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8/16
作者/贪欢
前段时间,很多高考结束的粉丝会和我聊天,有的是觉得成绩不错,告诉我一声,共同庆祝,更多的是不满这次的成绩,在上一个不符合自己期待的大学和复读之间来回犹豫,希望我能以过来人的身份帮他做一个抉择。
每次我都是这样同他们说的:
“十八岁的我如果高考成绩一塌糊涂,肯定会选择复读;但二十一岁的我回过头去看,觉得没必要,年轻的时光最不值得被浪费,去哪里上大学不过就是去和一座城市发生关系,比起学校,更重要的是待在你爱的那座城市。”
纵然如此,他们绝大多数还是选择了复读,因为,“可以多一些城市的选择”。
我想他们是对的,其实所谓过来人的规劝很多时候不过是一场心理安慰,即使你走过我来时的路,我淌过你未曾遇见的坑,但当我把这些坑毫无保留地告诉给你,希望你能走远路绕过去时,你依然会毫不犹豫地重现我当初的选择。
因为年轻,所以是宿命。
其中有一个姑娘,她今年已经20岁了,这次她的第二次高考,成绩还不如上一次,她说,还想再试一次,但又很怕下一次的成绩更差,到最后徒劳无功。
她第一次高考可以上普通的一本,她不愿意,这一次,可以上最好的二本,她也不愿意。
她说,早知如此,当初就不复读了。
我接过她的话,告诉她,“如果你要我说,那么我也劝你不要再复读了,我不担心别的,我怕明年的你重复现在的话,而且更难过,更后悔。”
她说可是我没有不努力啊,这一整年来我每天都是一点睡五点醒,为什么我不可以拥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傻姑娘,这世界上哪来这么多天道酬勤,若真如此,那么应该人人都相爱,事事都顺心。
初中的时候我过得很糟糕,五门考试三门不及格,天天哭着问我妈为什么不能从初中就分文理科。到最后中考,不出所料地考得很砸,只能从市重点离开,到区重点去上高中。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拿到一副好牌,而在于如何打好一副烂牌。
那时年纪尚轻,只觉得她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矫里矫情的,之后数年,总想起这句话,恍然觉得深刻。
如果说我们要做到某事,需要足够的天赋和勤奋,那么即便我们付出了超量的勤奋,依然有可能面临天赋不足的情况,只是绝大多数人,宁愿承认是自己不够努力,也不想承认是自己没有天赋。
可是,会不会是你一直没有发现自己真正的天赋呢?
如果你始终执迷于一件可能不会有结果的事,那么无形中,或许就错过了和自己的天赋相遇的机会。
应该都会有擅长的地方吧。
有的人擅长学习,学生时代就特别光宗耀祖;有的人擅长赚钱,可能走上社会就会有万人吹捧;那么肯定也会有人擅长做饭、画画、写作、拍照等等很多事情,总有一方领域,是你可以自我认可,也能被他人认可的。
那么对你我来说,重要的不是在条条框框里束缚自己,如果努力还做不到最好,就不断地逼迫自己。而是应该寻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领域和天地,在那里你的成绩不被现实俗念所考量,但凡你的创作,皆为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