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
有的人刷存在感
有的人自娱自乐
有的人自夸自擂
即使没人理
也不会有人知道
♥
因为微信订阅号又双叒改版了
怕你找不到我
特意唠叨几句
点击上方蓝字“一个人Alone”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
每个人在开始前就选择了一种贴近自己性格的角色,或是心里最渴望的人设,然后按下start键,开始游戏——
秒赞机器人
永远活跃在朋友圈第一线,无论什么动态,1分钟内必定点赞,抢在别人前面第一时间赞,英语单词训练打卡,要赞,健身房自拍,要赞,连一句晚安世界配图与文无关,也要赞。
被点赞的刚开始内心窃喜,甚至有点飘飘然的感觉,“原来Ta这么关注我啊”,一个礼拜,半个月,一个月过去后,我发现Ta并不是只赞我,而是逢人就赞,宛若智能点赞系统。
事实的真相是,Ta并没有在特别关注谁,那个“赞”就像是在大街上偶然碰面,却只是擦身而过点了点头的讯号,连停下来聊会儿天的欲望也没有,相当于“hi,我今天打开朋友圈看到你了哦!”,然后没有了。
点赞,不过是他们的随手一点;评论,也不过是礼尚往来的顺水人情。如果你当真了、在意了、看重了,最后也只能是失望。
同事小兰的朋友圈每天都有一个雷打不动的广告位是为宣传公司而设置的。
可想而知,里面都是公司马上要上线的新剧新电影,公司的推广软文,公司宣布上市的消息,公司的免费午餐,公司的节假日礼品福利……
看着那些肉麻的“我爱我司”,我在评论区下面回了一个假笑表情。
明明平日里是一起吐槽公司的好姐妹,怎么在朋友圈里就这样叛变了?直到有次团建聚餐,小兰酒后吐真言,公司那么抠门儿,晚上加班到11点打车也不给报销,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打着“锻炼年轻人”的旗号也不给涨薪水......
可她还是硬着头皮在朋友圈说公司的好话,为了让她妈妈和妈妈的小姐妹们都看到,至少她可以在这里假装自己过得很好,让妈妈为自己骄傲。
九宫格强迫症
薇薇平日里话很少,但凡发个朋友圈,必须是九宫格,它预示着某件“大事”发生。
比如去美术馆看展览,比如去一家网红火锅店打卡,比如和男友去海边旅行……俯瞰,仰拍,正拍,侧拍,抓拍,都必须各来一张,之前穿过的衣服不能再上镜了,否则会被觉得好几天没换过衣服。
用她的话来说,九宫图是个稳定的结构,精心修图和绞尽脑汁的文案,会为她带来更多的赞。
俗话说:“No pain, no gain.”薇薇的诚意大家有目共睹,毕竟这些照片也不是随随便便来的。那些精彩的九宫格生活背后,她举着手机举到手酸,在人山人海的景区里等到天荒地老才等到一个合适的拍照时机,在火锅店一边接受朋友嫌弃的白眼一边拍完的。
但是薇薇没有意识到的是,其实没有人在意她今天穿过的衣服有没有重复,也没有人在意她的每张照片都用不同的构图方法,真相往往很残酷:大部分人都不会点开大图,也不会点开全文。
朋友圈里有一位中年大叔是爸爸的朋友,对自己的心事有着狂热的分享欲,他是“朋友圈仅展示3天”的完全对立面,他恨不得向你展现前半生。
一天可以发8-10条动态,有事吐槽,无事吟诗,内容大多为励志的名人名言,或是晚饭聚餐喝酒时满脸通红醉醺醺的照片,人生百味,全在朋友圈中一览无余。
某天我和爸爸聊天时开他的玩笑,我爸悄悄叹了口气:“他和太太离婚了,儿子不和他一起住,退休之后的生活其实很孤独的。”
也许我们对于孤独的想象力过于匮乏,总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对于我们来说,朋友圈只是人们生活的窥视镜,可对于那位叔叔来说,朋友圈是他唯一能够抓住的,可以倾诉的救命稻草。
朋友圈是另一种的江湖,群龙混杂,每个人活得有多酷,背后就藏着多少苦楚,但至少有这么一个地方,我们可以选择游戏角色,并且永远都不会输。
生活是自己的,不必取得一点成绩就迫切地宣告给所有人,也不必将自己的艰辛弄的人尽皆知,不用去证明什么,去维持什么,去迎合去客套任何事情。
而不单单是在朋友圈标记生活
被你点赞过的朋友圈叫甜甜圈
被你点赞过的微博
叫香饽饽
被你点赞过的微信文章
【嘿嘿嘿编不出来了】
反正你知道「一个人」一直陪着你就对了
晚安
一个人,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没有人不辛苦,只有人不喊疼。
“我今年23岁,老的一比。”
一个人Alone y【愿你成为一个发光的人】
微博:@一个人Alone一姐
投稿:
一个人,是一件很温暖的事情!
点个赞告诉我,你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