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小语
枞川夜雨映美景,文乡贤才相聚欢。华章连篇方显文章之府底蕴,辞赋唱和尽著诗人之窟风流。或曰:天生桐枞文乎哉?快哉此问!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而后知,习而成性。不信?请去看看惜阴亭、洗墨池……为此,我们特开“墨池书影”栏目,倡导多读书,读好书,交流读书心得,互促共进。以使文乡平台更加绚丽多彩,文乡文脉源远流长。
诚望乡贤踊跃赐稿
(西岩 撰)
案头,有一老一新两本书。一是《苏东坡传》,一是《明朝那些事儿》。摆在那里,有相当的时日了。心气浮躁,无由去读,也不想收拾。放在那里,很好。小官僚的几案上搁几本书,以盖铜、俗二臭(注意,请千万读:xiu),文气。
荐书的朋友要交流体会,俺坦承尚未开卷。问为何不读?戏称,俺蒙别人可以,被别人蒙了,未免太寒碜。他以书是文化的结晶相争。俺则举他津津乐道的“明朝那些事儿”还他:以现代人的观念去套古人的那些事,可信么?有劲么?好玩么?他退而守,略略进,说:你读《苏东坡传》吧,兴许合你的口味。好心好意俺得承受。中,潜心静气读《苏东坡传》。
此书可读。林语堂比时下的一些戏说历史的家伙们要实诚得多。毕竟是大家。他有“合理”想象,也有顺着事物的发展逻辑去推测。但总不离史实。许多故事的描述,大多以介绍历史背景为主。把想象的空间留给读书的人。人物的言行基本上都有可考的史籍文字记载支撑。张振玉翻译的文笔极佳,文字的优美往往让俺击节。文化气息极浓。
可能您要奇怪,既然如此,为何还要说:文化,就是蒙人?耸人听闻吧!其实,这不是俺玩什么噱头,是俺读这书后的体会。请您容俺略略说说。
《苏东坡传》中讲了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说宋嘉佑二年(1057年),苏东坡进京应考,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论述“赏忠之时,宁失之宽厚,在罚罪之时,当恻然有哀怜之心,以免无辜而受戮”时,他写道:“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以论证明主贤君的用人之道。但主考之一,大儒梅圣俞阅卷至此,对有关尧与皋陶这段对话的出处毫无印象。若提出质疑,怕错在自己。作为主考官竟然不识典籍。揣测苏东坡言之凿凿,当有其出处吧?便取为进士第二名。过后,梅圣俞心有其结,问苏东坡:“尧和皋陶这段话见于何书?”苏东坡说:“杜撰的。”梅圣俞大惊。苏东坡坦然的说“帝尧之圣德,此言亦意料中事耳。” 可见,文化厚重如东坡者也拿文化蒙人,且是蒙最有文化的人,还能蒙一个进士当当,从此跃上了仕途。想想今朝论文作假,科研数据胡掰,原是有渊源的。不禁一叹。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当团练副使。当然,主要是政见分歧所致。于此,林语堂有极详尽的记叙。俺想说说另一本小说《警世通言》中关于苏东坡被贬黄州的故事。话说当朝大宰相王安石,因为悲秋,写了一首《咏菊》的诗稿,其中有:“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两句。苏东坡认为菊花开于深秋,其性属火,敢与秋霜鏖战,最能耐久,随你老来焦干枯烂,并不落瓣。以为王安石在蒙人。因此,自作聪明的依韵续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本来,王安石就是以有文化自居,用学识来唬人的。没想到狂妄的苏东坡又以伪文化来蒙真文化。就不动声色的把狂妄小子贬到黄州,去见识秋风吹落满地金的真黄花。这可算是文化就是蒙人的连环蒙了。
不过,还没有到此为止。小说毕竟是小说,真正的“吹落黄花遍地金”的故事见于《西清诗话》。是这样记的:王安石写了一首《残菊》“黄昏风雨瞑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欧阳修读了之后,笑曰“百花尽落,独菊枝上枯耳。”又戏曰:“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看。”王安石回道:“岂不知《楚辞》‘餐秋菊之落英’,欧阳几不学之过也。”可能是小说家认为苏东坡曾经有过经典的蒙人案例,干脆,把这个公案按他头上得啦!没想到,文化大家的苏东坡,又被晚生几百年的半瓶子醋冯梦龙蒙了一回。哦,需要说明的是,“东坡”之名,是到黄州以后才有的。在这以前就喊他“苏东坡”也属蒙人。
再回到《苏东坡传》书内。林语堂在第二章“眉山”中写苏东坡的爷爷,“老人不识字,但人品不凡”。同样在这一章里,林语堂写苏东坡的叔叔考中了进士,京城的报子飞马来报喜,老头“拿起喜报,向朋友们高声宣读……”。林语堂写这本书的时候,用的是英文,俺看不懂原书。不知是否错在起点。可张振玉是翻译大家,经过他字斟句酌的翻译过来的大家的作品,出现此等情况,真的不知道是张振玉被林语堂蒙了还是张振玉无意中在蒙我们。
话说得差不多了,扯点题外的。记得当年奥运会的盛大开幕式上,老谋子导演了一曲击缶,好评如潮,俺看也是。据说要不是那BOB的洋导播瞎蒙,俺们在电视上看的开幕式会更震撼。这回是俺们被洋文化背景的家伙给蒙了!不过,开幕式是不错。只是要说那就是中国的悠久文化体现,恐怕文化深的难认可,文化浅的还没搞懂。就说那个缶,在俺的浅薄知识体系里,一直认为是个瓦罐子,好像史记里《廉颇与蔺相如列传》里有。不知道到了张艺谋那里,就那么经敲耐打?
文化,呜呼哀哉!
补缀:俺没文化,只是偶尔附一下庸,没想蒙人,说点实话而已。
--END--
来源:文乡枞阳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版面编排:小小盒子
作者简介王志怀,笔名西岩,会宫毕山人。
一九七六年入伍,从军三十年。
自言:写博(作)如同散步,
文乡书评|这是一条河
文乡诗苑|秋风,轻轻拂过西岩(组诗)
文乡情怀|老 屋 逝(小诗并序)
文乡写真|走进洼里即终南
文乡诗苑|【组诗 七首】请你听我唱情歌
文乡盛事|这个端午,在辞赋中品味“枞阳之美”
温馨提示:凡在文乡枞阳微信公众平台刊载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平台与作者共有。本平台享有作品处置权。作者投稿本平台,即视为同意。感谢您的认可及支持!▼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把时间交给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