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陪你读书
后台回复“读书计划”,一起培养阅读习惯~ 读书,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从今天开始的一周,我们将陪大家共读的,是伊迪丝·华顿的《纯真年代》。
小说《纯真年代》出版于1920年,作者伊迪丝·华顿凭借这部作品获得了普利策奖,也是历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女作家。
故事围绕着三个贵族青年的一段三角恋展开——男主人公纽兰·阿切尔,女主人公艾伦·奥兰斯卡和梅·韦兰。
你可以通过文字,静静地感受作者在行文间的缱绻情思,如诗如画。
故事背景中的美国,远不是一个纯真年代,作者为什么会用这样一个名字呢?让我们从今天开始,随着故事的展开揭晓答案。
故事是从剧院开始的。
剧院是纽约上流社会的秀场,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都会接受别人的观赏,同时也在观赏别人。
在这里,不只是剧院的布景奢华无比,就连每位看客,都像是做工精致的展览品。体面与合宜是这里的唯一标准。
故事的三个主人公,此时,正在这个剧院里。身为律师的贵族青年纽兰,刚刚二十二岁的贵族少女梅,还有梅的表姐——此时还被唤作奥兰斯卡伯爵夫人的艾伦。
在纽约的剧院里,绅士们举着观剧望远镜品评在座的女士,已成了一种惯例。忽然有人发出了惊呼声:“哟,我的天哪!”
大家循着此人的目光望去,在二楼的明戈特家的包厢里,看见一位奇装异服的少妇,她在包厢中央,丝毫未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妥。
纽兰也看见了这个少妇,她就坐在自己未婚妻家的包厢里。大家的评头论足令他有点难堪,谁也没想到明戈特家会带这个女人来剧院招摇。
引起看客骚动的这个女人,正是艾伦。
此时的艾伦,刚从欧洲回来,因为她的那位波兰伯爵丈夫拈花惹草太严重,她想离婚,因此回到了自己的故乡纽约。
而引发这场骚乱的主角,正优雅地坐在包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观看演出。她的肩膀和胸脯袒露得要比纽约人认为的“得体”多一点。
在这座剧院的男人眼中,几乎没有什么比有违“品味”更糟糕的了。“品味”是一种遥不可及的神性,“得体”只是它的替身,是它的外在表现。
纽兰听着剧院中的风言风语,看着未婚妻梅坐在那里略显难堪的表情,他准备在演出后的舞会上,宣布自己与梅订婚的消息。
订婚消息一宣布,纽兰家和明戈特家就是一家人了,出于对两大家族势力的忌讳,那些想“高谈阔论”的人,也会有所收敛。
在众目睽睽之下,纽兰走进了明戈特家的包厢。和未来的岳母、未婚妻寒暄过后,他故意让全剧院的人看到自己坐到了艾伦身边。
纽兰和艾伦小时候便是玩伴,艾伦远嫁意大利后,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
艾伦故作严肃地说:“你小时候很讨人厌,有一次在门背后吻我,可我爱的是你的堂兄,偏偏他却从来不看我一眼。”
纽兰觉得艾伦的话有些不合时宜,略显轻浮,要知道轻浮是最伤品味的。他硬生生地说道:“是啊,你离开太久了。”
“噢,都几百年了,那么久那么久了,”艾伦说,“我觉得自己都已经死了,葬了,而这亲爱的故乡便如同天堂。”
剧院演出结束后,是波福特家的舞会。多少纽约的准贵族和新贵族,都以能去“波福特家”为荣。
波福特先生是英国人,他亲切友好,相貌堂堂,热情好客,机智幽默,在纽约商界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也生活放荡,言辞尖酸。
在纽约人眼里,他是一个让人琢磨不透的人。
在这个舞会上,梅正式宣布她和纽兰订婚了。如此大张旗鼓的举动,自然是为了帮助艾伦。不过,艾伦没有出席舞会。
他们两个人心底都知道艾伦缺席的原因是因为名誉受损,但却尽量地表现出毫不知情的样子。
宣布订婚后,就是一轮又一轮的例行互访。纽约在此类事情上的规矩是一丝不苟、不可更改的。
梅的老祖母明戈特老夫人,是最重要的拜访对象。她可以直接拍板这对新人的婚期。
在纽约,明戈特老夫人也是传奇般的存在,她二十八岁守寡,成功拿到了丈夫的遗产,过了半个世纪的富裕日子。
在纽约人眼里,这位老夫人胆大妄为。随心所欲地混迹于外国社交界,将女儿嫁进天知道何等堕落、时髦的圈子,与公爵、大使把酒言欢,结交歌剧名伶。
就连她这座大宅子,都不是千篇一律的棕色,而是乳白色。年老发福的她,为了行动方便,更是直接住在了一楼,这也是公然触犯了纽约上流社会约定俗成的规范。
但因为明戈特老夫人在男女关系上很检点,所以,一系列的任性妄为并没让她的清誉有丝毫的瑕疵。老祖母决定让纽兰和梅在大斋节前完婚。
在拜访期间,艾伦并不在会客厅。老祖母说她出门购物去了。这免去了大家见面的尴尬。
正在大家聊得开心时,艾伦回来了,身后还跟着波福特先生。他在麦迪逊广场偶遇艾伦,并送她回家。
纽兰把他与梅订婚的消息告诉艾伦,艾伦的笑意从眼睛荡到唇边,愈发显得年轻了,仿佛变成了他儿时熟悉的那个女孩儿。
纽兰的母亲阿切尔夫人,却为自己儿子订婚的喜事和艾伦这个女人搅在一起而烦恼。
阿切尔夫人寡居多年,一直和儿子纽兰、女儿简妮住在一起。
她不热爱社交,但又乐于了解社交界的八卦,因此她的老朋友杰克逊——热衷于调查别人私事的收藏家,就成了她家的常客。
拜访过明戈特老夫人,阿切尔夫人便邀请杰克逊来共进晚餐。目的无非就是讲一讲奥兰斯卡伯爵夫人的八卦。
讲她在第五大道和波福特先生漫步,讲她和丈夫的秘书同居,讲她居然提出离婚。
最初,气氛还算融洽。渐渐地,纽兰受不了他们对艾伦的揶揄,便脱口而出:“我希望她离婚。”
纽兰红着脸说:“凭什么她年纪轻轻却要被伪善活活葬送。女人应该和男人一样拥有自由。”
“女人应该有自由”,这种想法在纽约的上流社会是不存在的。
人们普遍认为“好”女人无论受到多大委屈,都不会说自己想要自由。
作为旁观者,纽兰会为艾伦辩护呐喊。然而,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他妻子身上,他也会要求国家降罪于她。
炉边的桌子上放着一张梅的照片,是他们刚相爱时梅送他的。纽兰看着那张照片,熟悉的面孔,却如陌生人一般的神情。
梅有着姣好的面容,率真、健康有活力。可细细思量,梅的坦率与纯真不过是人工的产物,是那些早已入土、和尚未入土的卫道士精心策划、巧妙制造的纯真。
纽兰知道,这个女孩就是他所属于、所信奉的社会制造的可怕产物,对一切全然无知,对一切都满怀期待。
不祥的预感让纽兰打了一个寒颤,他发现自己的婚姻将会同身边大多人一样:以一方的无知与另一方的虚伪为纽带、基于物质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无聊联盟。
为了迎接奥兰斯卡伯爵夫人的归来,明戈特家发请柬举办盛宴。
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除了波福特夫妇和杰克逊兄妹,所有人都拒绝出席,甚至连一个婉约的借口都懒得编造。
在今天的共读里,我们可以感受到,纽约的上流社会就像一座溜滑的小金字塔,很难有缝隙,也不容易站稳脚跟。
我们故事的主人公牵扯到的两大家族——纽兰家、明戈特家,正处于金字塔的顶端。
诚如《红楼梦》里写的那般,这些家族利益的互相牵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为了捍卫自己稳定的上流社会的地位,为了在纽约社交界博得一席之地,联姻自然是最有效的手段。
纽兰与梅订婚,正是这两大家族基于利益的一次联盟。
当所有人都循规蹈矩,极力维持这些繁文缛节时,艾伦的回归,打破了这潭死水,也唤醒了男主人公纽兰。
但此时的艾伦已经四面楚歌。这场尴尬将怎样化解呢?让我们期待下一期的共读。
上期回顾:
《百万英镑》精读第7天:他将一场意外奋力逆转,最终名利与爱情双收
文末歌曲:With Love- Chr Grimmie
领读人:西楚,不务正业的财务。爱阅读,爱文字,爱旅行。公众号:四分之三的鱼。
主播:潇君,爱茶爱狗爱NewAge, 用声音传递身边的美好。新浪微博@沐芷卿。
————————
“《解密》讲述了一个奇人的故事。
——莫言
▼
欢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麦家给你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