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凌晨,朋友群里小芸突然发了一条消息:你们也觉得我是坏女孩吗?
消息来的很突然,但群里基本都是夜猫子。
安静了片刻,接二连三有人问“怎么了”,“发生了什么”……
一问之下才知道,她失恋了。
本来嘛,谁没分过几次手,最多爱得深浅不同,痛的程度不同。但最后时间总会治愈一切。
可这次小芸的分手有些不同,她说她不是死缠烂打的人,但让她承受不了的是这个她爱过的男人,给她的分手理由是:家里觉得我年龄到了,应该找个居家的女孩过日子。
她问:居家的女孩?你的意思是我不居家吗?
他不耐烦:我不是这个意思,但你自己也清楚,说到底好姑娘不会去酒吧夜店这种地方。
这种地方?这种地方又是什么地方?这种地方又怎么了?
让她觉得悲哀讽刺的是:相处了3年的男友,原来由始至终,她在他的心里都是这样的认知。原来她去酒吧夜店就低人一等,原来在她以为浓情蜜意的时候,他却在背地暗自嫌弃她。所有的一切不过是她的一厢情愿……
“可是,老娘跟他谈的时候,他是不知道我去过酒吧夜店,还是怎么了?我又没拿着刀逼着他跟我谈,更何况,去酒吧夜店怎么了,是乱搞了还是去艳遇了?怎么就被他讲得这么不堪。”
群里的聊天视频框里,小芸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是不是我在别人眼中也是这个样子?连他都这么说我,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从没有做过不堪的事情。”
到这里,算是破案了。
突然想到陈冠希曾经说过:
无论我做什么,人们只会看到那个不好的我。这个世界不想让我做个好人。
再对比小芸,她还不曾做过什么。用她的话说“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从没有做过不堪的事情”,可别人不这么认为,这份来自爱人的不信任,和标签化人格才是对小芸最大的打击。
现在国内大环境,酒吧夜店发展越来越好,去酒吧和夜店的女孩子也越来越多。
可对于“女孩子去酒吧夜店”,大多数人还是保守认知。再加上频频发生的“捡尸”事件,更是让“去过酒吧夜店”和“经常去酒吧夜店”的女孩子被贴上了“不检点、*、坏女孩”等标签,人们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她们,从此她们就是“不适合做女朋友和老婆”的代表。
这份不认同,不仅来自于爱人,还有几乎全世界生活方式以及认知不同的人,双重的压力下,简直是灭顶之灾。
还记得16年的《我不是潘金莲》吗?
影片中的李雪莲为了撕掉那份“潘金莲”的标签,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可最终也没有澄清。
事实上,我们从小到大也被贴过不少标签,比如“笨蛋”“懒虫”“胆小鬼”……
有些尚在可以忍耐的范围内,不过一笑而之,也懒得解释。除非被反复提起,才会格外恼怒。
然而有些标签,却带着赤果果的人身攻击,比如“绿茶婊”“娘炮”……
比如小芸,比如《红楼梦》里的晴雯,被定性为“狐媚子”“勾引主子”,可实际上她什么也没做,就因为王夫人看不上她的艳丽,袭人觉得她威胁到了她的地位……所以她被陷害狼狈得赶出了荣国府。
要她说,担了个虚名,当初就应该打不正经的主意。所以她将两管青葱指甲和贴身小袄留给了宝玉。可现实里,担了虚名就要去坐实虚名吗?
那么,抽烟喝酒去酒吧,就是个坏女孩?
说到底还是偏见。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不同的生活方式,可以不认同,却不能为其定性。
尤其是来自同为女性的负面评价,这种“好姑娘是不会没事就去酒吧闲逛、喜欢跟陌生男子聊天约会的”,其实就已经在说我跟你这种没事逛酒吧撩汉的坏女孩不是一类人。
有时候男生都不一定说出这么让人难堪的话,反倒是女生用自己的教条约束着别人。别人做了自己从未做过的事,在她看来就是出格。
*作者简介:NANA,壹课内容组成员,一个每天都睡不够的熬夜狗。壹课(),全宇宙最懂大学生的公众号,一个有血有肉能*的年轻人部落,关于你想与众不同的方法都在这里。
人格是多元立体的
而非单一扁平化
今日充电推荐
新学期终于在万众期待中到来了,相信开学的前几天你也想要洗心革面,做一个牛逼闪闪的大学生。壹课君特地为想丰富自己大学生活,提升自己的同学准备了一份含金量爆棚的开学充电大礼包,相信有了这份大礼包的你一定会成为全校最出色的校友,点击下方图片立即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