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柴扉旧事(45) 我的军中领路人之周广庭(2) | 张国领专栏
日期:2018-07-28 20:01:50 作者:作者作品 阅读:

柴扉旧事(45) 我的军中领路人之周广庭(2) | 张国领专栏

  柴扉旧事(45)

  我的军中领路人之周广庭(2)

  张国领

  在六团报道组的日子里,与在连队时相比,我成了“自由人”,想去哪个连队采访说走就走,想去报社送稿说走就走。因为我的直接领道周干事完全信任我,我请假他都批准,当然我也不会违犯规定

  我的中心任务是采写新闻,可我发表的新闻稿却少之又少,我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诗歌创作上。我的这种“分心走神”,周干事看得很清楚,因为我向诗人孙中明请教诗歌的时候,远比向他请教新闻写作的时候多,但他并没有制止我,还对我发表的诗歌给予及时表扬高度评价,只是在有政治领导提出新闻稿件这一问题时,他才很策略地告诉我说:“我知道你热爱诗歌,但新闻也要经常搞一搞,让大家看到你在新闻方面也是有建树的。”他还语重心长地说:“基层部队没有专业搞创作的,要想在部队立足,首先要把新闻搞好。”他说这话时,我知道问题已经很严重了,赶紧集中精力写几篇新闻报道出来。

  当时在六团机关有三大才子,孙中明、周广庭、孙大翔,孙中明是以诗著称;孙大翔是文化干事、全国排球裁判、各种乐器无所不通;周干事除了精通说、拉、弹、唱、打球、照相之外,写新闻,写材料,不但手快,基本上都是一遍成功。唯一的毛病是“四大脏”的名单里有他,这脏主要表现在不经常擦皮鞋,经常把军装穿得脏兮兮的,当然这只能算是微瑕,瑕不掩玉是也。最脏的要数大诗人孙中明,常躺在被窝里吃烧鸡,啃过的鸡骨头就放在床上,吃完了把鸡骨头往一边一扒拉就睡觉,并且睡得很香。

  我调到报道组之后,周干事就把他宿舍钥匙给了我一把,在人品上给了我充分的信任。他无论写什么稿子,也不管我有没有参与,他都把我的名字挂在稿子上。那时没打印机,采访完了都是用手写,周干事字写得快而工整,有时时间急,写得缭草,就让我再誊写一遍,我誊过几次之后,他便不再让我为他誊写稿子,因为我很认真写的字,还没有他随意一写好看

  我们团部驻扎在蚌埠,安徽省的报社都在合肥,那时候大部分稿子是装在信封里,直接寄给编辑部。但这样的投稿方式,虽然也有命中的,但命中率却不高。周干事采取的办法是,手中攒一批稿子之后,直接就到合肥的报社送稿件。我们团担负的主要任务是守卫铁路大桥,守桥部队有个优越性,铁路上每年都会给部队一部分公务乘车证,虽不保证上车之后有坐位,但到站就能上车,所以机关干部出差不需要考虑乘车费用。周干事送稿时,经常会把我带上,到了报社,见了编辑部的老师们,他就极力把我介绍人家,还把我的诗写得怎么好、人怎么好夸赞一番,然后让他们以后对我写的稿子多多关照。周干事和那些编辑老师都很熟悉,所以他的介绍很起作用,有时我自己去送稿,他们对我这个小兵也格外照顾,见报的机率逐年增加

  周干事的爱人叫王叙兰,是解放军105医院的护师,住在合肥五里墩105医院分的连职房里,后来我才明白,周干事每次请假送稿子,为啥领导都爽快地批准,原来一半是为了团里的新闻工作,一半也是为了让他们夫妻多一些团聚的机会。每次跟周干事到合肥,他都把我带到他的家里去,记得第一次去他家,看到房间墙壁上挂着他们俩穿军装的合影照,他爱人像电影里的明星一样漂亮,等王护师下班之后,我见到了真人结果照片更漂亮。战士见了干部按要求职务,我就称她王护师,王护师见到我这个兵,不但不反感,还非常热情,那天她炒了一桌菜,夫妻两个陪我这个新兵喝酒,那是我第一次喝白酒,记得喝的是明光大曲,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喝,能喝多少,他们一端杯我也跟着端,不一会功夫就喝得面红耳赤了。

  吃过晚饭准备出去找旅社住宿,不料他俩异口同声让我住在他们家里。家里就一间房子,中间隔着一道墙,墙里面是他们的卧室,墙外面摆着一张单人床,算是客房。当时我就想,他们是把我看成自家人了,不然谁会让一个外人在自己家中住宿?

  我工作在机关,干部多,战士少,八小时以外,全靠自我要求。平时,干部的勤杂事务大部分由战士跑腿儿代做,所以,干部对战士不像在连队那样严厉,反而是方方面面都很关照。机关干部发什么福利,战士是没有的,周干事都会想法为我也争取一份。到机关的第一年春节前,还没到放假时间,有的人已经开始准备年货为探家作打算了,我是新兵,不够探家条件,又是刚到机关,压根没敢想写探家的申请。一天周干事突然找到我,问我探过家没有,我说没有,他说想不想回家看看?我说当然想,他说机关放假后没什么事,打个探家报告我给你批一下,准备探家去吧。这事儿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这么容易就可以探家了?在连队,多少老兵春节都想探家,可探家名额只有那么几个,必须要按资排队,有的人为了达到春节探家的目的,还让家里给自己发假电报。我现在却不用排队,不用找理由,领导主动提出让我探家,机关基层真是两重天啊,我这是遇到了关心部下的好领导。

  1982年年中,我已是入伍第四年的老兵了,由于行政关系一直在连队,只是人长期在机关借调,入党的问题迟迟没有解决。我就找到周干事,要求回连队去解决入党问题,报道组如果还需要我,我入党之后再回来。我说的是实际情况,周干事当场答应,第三天我便打起背包回到了连队。这次回连队没有安排我重回炊事班,而是到合肥三十头省广播电台发射塔执勤点站哨执勤。

  回连队那年的年底,我顺利加入了党组织

  也正是那年的年底,中央颁布了一个文件,宣布重新组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我所在的八三一四五部队,和省军区几个独立团一道,转隶为武警部队安徽省总队,我们团的新番号是武警总队第三支队。总队组建时,周干事作为第一批组建人员,被调到武警总队政治部宣传处任新闻干事。周干事调走了,六团没有了,我调回团报道组的事就此搁浅。但与周干事的联系却从没中断过,他一如继往地关心着我的成长和进步,特别是对我的新闻写作经常询问

  转眼到了1983年的夏天,这个夏天与往年似乎有很大不同阴天多,雨天多,热度却丝毫不减,巢湖的水位天天见涨。进入七月之后,大雨天地下,风推流急,一排排巨浪日夜不停地撞击着巢湖大堤,很快就出现了险情。最初是洪水导致水位超过了警戒线,后来是大堤有部分堤段出现坍塌,再后来靠部队驻守的一面大堤随时有决堤的危险。那时的部队战士,没有桌子也没有柜子个人物品平时都装在一个手提包里,统一锁在一个库房内,房门一周打开一次。眼看大堤有决口的危险,什么时候决口,在哪里决口,会造成多大的损失,有没有人员伤亡,没有人知道。为了出现大的灾情时,不至于措手不及,连队给每个战士发了两根布条,让把自己的家庭地址、收件人和给亲人的留言都写清楚,万一出现什么意外,可以确保遗物到家,那架势就是在写遗言

  最坏的准备都做了,最好的打算也不能不争取。刚刚成立的武警安徽总队党委,从全总队范围内抽调兵力,参加巢湖大堤的抗洪抢险工作,总队机关的领导们也都如数上了大堤,扛沙袋、填塌方、堵漏洞、塞管涌。总队专门在巢湖农场成立了抗洪抢险指挥部,为了鼓舞士气上级首长要求指挥部每天要出一期抗洪抢险简报。简报由谁来出?已是总队新闻干事的周广庭,向指挥部推荐了我。周干事被誉为总队一支笔,他推荐的人,没人出来反对。再加上我的部队就在巢湖农场,地理环境熟悉,又是一名新闻老兵,符合工作要求。就这样我被从抗洪大军中抽出,成了“战地总编兼记者”。出简报的最大好处是脱离了危险、避开了艰苦体力劳动,天天能和领导接触,这最后一条可能是周干事推荐我编辑简报的主要原因,因为和领导熟悉之后,他以后再调我到总队时,就是顺理成章

  《抗洪简报》是油印的,每天印八十份,我的任务是除了重大事项的采写,还要把各部队写的稿件汇总、编辑、排版,虽没有危险,工作也是连轴转,忙得也是团团转。

  在抗洪抢险总结大会上,我受到了指挥部首长的表彰。巢湖大堤保住了,我们连队继续驻守巢湖岸边种稻子,而我在抗洪战斗结束之后,被周干事调到武警总队宣传处当报道员,从此他引领着我走上了一条越来越宽广道路……

作者简介

  张国领,河南禹州神垕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丰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原《橄榄绿》主编、《中国武警》主编,武警大校警衔。出版散文集《男兵女兵》、《和平守望》、《和平的断想》,诗集绿色诱惑》、《血色和平》、《铭记》《千年之后你依然最美》《和平的欢歌》等11部,报告文学集《高地英雄》等2部,《张国领文集》十一卷。作品曾获“冰心散文奖”,“解放文艺新作品奖”一等奖、“战士文艺奖”一等奖、“中国人口文化奖”金奖、“群星奖”银奖、《人民日报》文艺作品二等奖、“2009中国散文排榜”第六名、 “河南十佳诗人”等多个奖项。作品被收入军事文学年选》《我最喜爱的散文》《中学生课外精读》等三十多种选本。

  中国文坛精英盘点之90后小说家专辑

  在后台回复:90后,即可阅读

  原鄉書院回顾,点击可直接阅读

  原鄉書院总目录

  原鄉专栏,在后台回复作家名即可阅读

  青山文艺|花解语|张国领|杨建英|杨华|卓玛

  名家专辑,在后台回复作家名字即可阅读

  毕飞宇|陈忠实|池莉|曹文轩|迟子建|格非|冯骥才|韩少功|贾平凹|老舍|李佩甫|李敬泽|刘庆邦|沈从文|苏童|三毛|铁凝|莫言|汪曾祺|王朔|王小波|王安忆|徐则臣|余华|严歌苓|阎连科|史铁生|张爱玲|张承志|

  博尔赫斯|村上春树|川端康成|马尔克斯|卡佛|福克纳|卡夫卡︱卡尔维诺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柴扉旧事(45) 我的军中领路人之周广庭(2) | 张国领专栏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