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小平
师傅把一颗珠子扔进草丛,要三个弟子去找。一个弟子先找到,他兴奋地举起珠子喊:“我找到了!我找到了!师傅,是不是我的眼光最好呢?”
“你找到了你找到的东西,只能说视力好,不能说眼光好。”说完,师傅问另一个弟子:“你在找珠子时,看到了什么呢?”
“我看到了草和草丛下的泥土。”弟子说。
“你看到了你看到的东西,也只能说有视力,而不能说有眼光。”师傅说完,又看着第三个弟子问:“哪你呢,你看到了什么呢?”
“我看到了天要下雨。”弟子说。
“现在并没有下雨,你怎么看到天要下雨呢?”师傅问。
“刚才我在找珠子时,发现泥土正在返潮,所以,我断定天很快就要下雨。”弟子说。
“这就是眼光。”师傅说,“一个有眼光的人,总能看到我们所不能看到的东西。”(摘自《少年文摘》2013年第11期卷首语)
文/黄小平
“你怎么挡在我前面呢?”眼睛责问眼镜道。
“我不是在挡你,而是在帮你。”眼镜说。
“你明明在挡我,怎么说在帮我呢?”眼睛问。
“我是在帮你纠正短视和偏见。现在,你看看前方,有什么不同吗?”眼镜说。
眼镜,对于眼睛来说,似乎是一道遮挡,但它却能使眼睛看得更远更清晰;障碍,对于人生来说,似乎是一道屏障,但它却能使人生走得更远更坚定。(摘自《少年文摘》2013年第4期卷首语)
打碎的都是有形的东西
文/黄小平
大地上,一个人正在雕刻一块巨大的石头。上帝见了,问他在干什么。那人说,他正在把自己雕刻成一尊高大无比的塑像。
“你为什么要把自己雕刻成一尊塑像呢?”上帝问。
“这样,我就可以不朽了。”那人说。
“但你知道吗,有形的东西,最终都会打碎的。”上帝说。
“所以,当你像阳光、像空气、像花香无形地施惠于人,你就会在人们心中永远不朽,因为无形的东西是打不碎的。”上帝说。(摘自《少年文艺》2013年12月下半月卷首语)
文/黄小平
一片落叶落进污泥地里。禅师问弟子:“这片落叶最后会怎么样呢?”
“化作污泥。”弟子说。
禅师向污泥地里撒进一粒种子,问弟子:“这粒种子最后又会怎么样呢?”
“会生根发芽,长出一棵苗,或开出一朵花。”弟子说。
“哪落进污泥地里的种子,怎么不会化作污泥呢?”禅师问。
“因为种子内心有梦有希望,而落叶则没有,它只有一具衰败的形体。”弟子说。
禅师为弟子的参悟感到高兴,说:“是啊,只有那些失去梦想和希望的生命,才会被命运摆布和操控。” (摘自《少年文摘》2013年第12期卷首语)
一朵开在污泥地里的花
文/黄小平
一朵孤零零的花,开在一片污泥地里。
“来吧,到我的怀里来吧,我们一起同流合污。”污泥地说。
“不,我决不与你同流合污,我要改变你,让你变得美丽起来。”花说。
“相对于我,你是多么孤单,多么渺小,你怎么改变我,你又怎么可能改变我呢?”污泥地不屑地说。
很快,春天就过去了。那朵开在污泥地里孤零零的花,花瓣一片片掉落下来,掉进污泥地里,最后烂进了污泥地里。“早知现在,何必当初摆出一副高洁的样子。如今,不也跟我们一样,成了污泥!”污泥地嘲笑花朵说。
可污泥地哪里知道,花朵在花瓣掉落的同时,也把无数的花籽撒进了污泥地里。这些带着花朵梦想、希望和信念的花籽,不但没有烂进污泥地里,而且在来年的春天,在污泥地里发出了无数的花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