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来自alessandro gottardo
两艘游船5日在返回普吉岛途中突遇特大暴风雨,发生倾覆并沉没,两船上共载有133名游客,其中包括127名中国游客。“艾莎公主”号上42人已全部获救,事故中死亡和失踪人员均来自“凤凰”号。7日在“凤凰”号沉船内部发现了9具遗体,死亡人数已升至42人,仍有14人失踪。
我不太敢去看新闻,想象那种沉没的恐惧,一家几口灭顶的绝望,水底的窒息,气都透不过来。
▲沉入水中的凤凰潜水号
会在心里说:不要出去了不要出去了不要出去了…………
我注意到一条信息,出海之前,当地政府就发布了强风和暴雨预警,警告公众注意。当地警方表示:“警告过很多次普吉岛旅行社,让他们不要离开港口。但他们之前多次不顾警告,带着游客在海浪处于非常危险级别的时刻驶入安达曼海。”这两家旅行社正在接受有关海上事故的询问,以便进一步采取法律措施。
之前夏天去普吉岛自由行的人说,出海时下雨,但导游说没关系,当地夏季都是这个天气,一阵一阵的,雨很快就停。开船的司机也称,出海了天就晴了。
没有强制坏天气不能出海,不是每一次都会出事,但也不会每次都运气好。
这次在出事船上的有很多自由行的人,自由行乘帆船也有弊端,一般在网购平台订票,若出行当天天气不佳,大多游客会冒险出海。“订票时就要确定日期,不出海就白浪费船票钱,这样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当地的导游阿凡说,若是跟团游,便可自由选择行程时间。
这个细节提醒我们,出门在外,安全至上,纵然只有10%的凶险概率,也不要去冒险。
现在我们还不知道不听警告坚持出海是旅客的坚持呢还是导游旅行社的不当回事,我想旅客应该是没有被足够明确地告知风险,而旅行社也是想尽量按时送走一个团。
有幸存游客说:他一直不明白,如果明明知道天气已经不允许出海,船长为什么还要出发?
每当暑期旅游旺季来临,海岛游是中国游客遇险的重灾区,有一个统计数字,仅2017年上半年,在泰国旅游的中国游客溺水死亡人数达74人。
我把这些信息摘出来,是想告诉大家出门在外的风险所在。有些祸毫无预兆我们可能来不及避开,而有些谨慎胆小点还是可能避开的。
前几个月,一个认识的人,跟我年纪差不多吧,原来也是媒体的,后来出来创业,在一个早晨死在地铁站。前年6月底,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在下班回家途中,也是在北京地铁站突然晕倒,经路人和急救人员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我并不了解他们的病情,不敢说如果怎样怎样就可以避免。但因为这些事,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很强的警惕。
比如四月底的体检,我的胆固醇高,胆固醇里面的坏胆固醇---低密度酯蛋白超过了4,正常值是3.1以下。前几年也高,但高得不多。另外我的心脏ST波改变,工作量太大一刻不停加熬夜,还经常伴有心痛。
我不是个娇气的人,平时很少去医院,感冒发烧什么的基本不当回事,但这个体检结果我可不敢放松,立马去看了专家门诊。
医生说,光是ST波改变可能有很多原因,短时间熬夜啥的都可能,但长时间胆固醇高再合并心口疼是要引起重视的,而且低密度脂蛋白高是血管堵塞的极大诱因,必须监控颈动脉有没有斑块,并且要吃降脂药。
我完全听医生的,虽然医生也说如果血压不高也可以试试饮食和运动来控制,但我觉得在我身上是没用的,一是前些年我也没大吃大喝,二是我无法保持能让指标降到正常水平的运动量,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高胆固醇会继续影响我的血管通畅度。
还有,有理论认为饮食对胆固醇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可能只有10%到15%,重要的是遗传基因方面的原因,所以为此一个蛋黄也不吃对病情改善并不明显,况且如此一来,爱吃蛋黄的我的人生也变得没有乐趣。
至于降脂药的副作用,对肝功能的损害之类的,医生都说了没有传说中可怕,我也只需每个月抽一次血来监控就好了。事实证明,吃了一个月,肝功能指标完全没有波动,一切正常。
我的同学们有时候会讨论健康问题,有好几个和我一样低密度脂蛋白高,但因为没有其他症状所以没有寻医问药。所以我想可能有很多人,明明看到了体检结果,却并没有引起重视。
我引起重视还要感谢我那个好学的妈,有关各项指标和心血管病的关系,这个指标啥意思那个指标啥意思,这个指标叠加这个会怎样,那个高低会怎样,我都是从她那儿学的,要不然,我看到低密度脂蛋白这个指标可能也会忽略。
我妈年轻时胆固醇就高,几十年没变化,但60多的时候开始有高血压,血管造影发现心脏的前降支有一点点堵。她本来认为几十年指标高也是基因使然,并无大碍,但看到有小堵,立马开始吃降脂药。
我把我们的经验分享给大家是希望大家也关注自己的健康指标,不要光听那些“不吃油腻多运动”的话,有的指标有很强的疾病指征,并不是少吃多动就能解决的。
像我妈,吃得又不多,有一段时间,规定自己吃多少水果,每天用称来称呢!但基因里的缺陷还是需要重视,并尽可能去减弱它对身体的影响。
人生很多时候是很无力的,就像看着泰国沉船,就像21年前拉不住我的爸爸。
祈祷只是出事后无法面对痛苦的自我疗伤,我们尽可能让自己少点风险吧。
最后想把后援团庄庄发给我的视频和大家分享,是全民互助急救平台“第一反应”创始人、CEO陆乐的一个急救示范。
2012年,他计划去环球航行,但一位热爱跑步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同学在跑步时,因心脏骤停离开了人世。38岁的创业者,倒在马拉松赛道上,永远离开了刚出生的孩子和家人。
在美国,每年有大约60万心脏骤停的患者,抢救成功率约为15%,个别大城市成功率能达到50%。但在中国,每年大约有50万心脏骤停患者,居全球前列。但即使在北京和上海这样大城市,抢救成功率还不到1%。
我们都来学习一下不同病种的急救方法,也许某一天,我们能在救护车到来之前从死神手里抢回一个生命。
▲“第一反应”创始人陆乐的急救示范
来看看“鲁智深姐姐”店里有什么你需要的好东西吧,反馈都不错哦!如果夏日你计划出行,可以看看旅行用品,箱子啊,折叠水壶啊,背包啊,店里今天还上了体脂称等新品,还有内衣内裤安全套及各种私密用品,珠宝首饰现货和定制,每一款都独一无二。昨天的线下活动,报名参加的读者几乎都买了手工定制的"RAN珠宝“,因为太美,太不俗,太迷人,价格又太诚恳。大家可以去店里看看。
?
鲁智深姐姐店铺的好物拎重物防勒手的提拎宝&开车防犯困的醒神霜
特别提醒
相信有一部分读者已经看到改版后的微信订阅号页面啦,在茫茫文海之中如果没有第一时间看到,可以点击下图右上角三横,就回到原来的版面,置顶就更好啦!
前三天文章
去看了两次病 ,一次菜市场,一次五星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