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在生理学上也找得到依据,坠入爱河中的人们的大脑会开启“奖励机制”,大量分泌多巴胺,中脑边缘系统被激活,情绪波动不安,极度渴望一段美满的良性关系,然而,天不遂人愿,总有种种困扰包围了我们,阻碍我们走向真正的亲密无间——
TA到底爱不爱我?越相处越感觉不合适怎么办?异地恋就注定分手吗?出轨只有0和100次吗?我该怎么理解对方?如何让爱情延续?
我们向朋友倾诉、向长辈寻求建议,试图将自己从别人那学来的技巧活学活用,却总是不得要领,无所适从。
是哪里出错了呢?
▼ ▼ ▼ ▼ ▼ ▼ ▼ ▼ ▼
资深心理咨询师、情感专家田斌说道:“在中国,90%的婚姻是‘面子工程’,90%的情感可以走得更健康,70%的情感问题可以化解。”
按理说,我们在情感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真正的进步却来得很慢、很不及时,这是因为在今天,我们更爱自己了,更愿意成为自己喜欢的那种人,而不是对方喜欢的那种人,个性化的选择反而让亲密关系的建设和维护变得复杂起来。
如果每次遇到困难就想着放弃,或是消极应对,久而久之,我们对感情的欲望将变得居高不下,经营感情的能力却是不堪一击。那么,如何提高经营感情的能力?做有能力把握幸福的自己呢?
▼ ▼ ▼ ▼ ▼ ▼ ▼ ▼ ▼
感觉不合适,分手不是唯一的选择
通常来说,在我们的理想中,都会存在一个“完美恋人”的标准,恋爱时的我们会不由自主地使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眼前人,一旦对方多次不符合,我们就会感到两个人不合适,暗叹运气太差,忍不住地想分手。
这个标准就是爱情研究中的期望心理,来源于我们内心早年形成的对异性的概念和认知,但是现实的真相往往是——当我们有意无意地怀着期望的标准去寻找符合要求的人,就会发现,符合要求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时日一久,难免感到孤独。
事实上,和真人恋爱相处的过程,就是一个慢慢淡化既定标准的过程,我们应当将对理想化形象的期待,逐渐替换成对真人的期待,既然我们自己都做不到完美,又何苦要求对方完美呢?既然对方也在适应,我们何尝不能调整自己的期望心理,尝试接纳对方的不完美呢?
▼ ▼ ▼ ▼ ▼ ▼ ▼ ▼ ▼
除了期望心理得不到满足,假如我们缺乏爱一个人的能力,也会对爱情感到失望,导致一段关系无法走到终点。
什么是爱的能力?爱的能力是指你和你爱的人建立并维护一段亲密关系的能力,真正有爱的能力的人,既会爱对方,也会爱自己,而不是等着对方单方面来爱自己,自己却没有相应的回馈。
如何培养爱的能力?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爱的行为,爱的表达和爱的信念。
爱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如果对方总是在嘴上说着“爱你”,到实际付出的时候却毫无动作,你会怎么想?你觉得对方爱你吗?换位思考一下,也是这个道理。
如果你真心爱一个人,勇敢地告诉对方吧,不要把心爱的人置于猜疑中,并且,爱的表达应当前后一致,千万不要在指责和批评中,伤了对方的心,又反过来说自己是为了对方好,责怪对方不懂爱,没有人听得懂这种和爱的表达相反的语言。
爱的信念映射在爱的目光之中,真心相恋使我们发现——彼此身上的闪光点是如此之多,对方是如此与众不同,当爱的信念在双方的意识中扎根,亲密关系也就能切实地成长起来了。
当爱的行为、爱的表达和爱的信念融为一体,越相爱越深情,越深情越坚定,“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便不再是镜花水月了。
▼ ▼ ▼ ▼ ▼ ▼ ▼ ▼ ▼
田斌老师师从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从业十多年间,她感到咨询者们最深层的痛苦来自于恶劣的人际关系和错误扭曲的价值观,偏偏在现实生活中,似是而非的婚恋观、耸人听闻的花边消息进一步混淆了大众视听。
内有心情纠结混乱不明,外有流言蜚语纷扰不断,在这种情况下,无怪单身率年年上涨、离婚率步步走高。
田斌老师采用多元化的视角来看待两性关系,她打破了旧有的行为模式,引领我们走出眼下“当局者迷”的困境,先审视自我,再影响他人,发现更成熟、理智的自己,一个有能力改变现状的自己。
2018年7月24日,田斌老师正式入驻知识超市,精心打造专辑课《田斌:你可能会遇到的30个情感难题》,她以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基础,在课程中总结分析了人们最经常面临的30个情感难题,全方位打造“亲密关系修炼宝典”。
课程旨在教会我们从沟通和自我调适入手,先认识自我,再认识关系,掌握情绪管理的技巧和沟通的法门,从此以后,当我们面对矛盾,不再会束手无策,相信自己、相信爱人、相信爱情,因为相信,所以无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