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的父亲查出肿瘤转移脑部,我非常的痛苦。每次想到这个事情,我都克制不住自己的崩溃,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亲人不定时离去的可能性。
父亲是非常传统的中国式父亲,隐忍,不爱表达情绪,父爱也是细水长流的。前几天他突然和我提起别人的死亡,我能感受到他对于死亡的恐惧。我想让他过得更开心一点,可是我该怎么做呢?“
在刚看到这个留言的时候,我也被问蒙了,满脑子都是亲人离世之前该怎么样让他感觉到更快乐。但是在看完黄执中的回复之后,才发现这种想法有多自私。
黄执中说:你为什么一定要让父亲开心呢?开心真的有那么重要么?
人生到了某个阶段后,父亲更想要的可能是让自己深刻一点,或者伤感一点,再或者坦然一点,甚至会是麻木一点,这些所有的感觉对于父亲来说,可能都比快乐一点,更为重要。
即使父亲对于死亡是恐惧的,但恐惧,对于一个人来说,也是他面对未知,走向领悟的必经过程。
所以,请你再仔细想想,希望父亲变得开心到底是谁的需求?是父亲自己的需求?还是你自己的需求?
所以,在亲人离世的时候,如果他恐惧,那就陪他一起恐惧吧。
让他知道,恐惧是正常的。没必要为了怕给别人添麻烦,而努力的开心起来。
甚至,再仔细想想,面对恐惧的时候还努力让自己开心,岂不也是一种逃避而已。
02
网友的提问,让我想起来之前《奇葩说》里出现过的一个话题:当面对身患绝症的亲人时,我该不该鼓励他撑下去?
其中黄执中的观点很打动我,他说,亲人之间需要鼓励,但是不真正的面对死亡一味地鼓励,这样的亲人未免也太客套了。
更多的是,要把事情放在,亲人还有什么想要交代的,有什么没有完成的愿望,而不是话到嘴边最后变成了,没事,我们等你出院。
好多人一直以来都是避讳谈论死亡,连孔子都说:不知生焉知死,不愿意和他的弟子谈论生死。
疾病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儿女是砸锅卖铁也要抱住一丝微弱的希望,医治病床上的病人。
而这种久病床前无孝子的担心,说白了就是源于人们对死亡的恐惧。
我们现实中的很多病人,因为对死亡讳莫如深,生前只字不提身后事,最终却自己抱有遗憾而去,其实会给自己和家里人留下更多的遗憾。
倒不如在明知生命即将抵达终点的时候,把想说的话,想做的事交待出来,而周围的亲人可以陪他一起面对死亡的恐惧,而不是一味地让他“开心”。
其实,每一个身患绝症的人即将要去的地方,都是需要勇气的。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希望周围的亲人能够真诚的给予对方勇气,而不是善意的谎言。
最后,想分享一首很喜欢的诗,希望每个人都有坦言面对死亡的勇气。
据说,每个人都会死去三次:
第三次,是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消失,这时他才是真正的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