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周一到周五的微问答里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我会陆续推送专题文章。
今天我们聊聊面临结婚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恐婚、彩礼、父母反对、奉子成婚、是否和父母住一起等等,很多人经常因为这些问题,让原本挺好的感情,出现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两个人能够到谈婚论嫁这一步,是非常来之不易的,也是很有缘分的一件事情。
但是也有不少人快要走到这一步时,却因为各种矛盾闹崩了要分手,所以学习婚前必修课是非常重要的。
婚前的必修课分为2个部分。
很多人结婚是非常盲目的,很多时候都搞不清楚对方最基本的生活习惯,想侥幸地蒙混过关,婚后就出现大问题了。
婚前的了解与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双方达成了结婚意愿,经过互相评估和了解,才能走到实操的阶段。
以前我在美国接受过很多这方面的训练,其中关于婚姻的workshop,里面有一个专门的环节帮助你去评估对象,这里面的理论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它主要提到了以下需要评估的3个方面。
如果你是喜欢吵架的人,那么你一定要找一个也喜欢吵架的人。
如果你自己喜欢吵架却找了一个爱逃避的人,或他爱吵架你爱回避,那你们的婚姻最后很可能会以离婚收场。
这个其实就是沟通的风格,这在评估的环节中位于第一位。
你一定要找一个能够在沟通或解决问题上面达成一致的人,因为即便你们结婚了,如果沟通上无法达成一致,可能这个婚姻也持续不了多久,所以这是第一个需要评估的方面。
何谓家庭的意义?包括很多方面,例如:
要不要小孩?
怎么培养这个小孩?
这些理念能不能达成一致?
谁来掌握家里的发言权?
……
这些问题决定了你们彼此对家庭的期望能否达成一致。
家庭的意义是非常复杂的,它甚至包括最基本的生活方式,例如:
你爱旅行,他不爱旅行;
你打算要搬家,他不能跟你一起搬。
……
这些都是家庭的意义,也一定要去评估。
第三、你对对方的了解究竟够不够?
对方或者你自己有没有隐藏过去的问题?
你对对方有无足够了解,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评估。
双方是否坦诚地交流过去所有的情况,包括健康、历史、所有好的和不好的东西。一定要去做一个深入的沟通和交流。
以上已经涵盖了你们双方的方方面面,除此之外,有时候还要加上有中国特色的第四个方面。
因为在中国,其实两个人结婚很多时候是两个家庭的结合。
第四、彼此对双方父母的了解。
你和对方的父母能否相处得来?
他和你的父母能否和谐相处?
双方的父母能否和平相处?
如果评估完,大家的预期都很一致,大家对婚姻的理解也都一致,彼此又足够了解、相爱,原生家庭也能够磨合,就可以走在一起了。
二、具体怎么结婚
那接下来的第二部分就是具体怎么结婚。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中国是个地缘辽阔的国家,各地的结婚风俗都不同。
如果你和他是一个地方的,那就按照当地的风俗办;如果你和他不是一个地方的,一定要事先商量,这个婚礼按哪个地方的风俗办。
如果双方有结婚意愿,那么第一步应该先由他来见你的父母。
你父母认可他之后,就再由你去见他的父母。如果你也被对方父母认可了,第三步就是双方父母见面了。
结婚的形式如何?
要不要彩礼?彩礼有多少?
结婚的仪式怎么定?
这些应该都在第三个环节里面搞定,由双方父母共同去决定,而不是你们俩私下打算的,要尊重双方父母的习俗。
在中国,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家人的事,双方家庭能否结成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是很重要的。
如果定下来了,这时候要注意了!
现在很多地方都有订婚的风俗。你也可以选择双方先订婚,双方父母和亲朋好友先聚一下,让大家都对结婚这件事有个大概的预期,然后再结婚。
注意,这时候,如果想要规定好财产和其他事务,可以签婚前协议。
婚前协议可以更好地去规避婚后的一些事。
但如果说,双方都没有什么婚前财产,也不想伤情面,那不签也无所谓。但是双方要约定好以后的生活规则。
如果双方达成了结婚意愿,这时就开始进入比较常见的流程中,如婚房装修和办婚礼的具体流程。
注意,在此阶段一定要学会管理冲突,很多人在这方面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最后在装修阶段分手。
一定要明白装修不是自己喜欢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考虑对方的反馈,尤其是你未来婆婆的意见。
你一定要稳住,一件一件事来,慢慢做好,学会抓大放小。
什么叫抓大放小?结婚这件事是大的,至于用什么马桶,这个马桶用什么牌子等都是小事。
大不了以后敲了再换,重装一个就是了。不用着急,一切都来得及。
版式编辑 | Cecelia
花镇联合创始人、资深情感专家,担任湖南省以及广东省婚姻家庭咨询师协会副会长。擅长解决告别单身、关系经营、情感挽回、自我提升等情感类问题。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后台即可删除。
让你们彼此更了解的实操指南
想让关系更亲密,你要学会的3种沟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