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这位同事和她一样是应届生,但人家不仅工作能力很强,而且在为人处世也让人觉得很舒服,领导们对她的评价都很高。
“我也好想像她那样啊!熊,有啥办法么?”
熊爷掐熊指一算,这位同事呢,虽然是个新人;
“所谓‘机灵’,那就是理解对方的想法和心情,预测事情的结果,反思自己是否以自我为中心。”
这可不是熊爷乱提出的,而是来自于全霓虹国公认的职场“机灵”人:能町光香女士。
从事“高级秘书”这份工作近20年,她见过许多“机灵”的职场人;
并根据她的所见所闻,归纳了职场必备的“机灵”小习惯,写进《不机灵你就被灭了》中。
熊爷觉得,若能有意识地“逼”自己去养成这些习惯,就一定可以变机灵、聪明~
“如果你能养成书中提到的习惯,并能自然而然地运用这些文明礼仪,那么,你在工作和生活中就会所向披靡!”
今天,熊爷就分享书中,熊觉得最棒的那些“聪明”小习惯,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习惯1
相信每个人,都希望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所以有时候,会主动向周围的人释出善意:
比如,同事在加班,或者刚结束一个会议,我们会对他们说:“辛苦啦!”、“加油啊!”
但作者认为,仅仅这样做,似乎还缺了点什么;比起纯粹在旁边吆喝,可以用一些小行动来传递关心。
“不要光说不练,而是应该有实际行动。”
比如,我们可以一边说“辛苦了”,一边送上饼干糖果,或是帮对方冲一杯咖啡;
虽然这些都是小事;
但是在作者看来,“关键时刻的这些小事,能为你赢得好感与信赖。”
习惯2:
求人办事时,为对方着想。
作者告诉我们,此时此刻最为关键的,是为对方着想。
在书中,她分享了一个“不聪明”的做法。
一位学生想向作者咨询就业上的一些问题,但没想到,这位学生开口就说:
“老师,您住在这附近是吧?明天下午能不能来地铁站一趟?我正好有时间……“
对此,作者表示:“要是来找我们帮忙的人,一心只想着他自己,即使那天有空,我们也不想答应吧?”
那么,怎样才是“为他人着想”的做法呢?
以上面的例子来说,如果我们要请对方当面帮忙,就应该首先询问对方方便见面的时间;
习惯3:
他们总能考虑到会发生什么情况,并为此做好准备;做的事从不累赘多余,能为大家节约很多时间。
作者认为,想要做到像他们一样,就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而是指:事先在脑子里预演一下,身临其境地设想可能发生的状况,以及需要做的准备。
比如,做PPT的时候,设想软件出错的情况,而时时留心存储备份;
在参加会议时,先自己在心里过一遍流程,然后将该带齐的材料都带齐;
或是像身为秘书的作者一样,事先想到上司加班时可能会操劳,而提前为他准备好能让他放松的茶。
“这样一来,即使事情没有照原计划进行,我们也能完美应对,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受人信赖。”
习惯4:
说话先说重点。
说话之道,是职场“聪明人”必备技能之一;
“想要言简意赅,首先得先确认,我们最想说的究竟是什么;其次,根据我们的需要组织语句,最好根据时间顺序来说。”
在书中,作者举了一个例子:
当一位上司想让公司派一辆车,需要秘书去联系的时候:
说话不着重点的秘书,或许会这样问:
“我的上司明天下午有个重要的会议,在附近的一家酒店,从下午三点到五点,大概两点准备出发,五点多回来,这段时间需要用车,请问可以吗?”
而言简意赅的,可能只需说上一句:“请问明天下午两点到六点可以用车吗?”
熊爷觉得,一个聪明人,不就是懂得什么时候该多说,什么时候该少说,什么时候不该说么~
习惯5:
“我不想去参加这个聚会,但是我不知道如何拒绝。”
“我想拒绝,可是我怕对方因此对我有意见。”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因为上述这样的顾虑,而让我们该拒绝别人时犹犹豫豫。
然而,作者告诉我们,该拒绝的时候就要明确说“不”,这样才不会给自己徒添烦恼;
而且,也是利人又利己的聪明做法呢。
比如,熟人邀请我们去参加培训,如果只是说:“我很忙,对不起”,对方会认为我们是在找借口敷衍他们。
“我手头有一个项目,需要这两天就完成,我很想参加,但真的很抱歉......”
这样才是聪明的做法。
习惯6:
常将“谢谢”挂嘴边。
作者说,无论别人为我们做了什么,接受了我们的请求,我们就应该明确表达自己的谢意。
“即使你心里很感谢他,可要是不说出口,对方就会感到不安,心情也会变差。”
所以,作者建议我们,尝试着每天说5次“谢谢”,在家,在工作单位,在便利店、早餐店,对谁说都可以;
直到“谢谢”变成我们的口头禅为止。
谢谢各位每晚的相伴
让看书这件事
各位,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