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在魂淡君的蛊惑下,同事到宠物店订了一只布偶,花了大半个月的工资,正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铲屎官。
为了恭贺他喜提新猫(yì pín rú xǐ),我请他去看了《西虹市首富》。
电影散场之后,他打开手机,看见屏幕上的小猫照片,忍不住抽了自己两个耳光,说你个赔钱货,接着又往购物车里添了两袋进口猫粮。
吃饭的时候,他就着一口免费茶水问我,咱们啥时候能一夜暴富啊。我说我也想知道啊。
两个加起来刚年满半百的人对视,长叹了一口气。
我说,赶紧打电话问你爸,家里有没有台湾的亲戚。毕竟在电影里,沈腾饰演的王多鱼就是靠一笔海峡对岸的遗产致了富。
他说早问过了,他们家世代务农,一辈子没人出过省。他是他们村唯一的大学生,也是不远万里,来大城市讨生活的不肖子孙。
我说村里好啊,现在农村户口多难,一朝拆迁,不知能造就多少百千万神话。
小时候上学,每次在课文里看到《愚公移山》,他都会潸然泪下,拆迁是不可能拆迁的,这辈子都是不可能拆迁的。
em……打扰了。
那么,我们现在还剩下什么致富手段?
同事说他之前投的P2P爆了雷,几个月的积蓄没追回来,生活就像被火山灰掩埋之后的庞贝古城,不敢再轻举妄动了。
我问他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养猫?他说他养的是招财猫。
好像也不是没有道理……
他想起我在学校时写过几个剧本,建议我趁没忘光,捡起来。如今影视行业(主要是指票房)一路高歌,参加个创投会,卖个百八千万的。
我向走上“职业编剧”之路的前大学室友打听,他说一个编剧,从四级评到一级,至少二十年。也就是说,我现在开始写,顺利的话,五十岁之前,能在这个行业站稳脚跟。
我问他,那现在钱怎么来?
他丢给我一张表情包。
我质疑他一个文科生压根不懂这个。
他回了我四个字,“勤能补拙”,就没再理我。
同事说他养猫还有别的打算,他在着手一项网红养成计划,争取在一年之内,把他家的布偶打造成社交网络上的名媛,不输什么端午、狐狸、馒头、瓜皮……
之后接广告,制作周边表情包,线上线下见面会,卖撸猫券,什么走秀代言,商用展览,能吃则吃,百无禁忌。
就像养个小童星,人在家中坐,财从天上来。
他问我如果这条路走不了,还有什么招?
我们可以发起一个众筹亿万富翁的项目,全国每人平摊一块钱,一天就能造出一个亿万富翁来,一年就能创造365个。再按照一家3到4个人来分,大约10万年后,我们国家,每个家庭都能诞生一名亿万富翁。
文案我都想好了:
小时候
我们都这么幻想过
如果全国上下
每个人给我一块钱
我就会变得很有钱
接着,同事手机响了,一条银行发来的余额变动短信,数字不足三位,提醒我们继续回到残酷的现实。
吃完饭,同事捏着自己身上日益壮大的肚腩,想起《西虹市首富》里的“脂肪险”,幽幽地叹息说,如果在电影里,我是不是也该有两个学区房了?
脂肪险:减肥成功可以变现
唉,突然觉得自己好社会,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这么喜欢谈钱了?
明明我们小时候也不差,生活费一天五毛,简简单单,平平淡淡,小卖部里几张水浒英雄卡,就能承载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大的波澜。
他本来觉得家里有几亩地很保险,可如今谁也不能指望着坐地生财了。
同龄人纷纷外出务工,节省家用,而他考上大学,还花着家里的钱。并且为了办理助学贷款,他必须用各种材料证明自己的“穷人”身份。
最近有件事,让他很不是滋味,有平台被曝光售卖山寨假货的时候,他立刻想起了“消息免打扰”的家人群。
那些刚学会网购的亲戚,都曾以为是正品,辗转多群,争相血拼,还到货品底下留言“感恩有你”。
更辛酸的是,亲戚有时明知道是假货,也会乐此不疲,只要食品药品别造假就行。
真不知道拼多少才算多。
归根结底,还是政治课上的考点: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们缺钱。
如果有钱,我们可以不必再蒙着眼睛购买假货,不必用它们来假装美好生活。
如果有钱,我们可以不必因为生病而惊惶不安,不必担心吃不起药。
如果有钱,我们可以放心对大部分职场上的性骚扰说“No”,在借助Me too之前,不必因为对方当时是上级而忍气吞声。
与其说我们爱钱,不如说我们爱的是钱给我们带来的那份安全感。
童年时,我们生活在家庭的庇佑中,有家就有一口饭,我们所需要的,也都一一备齐。
我们之所以觉得钱不是那么重要,那是因为经济的压力,有人分担。
长大后,我们从家庭逐渐独立出来,父母再也无法给你托底,我们一旦坠落,底下不会再有气垫了。
我们需要在自己身上,独自复现一个家庭几十年积累的安全感,这个过程漫长而艰难。
李易峰主演的《动物世界》,其实也就是成人世界,这个世界和《我不是药神》一样,都是一个缺钱的世界,缺钱的世界极度缺乏安全感。
电影《西虹市首富》里一夜暴富的王多鱼说,“钱是王八蛋”。
如果有钱,谁不想说这句话?
有钱可以为博美人一笑,点燃全城的烟火,拉走北极冰山,包下广告牌,冠名电视节目,让王力宏来家里专场唱歌……
我们对暴发户嗤之以鼻的同时,又不由得暗自羡慕暴发户的“底气”,他们不知道可以规避多少生活里的风险,获得多少生活中的便利。
换而言之,我们都讨厌贫穷。
他高考也写过类似的作文,在词汇贫瘠的年代也说过,“贫穷是一笔财富”之类,但他写下的一切,只是他对现状无力改变的自尊心。
他懂那个写《感谢贫穷》的女孩,如果再不热爱生活,我们还能做什么?
难不成要她写作文时,像胡安·鲁尔福那样,写一篇名叫《都是因为我们穷》的小说,一丧到底?
那些对此事津津乐道,替大家鼓吹“贫穷”的人,无疑比灭霸还虚伪。
灭霸至少在《复联3》里打完响指之后,放弃一切,日出日落,归隐田园。
而那些尸位素餐者,高唱完“清贫”的颂歌,依然饱食终日,丝毫不会放弃现在优渥的都市生活,为自己换取一笔他们口中关于“贫穷”的财富,他们“清高”得很安全。
同事说他真想对这些人说,对于“贫穷”,惟独那个女孩有资格说“感谢”,你们没有。
我们今年二十五,我们没有钱,但有梦想。
我们的梦想很简单,简单到只有四个字,“一夜暴富”。
oul@soulapp.cn
(调戏我的就不用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