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21岁,妈妈又生了弟弟。”
日期:2018-06-08 06:45:05 来源:热水袋与冰西瓜 阅读:

“我21岁,妈妈又生了弟弟。”

  作者 | 甘北

  来源丨甘北(ID:ganbei1990)

  读者跟我讲述她的烦恼

  就在上个月,她42岁的母亲,生下了一个小男孩

  刚出生的弟弟,是全家人的瑰宝,爷爷护士手里接过孩子眼泪豆子似地跌落,奶奶几乎要跪拜在地上:“谢天谢地,我们家终于有后了。”

  就连刚做完手术妈妈,都激动得哭了起来。

  这个孩子,是他们千辛万苦求来的。从开放二胎的那天起,爸妈就一直想要生个孩子,更准确地说,是男孩

  为此,他们跑了无数次医院,打针、吃药、调理身体,钱像流水一样使出去。

  自然怀孕失败了,他们又决定去做试管婴儿,哪怕这对于工薪家庭而言,费用着实昂贵可怕

  终于,年初的一天,妈妈宣布了好消息自己怀孕了。

  全家人欣喜若狂,但她却犹如生吞了一根刺。

  先不说家里的经济情况,决定了抚养弟弟的重担,将不可避免地转移一部分到她身上,单是在情感上,就已经伤透了她的心。

  “哪怕我再努力学习,再努力孝敬他们,在他们心里,我始终是个外人。”

  读者告诉我,她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爸妈想要一个男孩。爸爸甚至多次当面表露:“如果你是个男孩,该有多好啊!”

  她知道爸妈心里有遗憾,就拼命地念书,努力把一切都做到最好。然而,一切努力,还是在21岁这年,全部宣告失败。

  爸妈孤注一掷想要男孩的疯狂,让她觉得自己,从来就没有被爱过。

  血脉和血脉,是不同的。

  “北北姐,我爱爸妈,也喜欢弟弟,但心里的这个结,恐怕这一辈子都解不开了。”她这样说道。

  听完读者的故事,我长叹了一口气

  事实上,开放二胎以来,这样的故事,我时常耳闻。

  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国企领导

  年近四十了,有个念初中女儿,从前我们总是笑他是“女儿奴”,朋友圈全是女儿的照片,但凡女儿想要,什么都愿意做。

  令我们大跌眼镜的是,二胎开放后,这个“女儿奴”竟然也想要再生一个男孩。

  有人问过他:“你不怕女儿有意见吗?”

  这位领导的回答,跟读者的爸爸如出一辙,他说:“实不相瞒,没能生一个男孩,一直都是我最大的遗憾……”

  那些一眼望上去就重男轻女的人,费尽心力想要一个男孩,并不令我意外。唯独这位领导,令我胆寒心颤。

  他对女儿的爱,当然是真的,但是,对女儿再多的爱,依旧掩盖不了骨子里的,对男性血脉的渴望

  细思何其恐惧

  这个时代,溺死女婴,虐待女孩,不给女儿上学的故事,或许已经很难听到。但是,很多人骨子里对男孩的偏爱,从来就没有一丝一毫动摇过。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写的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始终坚信生男生女是一样的。但当护士把孩子从产房抱出来,他心里竟情不自禁地,涌出这样一个声音:“谢天谢地,是个男孩!”

  我一个朋友告诉我,父母都很疼她,从小到大,好吃的,好喝的,半分未曾亏待她,但是,母亲曾明确地告诉过她:“家里的房子门面,都是给弟弟的。”

  房子和门面,是给弟弟的。

  此爱和彼爱,是有差别的。

  我曾写过一个同学的故事,在她家里,弟弟就是小皇帝,做什么都是对的。她弄脏了衣服,妈妈会气急败坏地一通责骂,弟弟把墙壁当作画板涂鸦,妈妈却开心地说:“你看我家乖崽,真有艺术天分。”

  吃一串葡萄,那些个儿大的、饱满的,是留给弟弟的。不新鲜的,破了皮的,是给她的。最后一块排骨,最后一口鸡蛋,最后一份蛋挞,一定是给弟弟的,这是一个家的“潜规则”。

  后来,她嫁了人,家里拆了房子,分了补偿。妈妈把她拉到房里,一脸讨好地说:“本该给你一套房,但你已经嫁了人……”

  言下之意,你是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房子给了你,就是便宜了外人。

  “可是,弟弟已经有三套房子了呀!”她痛苦地陈述:“我原先不明白,为什么总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直到那一刻,我才明白,我这盆水,是我爸妈亲手泼出去的。”

  具体到很多家庭小事上,都是如此。

  老人乐意给儿子带孩子,却未必乐意给女儿带孩子。儿子买房买车需要补贴,父母毫无怨言,但摆到女儿身上,就未必心甘情愿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并非女儿出嫁了,就成了外人。而是很多父母,在女儿出嫁的那天,就关上了家里的门。

  我自己的小孩,是个男孩。

  从生下他那天起,我就明白,“养儿防老”是一句自欺欺人谎言

  我哪里敢指望他给我养老?他不要啃老我就谢天谢地。

  我也同样相信,很多抱着重男轻女心态的父母,心中都明白这个事实——儿子未必真比女儿好,在这个人负重的时代,指望儿子养老,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人嘛,就是鬼使神差,就是着了心魔。

  早年家里长辈生病,我去病房探望。许多卧床的老人,都是女儿在打理,其中有一个阿嬷,女儿辞了职,在医院附近租了一间房,日夜伺候床前。

  期间,她的儿子,看都没来看过几回。

  阿嬷逢人就夸女儿孝顺,她心里当然明白,自己的晚年要倚仗谁。但惟其如此,说到家里的积蓄和房子,她还是斩钉截铁地道:“当然是给儿子的呀!”

  人啊,人啊,不幸总归是自己找的。

  就像我开头提到的读者。他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一个孝顺的女儿。但一心想要儿子的执念,让他原本退休享福的年纪,还要为养育儿子奔波操劳。

  儿子孝不孝顺我不好说,但我知道,女儿的心,总归是被他们亲手浇凉了。

  你要问他们,为什么心心念念,想要生个儿子。除了不切实际的“养儿防老”,他们还会告诉你四个字:传宗接代

  但鲜少有人想过,传的什么宗,接的什么代?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既没有什么傲人的意志,又没有什么峻拔的风骨,就连银行卡存款,都比密码位数还少。

  传什么宗?接什么代?

  哦,蚂蚁花呗的债务,需要儿子帮你还吧!

  -END-

  作者:甘北,文艺青年,我有一间大房子,活够了就去死。我还有一个公众号,写男欢女爱,也写世情冷暖欢迎你来做客。微博:甘北Lily,个人公众号:甘北(ID:ganbei1990)。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21岁,妈妈又生了弟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