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晚睡”☞点击右上角“...”☞点击“设为星标 ★ ”
本文作者 | 晚睡
1
临安考生小兰(化名)是个复读生,去年因为分数不够,她没有考进自己心仪的某传媒大学,所以下定决定又读了一年。
复读的压力有多大,同学们都能体会。今年成绩出来了,她很满意,认为一定可以实现梦想。
但同学们的通知书已经陆续来到,她却一直没有查询到自己的录取结果,而且还发现比自己分数低的考生竟然被该学校录取了。
她向学校招生办咨询,校方反馈的信息是她申报的是服装表演专业,这个专业性质比较特殊,还需要参加专业科目面试,小兰只有笔试成绩,却没有如期来参加面试,根本不可能被录取。
听到学校的回答,小兰懵了,自己明明申报的是表演专业,填报完还截了图,不可能弄错啊。
为了搞清楚原因,小兰申请到省级教育考试院查询。工作人员发现,系统显示小兰第一次填志愿后,又于第二天下午登录了填报志愿账号,修改并提交了新的志愿。
“我填完之后就再没登过这个系统,肯定是有人恶意篡改的!”小兰当场气哭了,家人陪着她报了警。
经过警方的侦查,偷偷篡改她志愿的,竟然是她的同窗好友小柯(化名)。
小柯也是复读生,两个人都对表演和配音感兴趣,经常在一个微信群中交流。在这期间,小柯获知了小兰的身份证号、准考证号以及登录密码。
而小柯这么做的原因却令人出乎意料,他不是嫉妒小兰考上了心仪的学校,而是自称好心办了坏事,“我这都是为她好呀,以她的能力上这个大学真的太可惜了,我希望她这次录取不了再复读一年,可以上更好的大学。”小柯话语中还流露出很委屈的意思。
那为什么之前不征求她本人的意见呢,小柯说,“我怕她会犹豫,就偷偷帮她改了。”
自己的好友明知道自己的理想,却在背地里做手脚,将自己一年的心血和努力一笔勾销,我估计小兰此刻一定希望自己从来都没有交过这个朋友。
小柯这样完全没有边界感的人真可怕,他以为自己是朋友,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干预别人的生活,有资格决定别人的命运。
2
小兰报警后,案子被交到检察院。小柯一看自己可能受到刑事处理,一下子害怕了起来,哭着说,“真的没有别的原因,我都是一片好心……”
出于对两个年轻人负责的态度,检察官在案件审查期间,联系了公安机关和教育考试院,给小兰争取到志愿补录的机会,使小兰最终顺利进入了心仪的大学和专业。
最终,鉴于被害人小兰受到的损失得到了弥补,而嫌疑人小柯是出于自认的好意犯下错误,事后有所悔悟,检察院对小柯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但这从另外一个侧面上,也能看出社会上对于“好心办坏事”的人和思想,还是很宽容的。好像只要是好心,就可以淡化行为的恶劣。
正是这种宽容,纵容了人际关系的错位,造成了很多人缺乏边界感。
为什么好心就要被赦免?而恶意就要遭受惩罚?可所谓的好心与恶意,都完全来自于个人一方的辩白,就那么值得相信吗?
事实上,无论是好心,还是恶意,随意侵犯公民的人生权利,对当事人的伤害都是一样大。
3
在高考期间,还有这样一个新闻:家住泉州的辛迪加,已经30岁了,又要参加一次高考。
这个新闻的点不在于她30岁了还高考——比她年龄大的考生有的是,而是她早在八年前,就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所211高校,算是名副其实的高材生。
她再次参加高考本是无奈之举,因为她妈妈不希望女儿离家去外地工作,为此偷偷把她的毕业证藏了起来,这一藏就是8年。
这是她妈妈一贯的作风,她妈妈性格强势,从女儿小时起,就说一不二。 “她让我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让我做什么就不能做什么”。
要求辛迪加毕业后一定要回家工作,辛迪加没听她的,在外地找了工作,她就拒绝寄毕业证书,只有在老家泉州面试,她才会把毕业证书给女儿。
有一年,辛迪加准备考研,她妈妈竟然也不把毕业证书给她。
平时她也会干涉女儿的业余爱好,比如不让她跳舞和化妆。
今年并不是辛迪加第一次参加高考,2014年,辛迪加边做兼职边准备重新高考,由于精力有限,她考的并不理想。
控制欲强的妈妈真的如此令人恐惧,8年了,女儿就业最好的时光都在和妈妈扯皮中度过了。
值得庆幸的是,辛迪加始终没有屈服于妈妈的控制,她宁可再走一遍高考之路,也要把命运重新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知道辛迪加的妈妈看到她的举动,会不会进行自我反思,反思自己做得太过分了。
不过一般来说,这样的父母都不会觉得自己有错,有错的永远是孩子不听话,而自己干预孩子生活的理由责永远是那不容辩驳的一个,“我还不是为了你好。”
4
从小长到大,相信每个人都听到过无数遍的“我都是为你好”。
但仔细想想,是不是每次听到这句话时,都是对方想要控制、操纵、干涉、压制、挑剔我们的时候?
比如做丈夫的从来不表扬自己的妻子,不停地挑剔和责备,妻子不满意,丈夫会说,“我都是为你好”。
做父母的丝毫不尊重子女的感受,处处一言堂,干涉子女的正常生活,遭到子女反抗时,也会说,“我都是为你好”。
做朋友的超过了朋友的本分,代替别人做决定,干预别人的选择,也总是用“我都是为你好”来为自己辩护。
喜欢将“我都是为你好”挂在嘴上的人,都是一些潜在的控制狂。他们根本不在乎对方是否真的满意被这样对待,只是用“我是为你好”作为幌子,这样可以在不引起对方警惕的情况下来满足自己的意愿。
现在我几乎对这句话形成了条件反射,一听到就会反胃。这句话本身没问题,但被太多人滥用了,把它变成最虚伪的一种告白。
如果被这句话麻痹了,等于是纵容一个人在自己的生命中长驱直入,把自己变成傀儡和宠物。
而真正为我们好的人,反而不会说这句话,他们了解我们的需求,尊重我们的人格,会为了我们的幸福默默奉献。
导演马丁·西科塞斯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种力量你需要去对抗,一个是金钱,它无处不在;一个是围绕在你身边的人,而你需要知道什么时候接受他们的批评,什么时候对他们说NO。”
批评与好意一样,都是需要挑选和警惕的。我们既不能屈服于所有的批评,也不能接纳所有的好意,一切来自于外界的声称“为你好”的行为,都要经过我们自己的头脑来筛选一遍。
接受能够接受的,拒绝无法认同的。
-END-
近期相关文章推荐
▽
你过得不好,就是因为你不够“坏”
晚睡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关于本文
作者:晚睡。作家、情感分析师,江湖人称晚睡姐姐。代表作《晚睡谈心》《帮你看清已婚男人》《你配得起更好》三本畅销书。
原创公众号:晚睡(wanshui01),这里是与你一起侃八卦、讲故事、聊情感,帮你发现你自己的平台。
在这里,用文字引领你与更好的自己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