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晚睡”☞点击右上角“...”☞点击“设为星标 ★ ”
本文作者 | 晚睡
1
比如前几天,河北邯郸市的一位网友到区民政局领结婚证,工作人员在办理完手续之后,发给了她一本名为《家和万事兴》的红色小书。
开始她以为是帮助新人尽快适应婚姻生活的那种新婚手册,结果翻看下来,发现完全是打着“伦理道德,治家之道”的旗号,实质却是“歧视女性,挑战医学常识”。
看过书中的奇葩言论,我不禁怀疑,“今年到底是2018,还是1918?”
大家也可以一起跟着开开眼:
▲“姑娘要多干活 少花钱 别嘴馋”、“姑娘要自重 、自爱,露腿露胳膊是作贱自己”
▲“病是因为有过 ,都是自己招的,死都是自己作的”
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的工作人员对此事作出回应,称这些书是有人捐赠的,捐赠人是谁,所属机构和联系方式他们均不清楚。
他们认为这本书的内容是宣扬传统文化,让双方孝敬老人,做好夫妻儿女的,应该对新婚夫妇有帮助,所以进行了免费发放。
这种解释当然无法平息网友们的质疑,别说女人无法接受这些观点,就算男人都无法忍受其中的愚昧和荒谬。
目前事情的最新进展是民政局承认确有部分不当内容,对网友致歉。同时对剩余的16本册子进行了封存,已经发放出去的予以追回,并责令相关人员停职配合调查,将视情况作出进一步严肃处理。
应该说,相关部门反应还是很快的,值得表扬。但为什么是曝光之后才发现问题,进行整改,而在此之前,工作人员却连如此荒谬的论调都没有基本甄别能力呢?
像这种应该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东西,不是应该翻一翻就马上明白了吗?
2
一位有着妇女联合基金会传统文化公益讲师、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等诸多头衔,号称是“女德文化研究学者”、“女德与礼仪资深专家”的丁璇女士受邀在九江学院演讲,结果被网友发现她灌输的完全都是封建社会三从四德的那一套。
比如,女人必须从一而终,无论男人是酗酒还是家暴
比如,如何做一个好媳妇
比如,遇到家暴要忍让
比如:男人是天,女人是地,女人永远翻不了天
她的言论还包括:
“三从四德没有禁锢女人,都是教女人怎么才能做一个好女人,你怎么样做才能保证家庭和睦。”
“希望女人和丈夫发生矛盾时,不要动辄出手,要低下头,想想为什么会这样,一切都有因果报应。”
都什么年代了,即使没受过教育的三姑六婆都未必能说出这样愚昧的话,可丁璇作为官方认可的女德文化研究者,已经受工会、妇联、院校、企业和民办等组织的邀请,在全国义务巡回演讲几百余场。
在被质疑之前,她的讲座视频和文稿网上一搜一大把,内容远比在九江学院更加离谱。
我们不害怕个别人的思想落后,可利用自己的官方身份,在公众领域公然传播陈腐的封建礼教思想,却长期问人问津,这种现象揭示了一个可怕的事实:社会有一种主流倾向,正在努力阻止女人的独立。
3
我注意到,在邯郸民政局发放的小册子中,专门有一章是写“如何当好姑娘”,教导女人应该少花钱、多干活、别嘴馋,要不争不贪,贤惠孝顺,要做家庭关系的润滑剂。
虽然我没看到这本书的全部内容,但我极度怀疑这本书是否还有“如何当好丈夫”这一章,即使有,大概也不可能有对女性的这些束缚。
这是社会的常态了,几乎所有假借传统文化为名,大推封建礼教的理论,最终都落在对女性的歧视和压榨之上,强调女性和男性之间的附属关系,却对男性应该履行的职责和义务,避而不提。
一般说来,对女性的歧视有两种,一种是极度的压制,贬低女性存在的意义;另外一种则是极度的赞美,把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的作用无限放大。
很多人知道反对前者,却不知道后者也是歧视的一种。把一个家庭的和谐幸福都维系到女人身上,让女人单方面地理解男人、教导男人、顺从男人,这本身就是没有将男女看成是一个公平主体的表现。
我同事结婚那天,婆婆拉着她的手,十分亲热地说,“我把儿子交给你了,以后就由你来照顾他了。”然后就是一大堆的叮嘱,她儿子爱吃啥,不爱吃啥,每天几点睡觉,几天换一次衣服,洗澡要记着给拿浴巾,否则自己记不住……
我同事听得脸越来越难看,我们也是一脸黑线。家庭是两个人的,夫妻之间应该互相照顾,哪个女人愿意一结婚就接手一个大儿子,过上当妈的日子呢?
可悲的是,生活中很多女人就是这样的命运,结婚之后,马上从小娇妻变成了老妈子,唠唠叨叨,婆婆妈妈。要管孩子,做家务,还要监督男人的个人卫生,洗澡、换臭袜子、铺床叠被这些事。
大把的中国男人都是家务白痴,很多所谓的好男人也只管外出工作,轻视家庭责任,仿佛这个家就是女人的,仿佛地会自己干净,床会自己铺好,饭会自己跳到餐桌上。
而女人哪怕是自己也要上班赚钱,大半的家务也是她们来承担。男人有各种理由逃避自己的责任,“我不会”、“男人做家务丢人”、“别的女人都能干,怎么就你事多?”
女人的苦恼得不到理解,因为主流的宣传都是在歌颂贤妻良母的伟大及必要性。这就是捧杀,捧着捧着,就杀你吃肉了。
4
她们和男孩一样,求学、成长,憧憬着自己的未来,相信自己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
在一个班级中,学习好的大部分都是女生,老师们更喜欢让女孩做班干部,因为她们更成熟,办事更靠谱。
她们骄傲地长大。
当她们和男人一起走向社会,第一个面临的不公是就业歧视。
很多企业堂而皇之的拒绝招生女生,有的虽然不明说,但暗中PASS掉女生。
女性在职场上的上升空间有限,头上顶着透明天花板,看不见,却实打实地阻碍着女性的提升。在男女相同的能力和资历下,绝对是男人优先升职。
女人看重事业,就是不顾家庭的女强人,男人看重事业,就是有责任感的表现。
第二个面临的不公就是剩女歧视,女人只要年龄大一点还没结婚,就仿佛成了罪人,家里的社会的,各种压力纷纷涌来。
比如之前有位28岁的女博士,在攻读博士期间,前男友表示不理解,选择分手。
但博士的亲妈却十分支持她的选择,称有魅力的女人永远不愁嫁,分手不是啥大事。
这条新闻本身其实没什么奇葩的,但看看下面的评论,你会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满满的对女性的恶意与歧视扑面而来,即使你是一个28岁的博士,只要没嫁出去也是烂茶渣,长得不好看再读博活该晚景凄凉。
而一旦结婚之后,会发现更多社会对于女性的不友善。
为什么女人要承担大部分家务?
为什么带孩子一定是妈妈的工作?
为什么总有人觉得家暴不是个多大的事?
为什么离婚后大部分都是单亲妈妈带孩子?
……
很多中国女人是结婚前活在新社会,结婚后却活成了旧社会。
5
中国女人一贯都很重视自己的婚姻,甚至把结婚提升到人生的第二次投胎这个高度上,但只有在结婚之后,才能更深切地感受到生活的艰难,社会的不公,以及男人们并无想象之中那样方便依靠。
婚姻没有变成一枚拐棍,反而成了女人人生的修炼场,给本来平顺的生活带来了更多麻烦、更多负担、更多挑战。
这是残酷的事实。
所以有些女人说,“天天看你写的这些,都不敢结婚了。”
我倒不觉得这是坏事,认清女人在婚姻中的劣势,不是为了不结婚,而是为了降低对婚姻的天真幻想,理智选择适合自己的人。
不要以为不结婚压力大,躲进婚姻就可以逃避现实。请相信我,缺乏实力的姑娘们,草率进了婚姻之后,日子只会更难过。
女人能否活得精彩,和男人关系不大,和结婚关系也不大,只看女人能否有足够的力量冲破世俗的束缚与压迫,做了自己最想要做的事。
结婚与不结婚,都要努力活得精彩。
-END-
近期相关文章推荐
▽
为什么有的女人离不开渣男——因为忍了渣男的苦,就不用受独立的罪
关于本文
作者:晚睡。作家、情感分析师,江湖人称晚睡姐姐。代表作《晚睡谈心》《帮你看清已婚男人》《你配得起更好》三本畅销书。
原创公众号:晚睡(wanshui01),这里是与你一起侃八卦、讲故事、聊情感,帮你发现你自己的平台。
在这里,用文字引领你与更好的自己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