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励志偶像。我的偶像是一个普通人。她和我同一个镇,来自底层,文化不高。19岁那年,抗拒了父母一手安排的婚姻,独自一人,外出谋生。
后来进入房产界,开始尝试销售。凭借努力,再赶上房产业兴起,几年间,她完成了神迹一般的逆袭。
去年春节,我在镇上见过她。
但是在当地,舆论却是这样的:
“这鸡头,看来又招了不少小姐。”
“不知道她接不接客,看这骚样估计还是会接。”
听到这些议论,我顿感不适。而经过四处一打听,更是刷新我了三观!
有人说:“她先是被一个男人包养······后来有了点资本,就自己当起了妈咪。”
有人说:“听说她最拼的时候,一天接20个客,哎哟,难怪那么有钱。”
可是,你毫无办法。人都活在偏见中。看见别人开名车,就是说她是“小姐”;看见别人穿着暴露,就评价她骚浪贱。
就是这样。人越无知,越愚蠢,越喜欢以把自己理解和想象,强加到别人身上。
前不久,“空姐滴滴打车遇害案”爆出后,也有人这样说:你穿着暴露,当然容易引诱别人犯罪。
在有些人眼里,你穿着暴露,就是你可以被性侵的理由。
在这种偏见中,恶被忽略了,人们把矛头指向受害者,对她实行二次伤害。
滴滴司机群里,居然还有人开始意*。警方忍无可忍,将这种口出秽语、散布恶言的人进行抓捕。
但生活中,类似的事件层出不穷。几乎所有的愚蠢、所有的恶,都是缘于这一点。
记得00年代时,刀郎凭借《2002年的第一场雪》,红遍大江南北。
刀郎是个西域歌手,纯“野路子”出身。但英雄不问出处。有才华,就应当被认可。
但音乐世家出身的那英,在多个场合进行贬损:“他的歌,根本不具有审美观点。”
甚至放言:“在KTV,只有农民工才会点刀郎的歌。”
连林志玲也曾受到那英的歧视。
林志玲因酒精过敏,就小抿了口。
那英很不悦,说:“你装什么装?我喝了你为什么不喝?”
那英自恃有东北人的爽快,对娇弱的女人,一贯带有偏见。于是,那英仗硬是逼她喝下一整杯红酒。
傲慢来源于哪里?偏见——我说的,就是对的。你坚持的,就是错的。于是,我可以打压你,控制你,羞辱你.......这是正义,是维护秩序。
提到河南人,他就会嘲笑,你们还偷井盖吗?
亦舒说:“在有些人眼里,朴素变成了寒酸,聪明变成了嚣张,勤力变成了结巴,没一个好人,没一件好事。”
为什么他会这样?
瞬间的荣誉感、价值感、满足感,就会划过他那自卑而匮乏的虚荣心。
《从你的朋友圈,就能看出你什么样的人》
别人随手发个自拍,会被你归为自恋。
可韩寒说,如果你不了解,你就闭嘴,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别人经历过什么;如果你了解,那你就更应该闭嘴。
结果,就有同事说:“她两个月工资都买不起苹果X,这不典型的爱装逼嘛!搞不好还是个心机婊,想撩富二代呢。”
并且,为了心理平衡,她打算存够钱,也送对方一个同样贵重的礼物。
每个人都是个复杂体。拥有你看不见的悲欢,也有你无法理解的际遇。那些捕风捉影,凭三两个信息,就给别人下定论的人,不过是在卖弄自己的浅薄和无知罢了。
鲁迅写过一段话:
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世间本没有感同身受一说,更别谈,你能凭着自己那三两经验,去说这个人如何如何糟,那个人怎么怎么不行。
所以,当一个你理解范围之外的信息抛出时,不要恶意揣测,不要妄断是非,不要任由偏见意识作祟!
流言会传播,恶会累加。于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然而,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理解和接纳,都需要智慧。也许我们无法在短时间内达成。但我想,敬畏与谦卑,我们总应该学会吧。
同时,把自己放低一点,把话语放慢一点,在某种恶意判断出口之前,对自己说:再想想,就想一想......也许有些绑架与悲剧,就不会发生。
记得心理学者王梓恒说过一句话,这世间,只有三件事,我的事,你的事,老天的事。
老天的事,我们顺应。自己的事,我们尽力而为。别人的事,只可以尊重和接受,不要乱加审判,也不该伸出手,去干涉他人的选择与未来。
也许你还想看:
孩子被霸凌,父母要不要打回去?她被陷害成女巫,*着被杀死:愚昧,真的是会上瘾的为什么多数90后毁于“坚持”?被减肥毁掉的中国女人▲
这个号没有控制,没有说教
微信老是改版
好多小伙伴说找不到我了
还以为我不在了
亲爱的,其实我一直都在
只是现在找我,有点儿小麻烦
现在告诉你一个小方法,就不会与我走散了
苹果手机将我“设为星标”
我将一直用心地陪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