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再婚的悲剧
日期:2018-10-09 19:46:03 作者:敬平 来源:bookface 阅读:

再婚的悲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叫《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作品大家高中的时候学过,具体含义,波叔就不解释了。

  别想太多,标题和叔真没关系

  主要是为了推荐一个公号,法之彬彬,一个专讲恋爱婚姻家庭法律故事微信公号。写文的有顶尖律所的律师,有畅销书作家,还有知名互联网公司高管。今天由他们来讲一位有才华女性——李清照,再婚的悲剧

  在一个潇潇雨歇的秋天,失去丈夫的李清照,独自一个人,在一个简陋房屋转来转去,看天上的大雁一行行飞过,看地上黄花飘零,满地憔悴枯槁,心里面凄凄惨惨很不舒服

  望天空大雁南飞的时候,李清照回想起丈夫在世的时候,写给她的那些词。他们曾经诗词作品中设想,通过大雁传递书信。如今丈夫已经去了另一个世界,她的书信再也没有办法寄给他了。

  这首词到底是什么时候写的?

  今天的我,无从确证,我想,大概是在李清照为丈夫赵明诚守孝服丧期间写的,这时候她还没有嫁给另一个丈夫张汝舟。

  等她嫁给第二任丈夫张汝舟的时候,她才发现所有的愁苦,都不能与再婚生活相提并论

  一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生很幸福,很美满作为一个诗词达人,一个官N代,一个官太太。李清照的生活很惬意,除了诗词唱和之外,还可以搜集古董艺术品研究古代的金石美术,做学者

  美好的生活都被金兵打破了,1126年金兵进攻北宋的都城,东京汴梁时局危破。

  当时,在山东淄博当官的赵明诚,不得不跟随皇帝由北而南,一路逃难而去。

  1129年,皇帝逃难到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建康,准备在那里长期住下来。皇帝住在南京,不能孤单,马上命令重要官员赶到南京,跟他一起保家卫国,赵明诚也奉旨前往。

  赵明诚和李清照分手的时候,是炎热夏天,可是天空一片阴霾史书中说丈夫精神如虎,目光炯炯有神也就是说身体状况很好,精神状态也很好。

  历史学家讲故事的时候,总是喜欢把当时的环境说得跟人的心情一样。他们说,赵明诚走上船头跟妻子作别,李清照突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寒气逼人。

  于是,她问自己老公,万一发生什么紧急的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办?

  老公说,你就跟着大家跑,不得已的时候,你要把那些很重的车辆扔了,扔了车辆之后还不行,你就把衣服被子扔了,最后,你要把那些金石书画古董保留好。不管走到天涯海角,不管有多难,你都要把这些古董书画宝物带在身边,千千万万不能忘了。

  当时,李清照在安徽的池州,她想等丈夫先安顿下来,自己再赶过去。

  谁知道,一两个月左右,就有信使来报,说老公病了。

  什么病呢?

  用今天的话说就要闹肚子,打摆子,疟疾。李清照急忙赶过去,等她到了南京,看到老公上吐下泻气色很差,离死亡也就一步之遥了。

  农历八月十三的一天,老公忽然要求作诗一首,仆人把笔拿过来,他还没来得及写,就一命呜呼,一句遗言也没留下,李清照眼睁睁地看着他走向死亡,自己变成一个孤独寂寞寡妇

  她写了一首诗: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

  丈夫去世之后,李清照按照当时的规矩,给丈夫守孝三年。事实上李清照没有服完三年丧,就匆匆的改嫁了。

  二

  当时的李清照,已经四十九岁了,为什么还要改嫁呢?

  我估摸着,主要是因为生活所迫,而不是因为爱情

  丈夫去世之后,无儿无女的李清照,投奔自己的弟弟。弟弟是一个小官,跟着皇帝做一点文书方面工作

  在那个兵荒马乱,一路逃亡的岁月,弟弟家要接纳李清照,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像现在,一个大户人家,带着孩子姑妈一起生活,没有任何问题,在当时是非困难的。

  你要知道,那个时代,金兵不断向南进攻,皇帝一路往南逃,最后不得不把南京给放弃,逃到了浙江杭州。有一段时间,皇帝甚至被逼乘船在海上逃难。连皇帝的日子都过得如此恓恓惶惶,何况他们呢?

  有人来提亲,李清照决定改嫁。

  新郎,是一个七八品的官员,他叫张汝舟。

  我不知道,李清照嫁给张汝舟之前是否和他见过面,但我相信,丈夫去世之前,李清照是有可能认识张汝舟的,当时他们跟随皇帝不断地逃难,一路往南跑,始终在江浙一带游走,彼此碰头的可能是有的。

  张汝舟得知李清照守寡之后,找到李清照的弟弟,表示要娶李清照为妻。

  张汝舟到底说了什么话,我们今天也不得而知,李清照自己说,张汝舟这个人巧舌如簧,说的非常动听欺骗了他的弟弟,让弟弟点头同意

  张汝舟这个人在历史中的记载笔墨不多,他娶李清照的时候,已经年过五十。他应该是一个书画古董艺术爱好者,李清照认为张汝舟娶她为妻,就是贪图她和前夫赵明诚搜集的字画古董。

  李清照夫妇收集字画古董,在当时的名气非常大,不仅一般的人希望能够得到,连皇帝也通过自己的御医试图强买。

  赵明诚曾经被人诬告,用字画收买金人,有通外国之嫌,吓的李清照带着字画去找皇帝,希望皇帝把字画都拿走。

  据说,当时,眼馋李清照金石字画收藏的人,一大堆。

  三

  李清照嫁给张汝舟之后,不到一百天,日子就没法过了。

  这个张汝舟家暴李清照,出手狠辣,打的李清照痛苦不堪,最后反目成仇

  李清照认为,张汝舟是一个很市侩的小人,跟她的前夫赵明诚比起来,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李清照无法容忍,恨不得马上脱离张汝舟。

  可是那个时代的妇女是不能提出离婚的,怎么办呢?李清照想了一个办法。

  她去官府揭发自己的丈夫,犯有欺君之罪。她说,三十多年前,张汝舟曾经虚报自己参加科举考试次数

  按照宋朝的规定,一个读书人只要参加了若干次科举考试就可以直接做官,她说张汝舟做官之前,向朝廷虚报了自己参加科举考试的次数。

  这个案子,在一个萧瑟的冬天送到了皇帝手中。

  皇帝本来和张汝舟是有交情的。皇帝逃难到浙江之后,张汝舟一直陪着他,还陪了挺久,皇帝后来还给他升了官。可是面对李清照的指控,皇帝并没有顾及旧情。

  李清照举报张汝舟除了憎恶张汝舟之外,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离婚。按照当时的法律,张汝舟一旦被定罪,成了罪人,她就可以堂而皇之的离婚了。

  可是举报丈夫有罪,然后离婚,也是一个不得已的危险下策,因为丈夫犯罪,妻子是要连坐的。

  这宋朝的法律也是有意思,妻子不能够控告自己的丈夫。如果妻子控告自己的丈夫,丈夫被查实有罪,丈夫视为自首,妻子反而要按照丈夫所判之罪服刑。

  有一个宋朝的案子是这样的:

  有一个丈夫,想偷邻居家的果树上的果子,命令自己的妻子去偷。

  妻子不干,丈夫就打她。

  妻子无奈跑到官府告发,把丈夫抓起来了。

  官府认为,妻子举报丈夫算丈夫自首,宣布丈夫无罪释放,妻子呢,因为举报丈夫,被判死刑

  这回,李清照举报张汝舟犯罪,张汝舟按照自首应该从轻发落,可是皇帝下手很重,不仅开除他的公职,还把他发配到遥远的广西。

越剧《李清照》

  在当时,这是九死一生的事。处罚这么重,后代的学者认为,可能是因为李清照在朝廷的亲戚做了手脚

  李清照自己,依照当时的法律,要蹲两年监狱实际上她只关了九天就出狱了。

  李清照出狱后,给当时皇帝身边的一位大官写了一封感谢信。从这封信中,我们得知,李清照九天就能出狱,是因为这位做大官的远房亲戚帮了忙。

  通过这封信,我们还看到李清照有一颗敏感自尊的心,她在这封信中自怨自艾,悲叹自己晚节不保,一失足成千古恨,一世的英名败坏在这个市侩小人之手,真是悔不当初啊。

  告别九十几天悲惨的二婚生活,经过九天牢狱之灾,李清照又回到寡居的生活。从此之后,她在人世间孤单的度过了二十几年。

  晚年的李清照,寡居江南整理赵明诚遗著《金石录》,写了很多悲悲惨惨凄凄切切的诗词,有亡国之恨,有思夫之情,哀叹命运飘零,人比黄花瘦。

  四

  有意思的是,后世的学者对李清照的二婚生涯颇为忌讳一而再再而三地为她洗白。说她没有嫁过张汝舟,所谓的二婚是胡扯。

  明清时代的学者,置宋代文献于不顾,一个劲的为李清照洗白,理由大概有三条。

  第一,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妻感情深厚恩爱无比,丈夫死后她不可能再嫁。

  李清照十八岁的时候嫁给赵明诚,当时的赵明诚二十一岁。他们结婚之后,两个人在市集上搜罗各种名人字画古董金器,还一起写作《金石录》。

  婚后十三年,两人感情不但没有淡薄,反而日渐增厚,赵明诚曾在一幅画上题写两句诗,赞美自己的妻子。

  这些,都有据可查。至于无据可查的典故传说,那就更多了,说来说去,就是说这两口子恩爱的不行,如此恩爱,丈夫死后怎么会改嫁呢?

  这个理由,让我想起高中的一个女同学

  她特别不喜欢朱自清,因为朱自清在原配妻子去世之后,写了一篇悼念亡妻的散文情感真挚,言真意切,可是他还是娶了一位新的妻子。

  这位女生气愤,你如此深爱前妻,为什么还会续弦?你看,明清时代的学者,拿着李清照夫妇的感情说事,跟这个高中女生是不是有一比。

  第二个理由,是李清照出身名门,身为郡守之妻,地位尊贵,不可能嫁给张汝舟。

  李清照确实出身于名门世家,她的爸爸是苏东坡的好友,是一个部长级的高官。她的母亲状元孙女家世背景确实很显赫

  嫁给赵明诚之后,李清照又进入了另一个显赫的家庭。赵明诚的父亲是苏东坡的政敌,曾经抢夺过宰相位置,一个做官的人能够和另一个人抢夺宰相的位置,可见他的地位很不低。

  再看张汝舟,就是一个负责审计军队里面粮草、薪水的八品小官,这样的出身,李清照怎么能看上呢?

  我觉得,用这个理由为李清照洗白也是胡扯。赵明诚虽然学术成就很高,官做的并不怎么样。和赵汝舟比起来,都是太守级别,相当于现在的市长,两个差别没有那么大,人家赵汝舟也是中过进士的人。

  第三个理由,是李清照改嫁的时候已经四十九岁了,那么大的年纪还改嫁,不合常理

  在当时,一个女人四十九岁确实年纪很大,可是这能成为一个人放弃再婚的理由吗?我觉得像李清照这样感情丰沛的人可能难以接受,一个人吃饱了等死的生活。

  我自己不是学者,参与辩论是不明智的。我不做这种自不量力的事。我跟大家说这段历史上的往事,是想说明明清两代理学家可笑

  上面说的三条理由,很像桌面上的理由。真正的原因,很可能是他们的观念保守。他们把再婚当作一件丢人的事,所以就努力的为李清照洗白,想尽办法证明她没有再婚。

  我觉得,这跟一个劲地拔高欧阳修的妈妈守寡是一个道理。说来说去,大家骨子里还是认为再婚是可耻的,守寡是光荣的。

  <更多故事,请戳?>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再婚的悲剧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