,看见一个应该是土耳其人的男生,给我们活动现场负责维护设施的保安大爷递了一瓶矿泉水,递过去的时候,他用不标准的中文说了句“这是新的水。”不知道为什么,那一刻我竟然是有些感动的。后来,我也归类这是工作带给我感到温柔的瞬间。
对于成长的某一种理解应该是,学会发现生活中温柔的瞬间,然后不留声响地记住它,也学会去把它的美好分享给更多的人。
忘记从哪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意思大概是,心中怀抱着对生活的温柔,眼睛里能看到生活温柔一面的人,自然会得到生活最温柔的回响。
所以试着在迷茫或者不安的时刻,保持这样一颗温柔的心,生活里的一些欣喜总会纷至沓来。
(去年万圣节,都柏林某处酒吧)
◆
现在的生活状态开始与时间赛跑,没有了学生时代可以睡到自然醒的惬意,有些懒惰只能被时间一点点消磨。
但仍旧会不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啊,原来我已经真正地从一个学生变成了社会人。
其实,站在人生阶段与阶段交界线上的感觉也没有那么糟糕,至少没有停留在一尘不变的过往,没有沉溺于某种快乐或是欲望,当然更没有停止奔跑。
每天晚上要睡觉的时候,我都会站在窗户前看看那片夜空,这个城市会在那一刻和我房间里一样安静,与我共同分享一种呼吸的频率。
我住在的这个十二层高空,经常可以看见从虹桥飞出的夜航,它们在黑夜中成为一颗颗缓慢的流星。有时候会去想,它们会飞向哪里呢?
我无从而知。和我不知道今后生活的目的地一样,但我喜欢它的片刻惊涛,喜欢它忽明忽灭的方向,喜欢它从离开地面的那一刻开始,身边便是最温柔的希望。
WANGYUKUN
再痛也别回头
只想做一片鱼鳞
看完文章记得戳个赞再走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