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养出了未成年“抢劫犯”的家庭,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日期:2022-03-15 11:02:53 作者:我是晚睡 来源:晚睡 阅读:

养出了未成年“抢劫犯”的家庭,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本文作者 | 晚睡

  在新闻上看到一条触目惊心的消息,湖北13岁的男孩黄某,因为买手机家里不同意,自己手上又没钱,就萌生了抢劫的念头。

  黄某抢劫的对象是自己的小学同学,同样13岁的张某。

  他拿着剪刀躲在张某家的楼道里,当张某放学等电梯时,用剪刀将其劫持到楼道中,实施抢劫。

  抢劫过程中,黄某先是威胁要弄死她,划破了她的脖子,还脱光了她的衣服,并有进一步图谋不轨的意图。

  幸亏张某的妈妈平时教育女儿要冷静,突发事件如何处理,所以张某假装晕倒,趁着黄某研究对策时,从四楼跳到三楼的遮阳棚上求生。

  当张某的妈妈发现女儿逾期未归,外出寻找时,才发现了躺在遮阳棚上浑身是血的女儿。

  图片来自封面新闻

  其实这件事并不是“新闻”,而是发生在今年的3月份。

  只是,从案发到现在,虽然张某已经伤愈出院,但黄某没有受到任何司法处罚,而且黄某的家长只赔偿了两万块钱就不再管了。

  受害者却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从过去的开朗活泼,到现在时不时从梦中惊醒,张某的妈妈邓女士感觉到十分不公。

  女孩的出院记录,图片来源于澎湃新闻

  我也查阅了法律,咨询了我做律师的闺蜜,得到了结果与邓女所得到的一样沮丧:

  因张某在案发时未满14岁,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尚不够刑事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对案件予以撤销。

  也就是说什么责任都不需要承担,领回家完事。

  我还不死心,问我闺蜜,“就算是不够刑事处罚,但有没有别的管制措施,能确保他的行为得到监控和矫正,否则将这样一个不安定因素放到社会上,日后再犯罪怎么办?”

  答案是,没有。

  随着犯罪低龄化的趋势不断涌现,关于是不是应该降低刑事诉讼年龄的争议近年来一直未绝于耳。

  从现实来看,未成年人的发育越来越早,未成年犯罪的恶性程度越来越高。但纵观全球范围看,很多国家执行的都是14岁以下不负刑事责任这个杠,我们国家很难轻易放开这个口子,最起码在短时间无法实现。

  所以黄某的家长拒绝了政府对儿子进行收容教育的建议,对张某父母的要求也不予理睬:法律就是这么规定的,我儿子不需要接受任何惩罚,要民事赔偿的话,起诉我吧。

  而邓女士看重的不仅是民事赔偿的数字,她更关心的是,“希望法律的漏洞能够完善,法律应该是保护未成年人,而不是行凶者。”

  这件事情足以令每一个有女儿的家庭感到恐惧,社会上如此危机四伏,女孩的安全到底该如何保证?

  即使我们平日里教育孩子要提高警惕,当心陌生人,但谁能想到,都是13岁的小屁孩,还是自己的小学同学,本来应该是毫不设防的对象,竟然也会变身为抢劫犯。

  如果我们让孩子时刻都活在恐惧中,警惕所有人,那即使得到了安全,失去的也更多。

  在这个事件中,女孩以及她的妈妈,在危机面前,处理得都十分妥当,从而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

  相反的是,黄某作为一个13岁的男孩,作案手段竟然如此的老辣——监控证明,黄某提前几天多次来踩点,知道监控的死角在哪里,还知道如何躲避家长的寻找,将被害人带到一个方便下手的地方。

  所以,与其我们提倡有女儿的家庭不断提高警惕性,不如让那些有男孩的父母进行反思:如何不让我们的孩子成为罪犯?

  孩子是家长的影子,也是家庭关系的综合体现。

  那些小小年纪就表现出极强的暴力倾向和攻击性,甚至走向了犯罪的孩子,他们的家庭中肯定存在教育失当,家庭氛围不睦,或者缺乏管教的各类问题。

  第一,父母关系不和谐,家庭成员之间冲突不断,父母那些愤怒的消极的情绪会被孩子复制到他的行为模式中,从而表现出很大攻击性。

  第二,父母失职,疏于管教孩子,孩子没有得到良好的照顾和管教,思想和行动上过于放任自流,缺乏必要的约束,法制观念淡漠。

  第三,过于娇惯孩子,毫无规则意识,孩子需索无度,并且不需要自己承担责任,父母习惯了帮助孩子解决一切麻烦。

  第四,父母中有一方或者双方滥用暴力,对孩子态度粗暴,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关系严重受损。

  拿黄某为例,我虽然不了解他的具体家庭情况,但据说他早在之前就有夜不归宿的情况,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就可以脱离家长的视野,晚上不回家过夜,这说明无论是他的父母,还是他的家庭,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往日的疏漏和放任,终于在当下酿成了苦果。

  黄某被学校劝退之后,他的父母将孩子带回了自己的老家,所有做父母的都想保护自己的孩子,这点我能理解他们的心情。

  但是,当黄某的父母在为孩子逃脱了法律的惩罚而感觉到庆幸时,却不知道有更大的危机潜伏在未来。

  黄某的父母拒绝继续赔偿受害者,觉得孩子没事了就不应该继续纠缠,这种态度,完全是在纵容一个潜在的犯罪分子。

  这会让黄某看到,自己犯了这么大的错误,如此伤害了一个无辜的人,却不需要承担责任时,他会对自己所具有的破坏力感到惊奇,以后他会越滑越远。

  我们为什么要对未成年的孩子进行特殊的保护,初衷是因为他们的未来还有很大的可塑性,他们还不懂得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每个家庭都是孩子出发的地方,为何别人培养出的是栋梁,有人却培养出了抢劫犯,区别就在于每一个家长本身。

  民间老话说:三岁看老,这话有点道理。

  其实不是三岁就能看尽人的一生,而是即使一个三岁的孩子身上,也能够折射出他的家庭所带给他的影响,顺着这个脉络走下去,大抵能够得出一个靠谱的理论。

  前几天还看过另外一则新闻,有个8岁的男孩在电梯里撒尿,孩子的妈妈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她带着孩子挨家道歉,并且让孩子承担清洗电梯的任务,让来来往往的人都能看到。

  这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一方面教育了孩子要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一方面教会他如何弥补自己造成的损失。

  一个孩子只有从小就在父母身上看到正确的为人榜样,他们才会养成规则意识、底线意识,责任意识。

  老天将一张白纸交给我们,但愿我们都能画出最美的图画。

  -END-

  本文文字原创,配图来源网络

  近期相关文章推荐

  

  关于是不是应该离婚,这是我能给出的终极答案

  女人,你要坚强,但不要只会坚强

  关于本文

  作者:晚睡。作家、情感分析师,江湖人称晚睡姐姐。代表作《晚睡谈心》《帮你看清已婚男人》《你配得上更好》三本畅销书。

  原创公众号:晚睡(wanshui01),这里是与你一起侃八卦、讲故事、聊情感,帮你发现你自己的平台。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晚睡

  在这里,用文字引领你与更好的自己相遇

  小启示

  相信有一部分读者已经看到改版后的微信订阅号页面啦,在茫茫文海之中一不小心就找不到晚睡了,如果你也喜欢晚睡的文章,不想咱们一不小心就走散,恳请将“晚睡”设为星标,这样就可以第一时间在列表栏里找到我,也恳请大家多多转发。

  ▲进入晚睡页面,点击上方的小圆点,设置为星标就可以啦

  愿我们永远温暖相伴

  爱你们的晚睡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养出了未成年“抢劫犯”的家庭,究竟哪里出了问题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