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二毛私人微信,长按二维码可以添加,看更多分享。特别提醒:已经有钟二毛任何一个私人微信的朋友,请不要重复添加。因为分享的内容是同步的、一样的。
文:钟二毛
人都有沮丧到爆的时候:吃尽苦头不算还被人夺爱、受尽委屈不算还遭人暗算、前功尽弃不算还背上一身的债,关键你还十分无奈。
怎么办?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所以,沮丧的时候,人的下意识是反抗:要么行动起来去报复,要么四处找人倾诉。
行动起来去报复,效果会如何?我们每个人都看过武侠小说或者电影:某个角色,家父被杀或者娇气被辱,于是乎,他哭着喊着去报仇,结果人一出门就被打趴了,或者失手了。所谓“有勇无谋,匹夫是也”。
生活中,没有那么多行动上的报复,更多的是语言上的发泄:四处找人倾诉、控诉、抱怨。
感情失恋了、职场失意了、计划失算了、理想失落了,心情那个沮丧啊。于是有人不管是深夜还是凌晨,不管是工作时间还是周末,不管人家是独自一人还是跟家人在一起,拿起电话一通吧啦吧啦、对着微信无数个60秒语音。事情的来龙去脉、前传前史,事无巨细、滴水不漏、“娓娓道来”,还重复多遍。
这算好的。有人不仅希望你成为一个全世界最安静的倾听者,还希望你和TA共频率。TA会控诉、抱怨,甚至是泄愤。这一类,那就不是“娓娓道来”了,那是轰炸机!分贝一定是高的,人一定是要骂的,脏话是少不了的,最后嚎啕大哭也是极有可能的。你,不停地附和TA,也是必须的。
这也还算好的。最可怕的是这类人:光电话里说还不够,必须得见面说。于是,半夜了,TA在某个酒吧里,满嘴酒气,把你叫出来,搂着你、抱着你,边说边哭边准备吐出胃里翻滚的酸液。
我们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这样的不堪。有时候,我们是发泄者,有时候我们是承受者。结果,都一样:糟心。发泄者,成了人见人厌的“祥林嫂”。承受者,感觉自己交错了朋友。
一定会有人反驳:这没什么呀,朋友,就是用来倾诉的嘛。这理由貌似成立,其实是对友情的一种误解。友情不代表零距离、负距离。哪怕是人间铁哥们、中国好闺蜜。真的友情也是有距离的,而且恰好是这个距离让友情变得美好、长久和牢固。越是珍重友情,越要尊重距离。尊重距离就是尊重朋友。
显然,找个朋友来倾诉,是需要分出时机、场合、轻重的。这时候的倾诉和倾听才是默契的、有效的、能排忧解难的。
生活中,还有一种语言上的发泄也要警惕:TA不找朋友叨叨,但在朋友圈里叨叨叨。确实,从某个意义上说,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是私人领地,可以“我的地盘我做主”,但是一个人习惯性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始终不是个好事。谁都不愿意打开朋友圈看到你的牢骚、骂娘和诅咒。
人都有沮丧到爆的时候。在我看来,最好的办法是,先安静独处一会,让自己心情平复下来,理清思路、能过去则让它过去,不能过去另想办法冲过去。即使有值得信任的朋友,也别着急诉说。很多时候,时间会让觉得诉说已是多余。取而代之的是,找到朋友聊点开心的事。
二毛原创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