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滴滴乐清杀人案中,比死更让人痛心的,是有些媒体的报道
日期:2018-08-28 20:00:17 作者:炉叔 阅读:

滴滴乐清杀人案中,比死更让人痛心的,是有些媒体的报道

  “ 舆论虽有令人生畏力量,但它是由一群无知自鸣得意傻瓜营造出来的。

  文丨炉叔

  黑泽明有部电影叫《丑闻》,讲的是一位年轻画家在野外写生时,意外路遇当红歌星,便用摩托车载她去目的地结果被小报记者偷拍到一些看上去很亲密照片

  经过很多恶意渲染后,照片迅速登上各路八卦杂志头条,对女星和那位画家造成极大困扰。于是,二人委托律师去起诉那家报社,结果律师和报社负责人谈判时候对方竟然理直气壮地说:报道即使出错,读者也是喜欢的。”

  有没有觉得很荒谬。难道有人喜欢的,就代表它是对的么?我喜欢钱,是不是也可以抢银行

  一样逻辑,一样的现实,这么多年过去了,竟然什么都没变。

  8月24日,乐清女孩小赵搭乘了一辆滴滴顺风车,却没想到司机钟某却起了歹毒心肠,把她带到了一段人烟稀少山路,并在敲诈9000元后实施了奸杀。

  女孩的死已经足够让人痛心,在看到有些垃圾媒体宣传后更是让人痛心至极。

  发生这种事,竟然有人能手捧着人血馒头,大快朵颐。

  做人坏到这种地步,真的良心不会痛么?

  

  更关键的是,这样的媒体根本不在少数

  事件刚刚被报道的时候,就有不少媒体直接在新闻中用了“漂亮”、“班花”等词来形容女孩,刻意带节奏,误导读者。更过分的是,有的媒体直接放上了女孩穿着较为清凉的照片,仅仅把眼睛打了码。

  长得漂亮,穿着暴露,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很明显

  果不其然,这些无良媒体的恶意报道一经发布就在网上掀起一阵骂潮。

  还有人扒出去世女孩的微博,结果成千上万网友奔涌去她的微博主页留言:

  “下次别穿那么好看了。”

  “穿这么XX,活该被XX。”

  眼看着舆论被带偏,竟然还有媒体在采访女孩的舅舅时,刻意逼问女孩的舅舅“(女孩)性格怎么样,表现怎么样”。

  现在有人遇上了意外,难道媒体关注的不应该是事件本身么?

  恰恰是这些博人眼球的媒体,忽略重点反而大肆挖掘被害者的私生活引导网友到女孩微博把女孩的生活翻了个遍,还牵连到了女孩的家人和朋友

  以至于女孩的弟弟最终忍无可忍请求媒体删除姐姐的照片并关闭了姐姐的微博。

  家人拼了命只为了维护孩子的最后一点隐私尊严,而某些媒体却拼了命把对死者的不敬和对其家人朋友的二次伤害放到了最大。

  其实这些媒体并不关注死者,他们只关注自己文章点击率,于是他们无所不用其极地利用网友的猎奇心理,用伤害换来爆点,用文字博取关注。

  

  还记得三个月前,空姐乘坐滴滴遇害那件事么。

  当时,公众号二更食堂为了博眼球,在《托你们的福,那个杀害空姐的司机,正躺在家里数钱》一文中用了极其下流手法虚构了孩子遇害的过程,对女孩的遭遇进行了非常不堪入目地叙述

  正义没有得到伸张,血却流成了一篇篇10w+。

  用网友的话说:“他们用文字,再一次杀死了她。”

  而把这个女孩经历事情当做吸引眼球的工具的,不单单只有这一家,当时事情发生后,很多公众号都有对事件进行过追踪,获得了读者的极大关注。结果,就有人把丧事喜事来办了。

  媒体人,既然带上了“媒体”二字,就应该让事实和推理说话,而不是漂亮的修辞永远不要在公众的兴奋火上浇油

  那些停留在你文章页面的“阅读数”、“浏览量”绝不只是冷冰冰的数字,每个数字背后都代表着一个鲜活生命,都代表着一个灵魂比起噱头,更重要的是媒体人的责任感

  比起10万+,难道3万就少么?一所大学才多少人?你给他们带去的每篇文章,都有可能雕塑他们的人生价值观

  但很遗憾,即便扎根传统媒体多年的媒体人,在流量面前,都难免迷失

  80后创业者自杀离世后,前央视记者王利芬在其公众号撰写《茅侃侃的离世,掀开了创业残酷一角》一文,阅读量高达十几万,于是王利芬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发了微博庆祝:

  “这是自我本月十五号决定自己花一些时间公号以来十天取得的成果,我的微信公众号从未达到过10万+,努力皆有可能,达到目标速度比我想象的要快很多,先高兴一下。”

  更讽刺的是,她还配上了一张自己大笑的照片。

  是啊,我凭自己的本事写爆文,怎么能不高兴呢?

  可是,笑着的你们有没有想过,那些逝去的生命,在死前内心有多么煎熬。他们以为死去是解脱了,却未曾料到,还有一群秉承着“说真话”的理念的媒体人,用怎样的态度看待他们的死亡,用怎样的语言曲解他们的生命。

  很想问问,拿着话筒说话的人,为什么不能用它来传达对死者的尊重呢?

  

  自由是有底线的。

  媒体人既然走上了这条路,就应该明白自己担负的责任作为走在热点一线的人,更多时候,媒体代表了群众的眼睛。如果媒体手中正义、善良天平倾斜了,一味将眼光放在制造爆点身上,那这个社会还有谁会真正关注到受害者利益

  记者不仅要对事实尊重,还有要有对人性怜悯

  今年上半年,“寻找汤兰兰”五个字突然在各大网站疯传,几家大媒体,几乎在同一时间发布了“让汤兰兰站出来”的文章。

  别的不说,光看他们用的标题——“让11人入狱”、“可能是冤假错案”、“不能就这么失联着”,不知情的人还以为这是多么十恶不赦的人冤枉了自己的亲戚

  结果细细了解下来,才发现汤兰兰从2000年到2008年,6岁到14岁期间,遭受了包括自己亲生父亲在内的亲戚的性侵,甚至还因此怀孕,而她的亲生妈妈,不但没有帮她,还眼睁睁看着她一次又一次陷入魔爪。

  汤兰兰之所以失联,是因为警方帮助这个可怜的女孩逃脱原生家庭梦魇希望她以后都不会再碰到这群禽兽般的亲戚。

  但是,这几篇新闻报道,再一次将她推到风口浪尖

  原因就是她的母亲出狱后,想营造声势翻案,便联系了很多媒体。甚至还贴出了汤兰兰未打码的户口页,以及放出一些所谓的录音,妄图证明汤兰兰在这个案件中有所隐瞒意图引导网友认为这个案件可能是冤假错案。

  而这些媒体,在缺乏事实考证的情况下,竟然就把汤兰兰的所有个人信息公之于众

  这算什么媒体?

  这个社会最可怕的不是随便说话的人,而是手里握有话语权却不懂敬畏的人。

  他们明白一切,也能影响一切,却妄图用自己那点力量将一切有价值事物变成他们的卖点

  他们拿着决定生死诛罚的话筒和纸笔,没有带给人力量,却引导人们寻找黑暗,用一桩又一桩莫须有的丑闻,制造恐慌

  幸好,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汤兰兰事件后,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经过几个月的走访与再审,维护了原审,狠狠地打了这些无良媒体一个响亮耳光——人血馒头再好吃,也没有真相具有说服力

  幸好,有人在编造谎言的时候,更多人在拆穿谎言。对真相没有敬畏的人,最终都被真相踩在了脚下。

  就像马克吐温说的:舆论虽有令人生畏的力量,但它是由一群无知的自鸣得意的傻瓜营造出来的。

  这个社会,不是傻瓜能支配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滴滴乐清杀人案中,比死更让人痛心的,是有些媒体的报道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